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在瓜圻塘里的三国风云

浓缩在瓜圻塘里的三国风云

瓜圻,是我市一处以古迹为地名、村名的地方,千百年来留下了千古之谜和历史的玄机。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是一个传奇的故事,是一部亟待解读的无字天书,是一座即将开启的历史文化宝库。今天我们带着历史的疑问和学问,在探究这段历史的时候,却惊奇地发现它有着惊天动地的历史,竟与一位帝王的名字联在一起,他就是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

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从公安迁来鄂县,改鄂县为武昌,八月建武昌城,同年十一月受封为吴王。魏黄初三年,吴王开创吴国新纪元,自立吴国年号为吴黄武元年(222年)。吴黄武五年(226年),魏军向北缩窜,北线暂时无战事,吴国得以宽息。由于连年征战,百姓饥苦不甚,为了解决军需民食,充食军粮,吴王孙权在吴都西苑瓜圻屯田种粮种瓜,并发布受田令,父子亲自受田,到瓜圻躬耕,民间至今流传了不少关于吴王种瓜的传说与故事。

这里留下了吴王种瓜的遗址遗迹如:瓜圻墩、瓜圻塘、瓜圻寺(瓜圻古刹)、送瓜沟,还有黄龙颈、打鼓墩、大交坡、宴功庙等地名。环绕瓜圻塘一条“黄龙”栩栩如生的地势地貌,地合天成。是否吴西苑当年按“黄龙” 腾图开凿而成?孙权称帝,改年号为黄龙,是否有吴西苑“黄龙”的元素,这也引起樊湖人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只是站在瓜圻塘、黄龙颈上看的时候,才引发的历史联想;这里至今留下了小港、三道港、薛家沟,瓜圻不远的地方有三国时的梅城堡、牧门、马房洲、鮓州等,还有武城湖的仵城等等,吴西苑瓜圻周边这些古地名是否与孙权樊湖屯兵有关联?我在这里作一番“吴王西苑瓜圻与樊湖屯兵的探究。”

一、孙权瓜圻种瓜的历史文化链

孙权的祖父孙钟富春种瓜。孙权在瓜圻种瓜,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根源和时代背景。一是他的祖父孙钟曾是种瓜的出身,二是当时军需民食的需要,那么孙权在吴都西,设置吴西苑屯田种瓜,也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孙权樊湖屯兵的需要,开发樊湖的的举措。

从历史上看,有关孙权祖父种瓜的记载:孙钟家于富春,幼失父,事母至孝。遭岁荒,以种瓜自业。忽有三少年诣钟乞瓜,钟厚待之。三人谓曰:“此山下善,可葬之,当出天子。君下山百许步,顾见我去,即可葬处也。”钟去三四十步,便反顾,见三人成白鹤飞去。钟记之,后(母)死葬其地。地在县城东,冢上常有光怪,云五色,气上属天。及坚母孕坚,梦肠出,绕吴阊门,以告邻母。曰:“安知非吉祥。”(录自《太平广记选》)

关于孙坚的父亲孙钟,孙权的祖父种瓜的载文,录自《太平广记选》,上述载文是古人的迷信说法,今人不足为信,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孙钟种瓜确有此事,至今留有瓜井、瓜桥、瓜洲、孙洲、白鹤峰、天子岗等遗址遗迹。

关于孙钟种瓜,清代古塘人 徐凤辉撰写了《瓜桥埠集善亭碑铭》:“瓜桥当富春西南之冲,为后汉孙钟之故里也。志传称,孙钟种瓜养母,以孝闻,后得异人指示,乌石山之地葬其母,距家二十余里,路险峰高,时有神助,异人化白鹤而升,今名其山为白鹤峰,俗呼天子岗。以吴大帝说者,谓:孙氏之称霸东吴,鼎分三国,其发迹之业始于此。天地以人传,因种瓜之处有桥,以瓜桥名,因瓜桥之处有渡,以瓜桥埠名。是役也,费资五百余金,经始光绪二十五年三月,落成于二十六年正月。经董请余名其亭,复欲立石以示后,并望后之人随时修茸也。受乞,余为之记。”以上历史文记,足以说明孙权祖父孙钟种瓜的历史真实性。    二、孙权吴西苑瓜圻种瓜处历史文化及遗迹遗址

