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电,古人晚上都在干什么?
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这其实也是古人没办法的办法,因为晚上没电,又不能看电视又不能玩手机玩电脑,看书吧,大多数人根本不认字儿,还看个屁的书,黑灯瞎火的,又不能干活,什么也弄不成,只能早点上床。
其实在古代农业社会,大多人都住在农村,每天早上天稍微一亮就开始起床,大多也就是五点左右就起床开始劳作了,就是现在有些偏僻农村,尤其是老一辈人也是天一黑就睡,天稍一亮就起床拢火煨茶吃馍,吃完喝完后该干嘛干嘛。
所以说,在古代广大农村还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真的什么事也干不了,早早上床睡觉就成了不二选择。上床能干嘛,最多就是造人。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是那样,古代的人口还那么少?
这你就不懂了吧,造人跟人口虽然有直接关系,但古代那医疗水平太差,出现个难产什么的就只等眼睁睁看着母子双亡,哪里还有半点法子?
再说就算正常生出来,一个天花、痢疾之类的疾病就能让婴儿还没学会走路就离开人世,再加上贫穷、战乱、匪患等等原因,能活下来的孩子自然少之又少。
如果你不信,你问问你们村里那些活过九十岁以上的老人,看看以前是不是家家能生个十多二十个,活下来的也就三五个,古时候婴儿的成活率跟现在没法比,虽然他们晚上没事干,让女人怀孕的机率大增,但却并没有使人口猛增。
不过,这说的是广大农村,古代也是有城市的,而且城市也不少,至于城里人晚上干什么?还真是与农村人有很大区别的,古代城市的功能虽然没有现代这么发达,但大多也承担着繁荣经济发展政治文化之类的功能,当然要成为政治中心,那得是首都之类的大城市,最不行也得是省会城市,大多数中小城市也就承担着繁荣经济的功能。
既然是繁荣经济,对于贩夫走卒而言,晚上那么长时间全用来睡觉岂不浪费?所以,他们也会利用晚上出来做点小买卖,能赚点是点,反正生活不容易,生活在古代的城里人其实也不容易,他们也得想尽办法赚钱。
所以就出现的夜市,夜市这东西,其实早在西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雏形,不过当时并不叫夜市,叫夕市,据《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我估计那个时候的夕市,可能受照明工具的限制,最多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摆个摊,到天黑时收摊走人,要不然没有亮光看不清假币,辛苦半天不但赚不到钱还赔了自己的老本,岂不冤得慌。
到了唐朝的时候,长安城里的“鬼市”从夜半一直交易到“鸡鸣”,不比现在差,不过唐朝是实行“宵禁”制度的,那“鬼市”多半也可能偷偷摸摸地进行,遇上城管什么的,跑得慢的轻则可能被砸了称杆,重的可能也会被一帮人围着往死里打,看来从古至今,钱真没有好赚的。
要说古代城里人夜生活最丰富最美好的时代,当然莫过于宋朝,北宋时国家明文规定允许夜市,夜市这时候才算有了个合法地位,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当时的夜市可谓门类齐全,品种多样,什么勾栏、瓦舍、青楼妓院、赌场、酒肆、饭店等等,那可是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可谓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
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三教九流都是接踵而至,留恋忘返,就连皇帝老儿赵徽宗都时不时偷跑出来跟青楼名妓李师师约一约。所以,在当时的夜晚,只要身上还有两吊铜钱,保管让你玩得乐不思蜀,简直快乐得不要不要的。
说实话生在宋朝的城里人晚上真是太幸福,比现代的娱乐生活还丰富,现在也就能吃点喝点再顺便唱个歌跳个舞泡个脚之类的,这还得是有钱人,但宋朝那年头物价不高,喝个酒都是十碗八碗的喝,那小肥牛肥肥嫩嫩吃个二三斤也花不了几个大钱。
所以说,古代城里人晚上并不会睡那么早,他们好多生意要做,好多娱乐要搞,玩个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不要觉得那时候城里人没有电就什么也弄不成,生意那么好,还在乎浪费点清油或者蜡烛吗?自然是不会的,羊毛出在羊身上,一晚上赚的钱,买一牛车蜡烛都够了,还不得把门店弄得灯火通明?
到了明清时,城里人的生活虽然没有北宋时那么丰富,毕竟物价上涨,百姓穷苦,想过过夜生活也没那实力,像大上海的十里洋场,就已经非常之繁华,不过那时候清朝也已经有了电了,这就不再多说了。
不过生活在城里的穷人也不会早早睡的,因为他们吃不起喝不起还不能穷游游见个世面吗?好多时候穷逛的其实比消费的还多,所以,清朝虽然也算是古代,而且在一些大城市也有了电,但因为没电视没手机,所以还是只能跑到夜市之类的地方转几圈回来再睡。
总之一句话,古代的农村人基本都是早睡早起,每天也就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但城里人从唐朝开始就不怎么好好早睡早起了,到了宋朝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别说早睡早起了,玩个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要得身体好,早睡早起是个宝,我还是希望我们现在的人也能像古代的农村人一样早睡早起,这样也能有个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