姜子牙、张良和诸葛亮等人,为何不自己创业,而要给别人打工?

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与周文王打败商纣,建立周朝天下八百年;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打败秦朝与楚霸王项羽,建立汉朝天下四百年;诸葛亮,辅佐刘备东征西讨,虽然最终功亏一篑,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三国末年的政坛上呼风唤雨。

每每提到这些人,我们总会思考一件事儿,那就是他们既然拥有改朝换代的强大能力,为何还要屈居他人之下而做一个副手?毕竟能做老大,谁又愿意做老二呢?难道说,姜子牙诸葛亮,张良等人,都是有些相同且特殊的癖好,所以才不愿意自己创业争天下,而必须要给他人帮忙打工争天下?

如果还有对这个问题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就笔者个人认知,这些在各自时代能够做到呼风唤雨的强人们,之所以不愿自己“创业”而要给他人“打工”,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个,风险太大

以留侯张良为例,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他的先辈们曾担任过五次韩国国相,所以张良对韩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在秦朝灭亡韩国后,张良立志诛灭秦朝,恢复韩国社稷。但可惜的是,尽管他做了很多努力,但依然没能完成梦想,反而使自己千金散去并成为了一个可怜的通缉犯。

因而,当时的张良想要拉起一支能够推翻秦朝的队伍,还得能从秦朝末年的群雄中脱颖而出,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张良选择了一个最为稳妥的方法,那就是“借力打力”。说得直接点,就是张良投身于群雄之中,并借助群雄的力量来推翻秦朝。这样不但最安全也最保险,毕竟作为创业者的他需要冲锋陷阵,但作为加盟者的他,只需要在后面挥斥方遒即可。

第二个,文人太难

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在斩白蛇起义之后,对于勇猛的武将是非常珍惜的,但对于文人却非常的不屑一顾。比如他就曾将文人的帽冠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虽然说这是酒醉之举,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乱世当中,文人要想出人头地,实在是太难了。

我们仔细看一下姜子牙、张良和诸葛亮三人,如果严格按照史料的记载来说,他们三人其实都是彻头彻尾的文人。但如果非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三人可不是传统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都是农夫出身)。

还是以张良举例,张良在投奔刘邦之前,就曾自己拉过队伍,而且也有过冲锋陷阵的举动。但最终不但自己受伤,连队伍都是被打得灰飞烟灭。

第三个,追求不同

这点我们不说姜子牙了,因为他后来被周武王封为齐王(史上第一任齐王),也算是个小点的一国之君了,所以这里就用张良和姜子牙举例。

张良家族五世相韩,而且从始至终的想法就是恢复韩国社稷,此外再无任何他想。而诸葛亮一直将管仲乐毅视为自己的偶像,也一直将恢复汉室社稷当作自己的终生梦想。所以我们通过这些不难发现,张良与姜子牙的追求就和创业者不一样。

比如说刘邦,刘邦的追求就是推翻秦朝,创立属于自己的基业。又比如说刘备,刘备的追求就是推翻曹魏消灭东吴,并以此将汉室江山继续传承下去,并且也将这个作为自己的梦想。因而,不是说你有能力就可以去创业,最起码的,你得有这个想法有这个追求才行。

第四个,没有资本

我们将这三人甚至连同后世的刘伯温(明朝开国功臣)都算上,经过仔细观察后其实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没有原始资本。先说姜子牙,他的祖上虽然是辅佐过夏禹的能人干臣,但到了他这一代什么都不是,所以姜子牙直到70岁还是个一无所有的农夫。如果没有周文王的赏识,姜子牙别说创业,就是保证不被饿死都是很难的事情。

再说张良,张良确实是豪强贵胄,但因为他之前已经行刺过秦始皇和拉起过一支队伍,所以他们家的积蓄已经消耗殆尽。如果不投靠刘邦,可能不会被饿死,但要想在创业在从头开始,那也是不可能的。

还有诸葛亮,诸葛亮祖上也是名门贵族,但到了他这一代早已经灰飞烟灭,因而诸葛亮说到底也只是个躬耕的农夫而已。或许他很有本事,别人也知道他很有本事,但没有资本他依然不可能创业,毕竟他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最后是刘伯温,史料上没有记载刘伯温的显赫家世,而且从后面的遭遇来看,刘伯温应该也是个穷苦人家出身,那就与上文一样,虽然有本事,但却没有创业的资本!

最后,姜子牙、张良和诸葛亮等人之所以不自己创业,而要给别人打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魄力,没有渴望成功的追求和能力,以及最不可缺少的,创业所必需的原始资本。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三国志》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