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治肿瘤 【肿瘤医学讨论版】
医学教育网
传统医学肿瘤原理
一、正虚邪实
正虚是指正气虚弱,正气即是真气,是由先天原气及得于后天饮食之气结合而成。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能抵御外邪侵犯机体,防止疾病的发生,亦所谓“正气之内,邪不可干”。若正气虚弱,不能抵御邪气,则疾病丛生,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发生与正虚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医学对此早有认识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邪实既指感受邪气,又指体内邪气过盛,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是饮食劳伤,,皆可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七血紊乱,或为痰凝,或为血瘀。而瘀血、痰块又反过来作为致病因素,在正虚的条件下,内外合邪,毒邪留滞,而成肿块,致发肿瘤。故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补先后天功能,增强和调动机体自身抗癌能力,是当前恶性肿瘤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最常用的法则,对预防癌瘤、治疗癌瘤、带病延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气滞血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类经·摄生类》也认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功用主要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而气血失调,常表现为气滞血瘀。气郁不舒,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结日久,必成症瘕积聚。故《内经》曰:“百病皆生于气”,“喜怒不适……寒温不时……积聚以留。”故在治疗上,常于扶正药中配合理气活血之药。凡是癌瘤形见肿块,伴有疼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故参合调理气机、活血化瘀的方法,是治疗癌瘤不可忽略的主要法则之一。 医学教育网
三、脏腑失调
脏腑是指五脏六腑。五脏即心、肝、肺、肾、脾,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作用;六腑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作用。若脏腑失调,则引起气血紊乱,或先天脏腑禀赋不足。皆为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祖国医学对此早有文献记载,如《难经·五十五难》说:“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肯定了积聚的产生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诸病源候沦·卷十九·积聚候》指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将积聚的产生归之于脏腑虚弱,阴阳不和,感受外邪,外内合邪所致。脏腑功能之间密切相关,脏腑功能之间密切相关,一脏有病,常它脏受累,终至正气亏虚,邪气亢盛。因此,正气虚的学说,应用于防癌及扶正培本,调整脏腑功能,重建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治疗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 教育网搜集整理
四、痰湿凝聚
痰湿均属水湿为患。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皆可使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痰湿凝聚。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丹溪心法·痰》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随气机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湿凝聚是肿瘤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在治疗上,切莫忘记应用化痰散结、怯湿解毒治疗肿瘤。
五、毒热内结
