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谭概
水工谭概
早在春秋时期,楚王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建鄂王城于高河岸边(详见本书第一篇《鄂州古城与长江防洪》),鄂州即拉开长江防洪史序幕。晋陶侃镇武昌时,“于县东立塘障水,使五丈湖水不竭,鱼蒲始繁”(《太平寰宇记》)五丈湖即今洋澜湖,古时江湖自然相通,由于洋澜湖水浅阔,当冬季长江水位下落时,可将湖水排干,对水产业极为不利,陶侃于五丈港口立塘(筑一堤坝)障水,使洋澜湖保持一定水位,这即现代所指之“平原水库”。
真正掀起水利建设高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鄂州位于武汉下游长江南岸,建设江堤是鄂州人民第一要务,保住江堤即保住生存的根本,特将《长江防洪工程》列为本书第一章。
鄂州地处长江中游平原湖区,但低山丘陵所占比例也不小,提水灌溉(抽水机站)、蓄水灌溉(水库)工程1949年前几近于零,全部小(一)型以上(含小(一)型)水库均建成于新中国成立后;全部电动抽水机站亦建成于新中国成立后,其中杨家巷抽水机站是湖北省最早建成的大型灌溉站,故将《灌溉工程》列为本书第二章。
疏老港(长港、薛家沟)、开新河,企图将梁子等诸湖之水全部倾入长江,使广大湖面变成良田,虽然仍受制于自然规律,但围湖造田给鄂州农民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此告别饥饿!故将《湖区治理》和《围湖垦殖》列为第三、第四章。
将数篇不便归类的文稿及柯安亭先生的《十万火急 更改分洪口》和夏敬涛、饶维桥二先生合著的《直面抗洪中的一场激烈争执》载于第五章附录一;另将李有朋《辛未阅水灾记》及彭玉麟与李瀚章论争樊口筑坝建闸的奏折载于附录二,以便与读者诸君共同赏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