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是好雪 ,人不正经

*全文3514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么么哒*

1

新年伊始,伴随着德艺双馨的苍老师即将大婚的喜讯,气象局又传来消息:从2号夜里到7号,本地将有两次大范围降雪过程,其中,3号有暴雪。

一直觉得气象局是一个神奇的部门,我经常在狂风大作的时候收到大风蓝色预警的短信,显示的发送时间是两个小时以前,给人一种预报很及时但信息发送滞后的错觉,让中国移动背锅。

天气预报一向不靠谱,好在有个神秘的局部地区可以回旋。你这里没下雪不代表我预报不准,局部地区其实已经下了你知道吗?

就算哪儿都没下,预报完全失误,气象局也不必为此承担法律或道义上的责任,不会有人出来给你道歉,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山崩地裂那么大动静地震局都无法预测,刮个风下个雨飘个雪花啥的,早点儿晚点儿,大点儿小点儿,能有多大关系,凭啥要求我们准确无误?

如果哪一次侥幸蒙对了,人们一准儿惊奇地奔走相告:看,真的下雪了!天气预报好准啊!

2

子曾曰过:一切不以下雪为目的的降温都是耍流氓。

没有雪的季节也配叫冬天吗?

在这场大雪降临之前,全市人民翘首以盼,都等着在朋友圈发雪景呢,万一雪下不来,那我们就只能发自拍了。

黄河以南没见过冬天大世面的人就这点出息,下个雪高兴的跟过年一样。

其实,下雪虽然看上去很美,但也会带来诸多不便。

首先是冷。

为啥东北没有南方富?

取暖费 :一个月工资。羽绒服:半个月工资。棉袄、棉裤:半个月工资。棉鞋、皮靴:半个月工资。棉袜子、棉帽子、棉手套、口罩、围巾:半个月工资。

请注意,这就已经三个月工资没了。

光是这些,你就知道中央振兴东北经济的难度有多大。

3

在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古代,取暖只能靠烤火。

穷人怕过冬,有木炭也舍不得自己用。

有诗为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木炭作为取暖材料,曾经是公职人员的一项福利。

工资又称“薪水”,这个“薪”字,就与木炭有关。

在清代皇室中,地位的尊卑决定着木炭的多少,如同眼下各单位的取暖费跟职称挂钩一样。

乾隆时每日发放标准为: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皇帝本人,随便用,爱用多少用多少。

当然,真正讲究的人并不单纯依靠木炭取暖。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一到冬天,就带着杨玉环躲进骊山的行宫里,泡温泉取暖。

温泉水滑洗凝脂,芙蓉帐暖度春宵。

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更有创新精神,“常于冬月选高胖婢妾者,行列于前,令遮风,盖藉人之气相暖。”

用美女御寒,我猜想,效果应该比木炭好一些吧。

4

一个人暖和不算暖和,大家都暖和才是真的暖和。

据《宋史·太宗纪》记载,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烤着炭火还觉得冷。他寻思:我这样都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更冷。

于是,召开封府尹进宫,命他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帮助那些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

开封府尹领命访贫问苦,受到救助的人们千恩万谢皇恩浩荡,在历史上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一段佳话。

据说,这也是后世每年冬天到贫困地区送温暖的由来。

范成大有诗云: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雪中送炭固然是件好事,但能不能想一想,为啥有那么多老百姓烧不起木炭?

要知道,冬天,拥有再多的木炭,也抵不上春天温暖。

5

尽管下雪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我们还是热切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想想看,雪花漫天飞舞,空气忽然清新纯净起来,世界一片洁白,掩盖了所有的丑陋,到处都是风景,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俗物由于雪的存在变得浪漫而富有诗意。

如此良辰美景怎能辜负。

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适合做些什么呢?

跟女朋友一起牵着手在雪中漫步无疑是最文艺,最浪,还有漫的。

不是海誓山盟说要一起走到白头吗?其实很简单,试试下雪天不打伞吧。

滑雪、堆雪人、打雪仗、拍雪景,除了孩子们,这些行为通常只属于青年男女。

对!不管是不是恋人,必须是男女搭配才有情趣,打情骂俏,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在洛阳,如果是一帮大老爷们打雪仗会发生什么事?