火热为阳盛所生,热多为外淫,火常自内生,但火热多混称。火为阳性,易伤津动血,耗气灼阴,常易致肿疡。实火有明显的火盛症状,阴伤症状不明显,如高烧、渴喜冷饮、面目红赤、便秘溲赤等;虚火则以阴伤为主,有虚热证,如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尖嫩红等。火热入于血分,可滞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灵枢,痈疽》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即指心经火热。因此《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临床上多见癌瘤患者呈热郁火毒之证,如邪热鸱张,呈实热证候,表示肿瘤正在进展,属于病进之象。如系病久体虚、瘀毒内陷,病情由阳转阴,成为阴毒之邪,则形成阴疮恶疽,翻花溃烂,胬肉高突,渗流血水。治实热阳证火毒之邪应投大剂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之品,而对阴毒之邪,则需温补托里,扶正祛邪以调和气血,祛除阴毒之邪。
一、常用治法
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治法从属于治则,其内容十分丰富,一般概以汗、叶、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论之。
中医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袪湿、以毒攻毒、养阴清热、健脾益肾、对症治疗等。肿瘤发病较复杂,多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基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肿瘤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扶正培本法
扶正培本治则所属治法较多,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扶正培本亦即补法,其常用的益气中草药有黄芪、党参、人参、黄精、白术、淮山药、甘草等;补血中草药有鸡血藤、当归、熟地、干地黄、白芍、紫河车、桂元肉、阿胶等;滋阴中草药有天门冬、麦门冬、沙参、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等;温阳中草药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
扶正培本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收效较佳。
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包括:①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②减轻放疗及化疗的毒副反应;③提高手术效果;④治疗癌前病变;⑤抑癌抗癌;⑥提高机体免疫力;⑦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等等。
(二)理气活血法
肿瘤的发病原因多与气滞和血瘀相关,肿瘤多有形,历代医家多以为症积、石瘕、痞癖及肚腹结块等皆与瘀血相关,故肿瘤之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瘀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肿瘤防治的重要***之一。
常用的理气药有:八月札、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砂仁、玫瑰花、檀香、槟榔、沉香、苏梗、旋覆花、厚朴、川楝子、延胡索、降香、丁香等。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参、五灵脂、王不留行、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蒲黄、水蛭、穿山甲、土鳖、归尾、泽兰、虎杖、石见穿、全蝎、血竭等。
据现代药理研究,理气药可以抑制平滑肌的运动,故能行气止痛。枳实、枳壳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有利于肠内气体及粪便排出而“降气通便”,保持机体气机的调畅,有利于血液、津液的运行和脏腑组织功能正常。川楝子、八月札、玄胡等理气药还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有关活血化瘀法及药物的实验研究开展较多,活血化瘀抗肿瘤的作用可概括为:①能增强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活血化瘀药物主要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可从减轻病理损害,促进增生或变性的结缔组织复原。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活血化瘀约为主的方剂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巨噬细胞百分率。③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活血化瘀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可恢复内环境平衡,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又能调整体内内分泌的功能。④预防放射性纤维化,减少副反应。⑤杀灭肿瘤细胞:据动物实验筛选及临床实践,活血化瘀约物中具有灭癌和抑瘤作用的药物有红花、元胡、乳香、没药、穿山甲、土大黄、全蝎、蜈蚣、僵蚕、丹皮、石见穿、斑蝥、五灵脂、归尾、喜树、降香等。⑥对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瘤栓的形成。