孙权武昌受田令。孙权吴都西苑种瓜的历史背景,《三国志·吴书》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吴黄武五年(226年)春,令曰:“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能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亊,其下州郡,有以宽息。”是时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

吴王西苑种瓜故里——瓜圻村。瓜圻村有15个自然湾,18个小组,2960人,面积11、5平方公里。是鄂州市蒲团乡的一个行政村。南与横山村小港村相连,西连庙岭镇吴力村,北接大湾长咀村,东邻五四湖。“瓜圻”古村传承至今。

瓜圻,就是种瓜的地方。因孙权在此种瓜故名。《舆地纪胜》卷八十一,湖北路寿昌军景物记载:瓜圻在武昌县西南十里。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何颉宋代黄州诗人。

《武昌县志》记载:“瓜圻在武昌县西南。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有送瓜沟,今名宋家沟。”《一统志》、《方舆胜览》、《名胜志》等并同。《武昌县志》邵遐龄志序云孙权“荷锄瓜圻”。

孙权于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把统治中心从公安迁来鄂县,为了解决军需民用,屯兵樊湖于瓜圻种瓜,瓜圻古地名一直传承至今。

瓜圻塘,位于瓜圻墩边。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于此地种瓜,瓜圻塘周边的高地都种上瓜菜,当时种植的面积广大。曾用此塘水浇水种瓜故名,亦名瓜圻湖。

送瓜沟,位于瓜圻塘边,与瓜圻塘相通,今名小港(沟),小港村因而故名。部份古沟段遗址尚存,有的沟段依稀可见,有的沟段改建了水渠道,留下了吴王千年古沟的丰采。(送瓜沟连瓜圻塘,南端通峒山,通鸭儿湖,并连接红莲湖及梁子湖水系,北接薛家沟樊口入于江。)其地因吴王船队运送南瓜途经此沟,沟两边的高地种瓜而故名。《武昌县志》记载:“瓜圻在武昌县西南。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有送瓜沟,今名宋家沟。”《一统志》、《方舆胜览》、《名胜志》等并同。

瓜圻寺,又称吴王瓜圻寺,亦名瓜圻古刹,位于瓜圻村南瓜圻墩。曾叫南瓜寺,原址在瓜圻村,4组西北高墩处。根据2014年出土的瓜圻信众捐款修建瓜圻寺功德碑,寺碑石刻:“清乾隆五十五年(1792年)十月十五日”又一块“清道光四年十月初五日示”, 落款是“瓜圻古刹” 。清道光四年是公元1824年,可见瓜圻寺在清道光年间叫瓜圻古刹。

苑园院在县南,本吴西苑,亦名瓜圻,久废。(《武昌县志·寺观》)

吴王西苑。孙权长期驻守、征战和称王称帝于武昌城,因此在当今鄂州大地留下了一座三国历史文化名城,也留下了一座三国时期的集皇家园林、后勤基地、军事基地于一体的吴王西苑。吴王西苑是吴王的种瓜基地,以充军粮、济民食、励战耕、富国力。吴王西苑还是吴王的一处水军训练基地。

从上述《武昌县志·寺观》记载,吴王西苑后来建了寺,名为苑园院。吴王西苑又名瓜圻,瓜圻及瓜圻寺传承至今。

三、孙权种瓜与樊湖屯兵

鮓洲,在县西六十里,木门对岸,一作鲊洲。相传以吴司空孟宗母封鲊洲事得名。一云晋大司马陶侃事母,疑莫能决。刘孝标亦以为孟宗为雷池监事(渔官),非(陶)侃也。

陶侃在晋灭吴后迁庐江寻阳(县治在黄梅西南),任县吏,并不曾在武昌任渔官,也就没有陶母封鮓之事。

牧门,紧邻吴王西苑瓜圻的还有小港的牧门和马房洲,马房洲在红莲湖边。俗传牧门是孙权关马营寨的寨门,三国时孙权养马于此。

马房洲,紧邻吴王西苑瓜圻的还有小港的牧门和马房洲,马房洲在红莲湖边。还有放马的营寨马房洲,牧门是孙权放马营寨的寨门;相传三国时孙权养马于此。

吴王梅城,在武昌县西五十里,吴黄武二年(223年)筑。有仵城在县西七十里(《一统志》)。梅城在县西五十里,周一百六十五步,高一丈,居半川(谨案:熊志作一百五十五步居平川中)。吴黄武年所城,又二十里为仵城,不知所始,城中有龙巢两殿碑(《名胜志》、《城邑》考),今并废。(《武昌县志`古迹》)