(三)清热解毒法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之当以清热解毒为法。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其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冶法之一。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荚、败酱草、土茯苓、野菊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半枝莲、半边莲、天葵子、七叶一枝花、苦参、黄药子、黄芩、黄柏、山豆根、紫草根、野菊花根、水杨梅根等。
有关清热解毒药抗肿瘤的药理研究报道较多,其作用概括起来包括以下诸方面:①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经抗癌活性筛选,清热解毒药的抗癌活性最强,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莲,穿心莲、白英,冬凌草、臭牡丹、青黛、龙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穿心莲、黄连等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发和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或调整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③抗炎排毒作用。④调节内分泌功能:清热解薄约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⑤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
(四)软坚散结
经曰:“坚者削之”,“结者散之”。肿瘤又名石瘕、石疽、孔岩、石瘿、肾岩、石疔等,多为有形之肿块。常用的软坚散结药物有:鳖甲、藤梨根、石见穿、莪术、八月札、海藻、瓜蒌、地龙、牡蛎、土鳖、昆布等。
据王德龙报道,以普陀膏治疗原发性肝癌,治后消失56例,减轻9例,无效2例,镇痛有效率达96.7%。
软坚散结药物抗肿瘤主要在于直接杀伤癌细胞等作用。据刘今方等报道,体外实验结果表明,散结片(白藓皮、白附子经水提浸膏制成片剂)对肝癌细胞的赤染率达86%-96%,即对体外肝癌细胞有直接杀死作用,散结片灌胃对肝癌实体瘤平均抑制率为84%,对肝癌腹水癌平均使寿命延长率提高76%。
(五)化痰袪湿法
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而对某些肿瘤或肿瘤发展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袪湿为主,处方用药,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湿既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
常用的化痰祛湿药物有瓜蒌、皂角刺、半夏、山慈姑、象贝母、葶苈子、青礞石、海浮石、前胡、马兜铃、杏仁、苍术、厚朴、茯苓、藿香、佩兰、生苡仁、独活、秦艽、威灵仙、穿山甲;木瓜、菝葜、海风藤、络石藤、猪苓、茯苓、洋泻、午前子、金钱草、萆藓、防己等。
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以掌叶半夏片剂口服,栓剂和棒剂外用,治疗宫颈癌157例,结果近期治愈61例,显效42例,有效25例,无效56例,总有效率达82.9%。
实验研究表明,有些化痰祛湿药对肿瘤有直接抑制作用。
(六)以毒攻毒法
肿瘤乃痼恶之疾,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肿瘤防治中常用的“以毒攻毒法”。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大多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由于肿瘤病人正气多已受损,共冶不耐一味猛烈攻伐,因此,以毒攻毒之应用,心适可而止,衰其大半而矣,要根据患者的休质状况和耐攻承受能力,把握用显、川法及用劲时间,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以毒攻毒法较少单独全程用治于肿瘤,多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佐以以毒攻毒,或在肿瘤发展的朵一阶段慎而用之,在许多有效抗癌方中常不乏以毒攻毒之品。
常用的以毒攻毒约物有:斑蝥、蜂房、全蝎、水蛭、蜣螂、蜈蚣、蟾蜍、上鳖虫、守宫、常山、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巴豆、干漆、洋金花、生附子、乌头、钩吻、独角莲、芫花、大戟、蓖麻、雄黄、硇砂、砒石、轻粉等
上海龙华医院蟾酥消肿膏外贴治疗晚期癌症疼痛187例,镇痛效果达91.4%,贴后5-15分钟见效,平均镇痛3-6小时。
有人以藤黄注射剂、片剂、膏剂和栓剂治疗各类恶性肿瘤190例,结果肿瘤消失7例,缩小超过50%者80例,无效79例,总有效率为58.43%。
以毒攻毒药物的特点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故临床应用以毒攻毒药物防治肿瘤时须慎重地掌握有效剂量,并适可而止,并可继之使用无毒或小毒的药物以扶正袪邪。
(七)养阴清热法
热毒乃肿瘤致病原因之一,日久则耗伤阴津,另外,肿瘤的发展之并发症,如高热等,又易损伤阴液,故阴虚内热为肿瘤常见病因病理之一,养阴清热法为肿瘤防治常用方法之一,尤其在肺癌、肝癌、肾癌、食道癌、鼻咽癌等肿瘤中应用更为广泛。
常用的养阴清热药物有生地、麦冬、天冬、沙参、玄参、石斛、龟板、鳖甲、玉竹、百合、黄精、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山茱萸、牡丹皮等。
养阴清热法既可应用于肿瘤的某一阶段,也可用于全程治疗,还能应用于肿瘤的并发症,此法可归于培本扶正法范畴,临床应用较为灵活,多与益气、养血、软坚、解毒等诸法联用,对证属阴津亏耗之肿瘤多有效验。
(八)健脾益肾法
肾藏精,乃人体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乃人体后天之本,先后天相互促进、滋养、补充。肿瘤发病是一渐进过程,日久多有脾肾受损。补益脾肾,扶助正气,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抗邪,又有利于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和适应能力,故健脾益肾法又为防治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健脾药物有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苡仁、甘草等;常用的益肾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苁蓉、锁阳、仙灵脾,巴戟肉及枸杞、女贞子、首乌、黄精、紫河车、山茱萸等。
健睥益肾法在肿瘤中的应剧较为广泛,具体应用时有健脾理气、温肾利水、益气健脾、健脾益肾等。
健脾益肾法抗肿瘤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多,其作用机理包括抗癌抑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等。
(九)对症疗法
肿瘤除本脏腑组织器官受累外,尚多影响全身机能状况而表现全身伴随症状或累及相近相应组织器官的局部症候,如发热、疼痛、出血、贫血、昏迷、黄疸、胸腹水、咳嗽、呕吐等等,因而在治疗上除了针对所发生之肿瘤病因机进行治疗外,对其伴随诸症宜作相应处理,有时尚须“急则治标”。
1、发热
肿瘤之发热常表现为内伤发热,实者乃热毒内蕴,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虚者多为肝肾阴虚或肺肾阴虚,属瘀血内结者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属热人少阳者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属气虚发热者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
2、疼痛
肿瘤多有气机阻滞,气血筋脉运行不畅,故疼痛为肿瘤最常见的症候之一,止痛为缓解病情和减轻患者痛苦最为关键的一步,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晚期阶段,止痛较延长寿命更为重要,西药主要靠吗啡和杜冷丁之类,但却具有耐药性和成瘾性,中医药止痛有时尚有捷效并持久。
3、出血
出血为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因癌坏死破溃,侵蚀血管,弥慢性血管内凝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所致,有衄血、呕血、便血、咳血、尿血等。临证辨治当以出血量的多少、颜色、部位等为依据辨清寒热虚实。
4、昏迷
昏迷乃神不知人之表现,多因热人营血,或热人心包,或毒人心包所致,常见于脑转移或肿瘤晚期,冶以清热熄风,开窍解毒,方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神犀丹等,可参照中医内科“昏迷”辨治。
5、贫血
恶性肿瘤中晚期正气多受损伤,日久精津气血暗耗,后天生化乏源,故而常表现出贫血征象。化疗而致白细胞减少多属热毒伤阴,治宜滋阴养血为主。血小板减少者治宜健脾统血,清热凉血。全细胞减少者,治宜补肾填精。
6、黄疸
肿瘤压迫胆道或有肝门淋巴结及肝转移时常并发黄疸,肿瘤化疗中亦可并发中毒性肝炎而见黄疸,中医学认为黄疸不外寒湿、湿热内阻蕴蒸肝胆所致。湿热黄疸即阳黄,治当清利湿热,寒湿黄疸即阴黄,冶当温化寒湿,血瘀气滞而致胆道不利,胆汁外溢发黄者,治当理气活血,化瘀退黄。
7、便秘
中晚期肿瘤常有便秘并发症,多因阴津亏损,无水行舟,或气虚无力推动等所致,以虚秘多见,治当益气通便、滋阴生津。
8、胸腹水
恶性肿瘤中晚期,胸腹腔内脏器肿瘤或胸腹腔转移时常出现胸水和腹水,大多为血性渗出,因此类患者正气已衰,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根本,攻逐利水应顾护正气,衰其大半即止。胸水者治宜泻肺利水;腹水者若能耐攻,宜泻下逐水。