今人万齐文著《吴都探古集·吴王梅城寻踪记》,考其遗址在临江乡新港小学。与瓜圻湖水路西向相连。

仵城,有仵城在县西七十里。(《清一统志》)梅城又二十里为仵城。不知所始,城中有龙巢两殿碑,今并废。《名胜志》引《城邑考》。(见《武昌县志·古迹》)

仵城在今大湾乡的武城村,有古城墙迹址,1958年毁。见万齐文著的《吴都探古集·仵城追踪记》

万齐文先生探明的仵城,就在鸭儿湖北岸现在的武城胡家大塆,与瓜圻相对。《一统志》、《城邑考》载:“梅城在武昌县西五十里,吴黄武年所城。又二十里为仵城”。看来,仵城也应是吴王当年的水军基地的一部分。上述牧门、马房洲、吴王梅城、仵城都在瓜圻周边的不远处,孙权是水军立国,他所选择鄂县建都,是因为鄂县与建业山川湖泊十分相似,尤其是湖泊。鄂县百里樊湖,是吴水军屯兵的好地方,瓜圻不远的地方有横山、峒山,山虽不大,只有几百亩,但确是屯兵的好地方,吴王把吴都西苑放在这里,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湖光山色,战舰云集,一定是很壮丽的水军营寨。从现在留下的“小港”来看,即送瓜沟,南连接峒山,东通横山,这在当时是走战船的水港即军港,也是后来史记中记载的“送瓜沟”, 水港的两边高地都种瓜,孙权把瓜圻这个地方作为吴都西苑。

这里有小港、三道港、薛家沟等水上交通港,与孙权当年建吴西苑,开发瓜圻是必不可少的水上设施。从我们在蒲团瓜圻地域文化探古来看,樊湖地区基本上是明清时代的移民。据湖人讲,这些水上设施基本上是他们来此之前就有的。湖人并不清楚他的来历,瓜圻塘通小港的这条“送瓜沟” ,千百年来已变成了一条小港 (通今峒山) ,现在这个地方干脆叫成“小港村” ,百里之外的人们一说到“小港” ,就知道他与瓜圻相连。周边不远的“吴王梅城堡” 又仵城堡,这里通江达海,据当地人讲湖南的“木排” ,从长江入樊口可直达仵城。

综其上所述瓜圻周边的二山即横山、峒山,二城即梅城堡、仵城堡都是孙权樊湖屯兵的水军营寨。孙权把三个基地建设在这里,一是水产品即鱼、虾、莲、藕等供给基地;二是瓜果、水稻种植基地;三是水军训练基地。

人们说到瓜圻,说只有一句话“何颉诗序云:吴王种瓜于此。有送瓜沟,今名宋家沟。《一统志》、《方舆胜览》、《名胜志》等并同。”其实,是我们对瓜圻的历史文化研究不够。我们这次《隆重纪念吴王孙权武昌《受田令》暨吴西苑瓜圻吴王种瓜1790周年研讨会》,吴都文化研究所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研究,2014年曾把“吴王瓜圻文化”作为市社科联重点研究课题申报,特别是瓜圻人余国桥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现在已挖掘出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史记上包括《武昌县志·古迹》及当地姓氏宗谱和历史诗文记载了吴王瓜圻的存在。

二是从近年出土的石碑石刻,碑文中也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1、是捐款信众姓氏,刻有严、廖、姜、胡、张、涂、季、鲁、喻、李、余、熊、张、倪、万、朱、陈等姓氏; 2、是寺名,刻有“瓜圻古刹” ; 3、是重建寺年代,刻有”清乾隆五十五年十月十五日” 又一块为“清道光四年十月初五日示” ; 4、是史记:刻有“大周列国吴王种瓜此地” 等字样。