9、呕吐
胃肠道肿瘤致梗阻或合并感染为呕吐的最常见原因,呕吐为患有外感和内伤之别,在肿瘤患者中多属内伤,在消化系肿瘤晚期,常可见顽固性呕吐,乃胃气败绝之表现。
10、咳嗽
肿瘤压迫或牵引呼吸道,或呼吸道肿瘤或合并肺部感染,或膈下肿瘤刺激横膈皆可出现咳嗽症,应辨清其寒热虚实后论治。
11、放化疗不良反应
放疗治疗和化学治疗为肿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但在放化疗中常有不良反应出现,如粒细胞计数下降、胃肠道反应等等。
二、肿瘤常见证候及其辨治
(一)气滞血瘀证治
[临床表现] 胸胁胀闷,性情急躁,胁下出现痞块,刺痛拒按,痛有定处,入夜更剧,可扪及肿物包块,爪甲黑紫,舌质暗或见紫斑、瘀点,脉涩等。
[辨证分析]本证以病程较长和痛有定处,或肝脏经脉部位出现疼痛痞块,并可扪及肿物包块为审证要点。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必致血淤,血淤亦多伴气滞,互为因果,始由气滞导致血淤,终因淤阻而反碍气机,故疼痛部位不移而拒按,血凝滞不散,积淤而成肿块。
本证多见于原发性肝癌、中晚期肺癌、中晚期食道癌等。
[治疗法则] 理气活血、化瘀消积。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三棱、莪术、槟榔各12g,木香、青皮、当归、五灵脂、延胡索各15g,昆布、海藻各20g,党参、白术各18g,肿节风、藤梨根、半枝莲、虎杖、白花蛇舌草各30g。
2.随证加减:疼痛较剧者,加蒲黄、金铃子、川栋子各15;低热者,加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各15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g,竹茹15g;脘腹胀满者,加青皮、陈皮各15g,厚朴、大腹皮、枳实各12g;胸腹水者,加泽泻、猪苓各15g,龙葵30g;腹泻便溏者,加苍术、炒扁豆、儿茶、革豆蔻各15g,炮姜12g。
(二)痰湿凝聚证治
[临床表现] 痰湿积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肿物包块,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痰浊上犯于头,则致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或口吐泡沫粘液痰涎。本证多见于食道癌、肺癌伴胸腹水。
[辨证分析] 本证为中晚期肿瘤患者之常见证候。痰、湿两者均为人体患病之病因之一,又作为病理产物。许多肿瘤都是由痰湿凝聚所致。
[治疗法则] 化痰祛湿,软坚散结。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半夏、山慈姑、瓜蒌、前胡、白芥子、天南星、皂角刺、泽泻、瞿麦、白术、茯苓各15g,夏枯草30g,杏仁、陈皮、枳实、党参、贝母各12g。
2.随证加减:咳痰粘调者,加葶苈子、马兜铃、紫菀各15g;痰多难出者,加海浮石15g;蛇胆陈皮末5g冲服;胸腔积液者,加葶苈子、芫花、泽漆、商陆各10g,车前草、猪苓各30g;颈部有肿核者,加猫爪草、山慈姑、穿山甲各15g,水蛭、僵蚕各10g,斑蝥2个(去头足)。
(三)热毒内炽证治
[临床表现] 发热,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心烦失眠,干咳短气,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低热盗汗,颧红,头晕耳鸣,吐血衄血,舌红,脉数。
[辨证分析] 本证为中晚期恶性肿瘤中之常见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或房室劳作,劫夺阴精,阴虚阳亢而致。证多见于晚期肺癌并阻塞性炎症,各种肿瘤有骨转移,中晚期肝癌等。
[治疗法则] 冶实热阳毒者,宜清热解毒,滋阴降火;治虚热阴毒者,温补托里,扶正祛邪。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龙胆草20g,地骨皮、白薇各15g,白茅根、蛇舌草、山豆根、鱼腥草、败酱草、龙葵各30g,冬凌草、虎杖、青黛各15g,大青叶20g。
2.随证加减:上焦肺热者,加黄苓J2g;中焦热者,加黄连12g;下焦热者,加黄柏10g;三焦;热者,加山栀子10g;肝胆炽热者,加龙胆草、龙葵、半边莲各30g;胃肠腑热者,加大黄15g,苡仁30g;小便赤者,加通草、滑石、竹叶各10g。
(四) 气血不足证治
[临床表现]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辨证分析] 气血不足证,以气虚与血虚的证候共见为审证依据。少气懒言,乏力自汗,为脾肺气虚之象;心悸失眠,为血不养心所致。气血两虚不得上荣于面,则见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嫩,不得外养肌肉致形体瘦弱;血虚不能充盈脉络,见唇甲淡白,脉细弱。
本征多见于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恶性胸腹腔积液、晚期肺癌并咯血、晚期恶性淋巴瘤骨髓受侵者。。亦可见肿瘤病人手术、放、化疗使气阴两伤者。
[治疗法则] 补气养血。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气血双补汤:当归、川芎、熟地、党参、茯苓、白术各15g,炙甘草10g,生姜2片,大枣10枚,阿胶(烊化)、补骨脂、黄芪、陈皮、枸杞子、灵芝、女贞子各12g。
2.随证加减:喘咳、气短为主者,加沙参、天冬、川贝各15g;食少便溏,食后脘胀者,加扁豆、葛根各12g,升麻10g,莲子15g;腰酸痛腿凉,耳鸣耳聋者,加鹿茸10g,仙灵脾、巴戟天各15g;心悸烦躁、健忘、失眠多梦者,加茯神、远志、柏子仁、丹参、首乌藤各15g。
(五)脏腑亏虚证治
[临床表现] 面色 苍白,畏寒肢冷,腰酸或下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气喘心悸,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辨证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的脏腑亏虚,主要以脾肾阳虚为主,一般以腰膝及下腹冷痛,久泻不止,浮肿等寒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本证多见于各类晚期癌瘤腹腔内转移及骨髓、各脏器转移患者。
[治疗法则] 调理脏腑,温补脾肾,益气养血。
[常用方药]
1.基本方药:党参、白术、茯苓、枸杞子、补骨脂、苍术、吴萸、肉蔻、半夏、白蔻、益智仁、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各12g,肉苁蓉、续断,肉桂务10g,陈皮、女贞子各15g。
2.随证加减:喘气或气短者,加黄芪、党参、沙参各15g;食少便溏,下痢者,加扁豆12g,升麻、葛根、莲子各10g。
(六)阴阳失调证治
[临床表现] 肿瘤病人阴阳失调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甚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阴阳偏肿,阴阳偏衰,以及阴阳亡失等几方面。
[辨证分析] 阳偏胜者,阴偏胜者,阳偏衰者,阴偏衰者。
[治疗法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常用方药]
1.阳偏胜方:银花15g,白芷9g,大青叶、夏枯草、山慈姑、白花蛇草各30g,黄芩、黄连各10g,女贞子、补骨脂各18g。
2.阴偏胜方:生熟地、白术、茯苓各15g,白芥子、升麻、厚朴、鹿角各10g,肉桂6g,姜炭2g,砂仁8g,苡仁米、女贞子各20g。
3.阳偏衰方:干地黄、山药、巴戟天、山萸肉、泽泻、丹皮、桂枝、附子、白术、鹿角胶各10g,枸杞子、茯苓、胡桃肉各15g。
4.阴偏衰方:沙参、天冬、麦冬、石斛、太子参、天花粉、五味子各10g,女贞子、鸡血藤、生黄芪、竹茹、陈皮各15 g,生甘草5g。必要时另加西洋参5—6g。
(七)气虚血瘀证治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部位),痛处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辨证分析]本证虚中夹实,以气虚和血瘀的证候表现为诊断依据。临床多出现胸胁部位,气虚舌淡,血瘀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淤,是为气虚血瘀证的常见舌脉。
[治疗法则]补气化瘀。
[常用方药]四君子汤合桃仁承气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丹参、赤芍、青皮、陈皮、当归、川芎、生地、延胡索,郁金各12g,桃仁、红花各10g。
(八)阴虚火旺证治
[临床表现]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发热,或骨蒸潮热,心烦,少寐,多梦、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质干红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阴精亏虚则阳热亢盛,水不制火为本证的主要病机。本证多见于各种类型癌症骨转移,尤以晚期肺癌及晚期肝癌为多见。
[治疗法则]滋阴清热抗癌。
[常用方药]
基本方药: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知母、鳖鱼、玄参、生地、北沙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夜交藤各12g,石上柏30g,女贞子20g,白英、紫菀、蛇舌草各15g.
(九)阳虚水泛证治
[临床表现]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至腹部胀満,心悸咳喘,腰膝酸软而痛,畏寒肢冷,以下肢为重,头目T危裎遥”悴焕鼓蚪隙啵嫔园谆蝼蠛冢嗟帧⑻Π住⒙龀料福虼蟊憔眯共恢梗旯炔换甯剐骸?
[辨证分析]本证一般以全身机能低下见寒象为辨证要点。本证多见于中晚期癌症,如晚期肝癌、肾癌、肺癌。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温肾行水。
常用方药]
基本方药:人参10g,白术、茯苓、泽泻、白芍各15g,桂枝、熟附子、肉桂各9g,麻黄6g,牛膝、菟丝子、补骨脂、独活、车前子、冬瓜皮、赤小豆、陈皮、木香各12g,通草8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