三是留下的地物地貌,瓜圻周边的梅城、仵城、马房洲、牧门及瓜圻塘、瓜圻墩、瓜圻寺、送瓜沟、小港、黄龙颈等等;四是吴王瓜圻种瓜的故事、传奇、传说等。这些为我们研究“吴王西苑瓜圻与樊湖屯兵”提供了史料。凡此以上种种,极大地丰富了吴西苑瓜圻文化。上述文中有的地方,尽管言不达意,但是吴王孙权瓜圻种瓜及樊湖屯兵应是肯定的。现在我们看来,吴西苑蒲团瓜圻——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一颗光耀夺目的明珠!

(0)

相关推荐

  • 夏季养生,千万别错过这4种瓜

    [夏季养生,千万别错过这4种瓜!]便民资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瓜果飘香的季节.何以解馋?唯有吃瓜!夏天适合 吃什么瓜呢?如果你只知道西瓜,那可就亏大了,一起来看夏天究竟适合吃哪些瓜 来源: 宁波发 ...

  • 农村常见的13种瓜

    农村常见的13种瓜

  • 瓜圻塘

    瓜圻塘 瓜圻塘位于鄂州蒲团瓜圻村,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于此地种瓜,瓜圻塘周边的高地上种菜,当时种植面积广大.用此塘浇水种瓜得名,所以称瓜圻湖. 瓜圻塘位于鄂州蒲团瓜圻村,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于此地种瓜,瓜 ...

  • 发掘瓜圻历史推进三国文化之乡建设

    发掘瓜圻历史推进三国文化之乡建设 吴都文化研究所组织纪念吴王孙权武昌<受田令>暨吴西苑瓜圻种瓜1790年研讨会在蒲团乡瓜圻寺召开,意义重大.首先是历史意义,这个课题挖掘出来,会给鄂州增添又 ...

  • 吴西苑瓜圻印记那段三国历史

    吴西苑瓜圻印记那段三国历史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这是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这首歌讴歌了井冈山根据地时期,工农红军在毛委员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 ...

  • 东皋心越故里洪塘里村

    东皋心越故里洪塘里村 洪塘里村,在村外有口池塘名叫洪塘,村处于塘里首,故得名洪塘里.地属丘陵.区域面积为4.5平方公里.耕地1091.6亩,山地730亩.辖洪塘里.下驮畈.新塘边.蒋村.樟坞5个自然村 ...

  • 浪花淘尽英雄:老年画里的三国故事

    三国的历史和人物,从来都是年画最钟意表现的题材.以下和三国有关的年画以五六十年代的月份牌画家作品为主,较为老派,为保持风格统一,未及80年代和其后的创作. <打督邮> 杭稺英 1957年 ...

  • 塘里陈

    塘里陈 文/碧叶莲天 塘里陈是新塘街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我们村西面约三公里处!早年,"塘里陈"是一个不算很大的村子,分为"前塘","后塘&quo ...

  • 长寿村,中国有巴马,朝鲜有金塘里

    朝鲜平安南道温泉郡的金塘里是全国著名的长寿村.这个村现有180多名年过八旬的老人. 关于这个村,有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有个猎人射中一只狍子.那狍子拖着一条伤腿,拚命朝山谷里奔跑.猎人紧追不舍.可是当 ...

  • 栗旭晨||瓜甜十里可闻香

    每年进入六.七月,忻台旅游线义井段南北两侧的温室大棚和移动大棚里,丰硕金黄的香瓜缀满了枝枝瓜蔓,色泽鲜亮,香味四溢.香瓜摊前和交易市场,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宾商纷至沓来,争相购货.小香瓜 ...

  • 民间故事:池塘一日淹死三人,族长说塘里有水鬼,青年:我抓水鬼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江苏和安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名叫石头村.石头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千百年来石头村的居民过着安乐祥和的生活. 然而有一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长江下游的很多村镇被洪水淹没,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