答那蛋!敢搁后边偷袭我,你等着,我非弄死你个信球不中!哎,白跑!靠恁娘,兑死你!

这些用生命打雪仗的洛阳勇士们,我觉得,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

不是开玩笑,打雪仗在2015年就被日本列入了全国冬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目前正在向全世界推广。

每年2月,在日本北海道昭和新山,都会举办打雪仗国际锦标赛年度总决赛。

今年是第30届,目前有12个成员国,其中包括根本就没见过雪的泰国。

当然,打雪仗也是有技巧的。

这位小兄弟,我看你骨骼精奇,是百年一遇的武学奇才,我这有本雪仗秘籍《如来雪掌》,见与你有缘,便宜卖给你,今后夺取金牌为国争光就靠你了!

6

雪花飘飘,北风潇潇,天地一片苍茫。

如果是中老年朋友,不管你此刻身处何处,建议赶紧回家。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原本就在家的,就不要出门了,被窝里一钻,看书,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古人早有“雪夜闭门读禁书”一说。

禁书为什么最适宜在雪夜里读呢?

雪夜无人打扰,读禁书相对安全,而且能保证读书的连贯性。

想想看,门外大雪纷飞,室内炉火明灭,拥暖衾,伴孤灯,读那些让人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的文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官刺激?

当然,这里所说的禁书不是《金瓶梅》《肉蒲团》,更不是《少女之心》。

“雪夜闭门读禁书”语出清代学者金圣叹,指的是政治方面的禁书。

你别想歪了,咱可是读书人。

如果不喜欢看书怎么办?

怎么办?你们不是还有手机嘛。

7

其实,出门玩雪也好,闭门看书也好,以上所说并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

据我了解,地无论南北,人无论老幼,不分性别,不分阶层,更多的人在讨论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会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件事,没错,就是吃!火!锅!

葛优说: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吃着火锅唱着歌。

是的,每次在火锅里用筷子找肉的时候,我心里都在唱朴树的《那些花儿》:

“它们都老了吧,它们在哪里呀?”

我打赌,在吃方面,全世界的聪明才智都打包捆在一起也比不上中国人的一半。

火锅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考证,至少在汉代,火锅就已经出现了。

唐代白居易有诗云: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描述的正是大雪前,呼朋唤友准备喝酒吃火锅的情景。

到了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还演变成宫廷御菜。

乾隆皇帝最喜欢的美食不是满汉全席,而是火锅。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已经退位的乾隆皇帝迎来86岁诞辰。

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作为太上皇,乾隆在宁寿宫举办了盛大的千叟宴,吃的正是火锅。

为彰显皇恩浩荡,全国70岁以上老人,不论官民,均可参加。

一时举国轰动,各地长寿老人云集京城。官民同庆,其乐融融。

据史料记载,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出席者达5000余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火锅盛宴。

席间,恰逢天降瑞雪,龙颜大悦,再加上喝了点酒,乾隆一时兴奋,当场降旨:在场百岁以上老人一律赏六品顶戴,90岁以上赏七品顶戴。一下子提拔了30多位省部级干部,搞得嘉庆皇帝哭笑不得。

8

火锅在19世纪走出国门,传到了世界各地。作为中华传统美食的代表之一,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仿造学习中,许多国家尚能秉持中华火锅之传统,虽然有部分改良,但也无伤大雅,总算还是火锅。

北欧人就有点瞎胡闹了。

比如瑞士一家中餐馆,为迎合欧洲人口味,搞出个奶酪火锅,甜腻腻稠乎乎熬上一大锅浓汤,然后用长叉子插着水果片在里面涮,再蘸着巧克力酱吃,居然很受欢迎。

当地居民吃完都说:中国火锅,就是好吃!

让他们瞎吃去吧!

吃火锅,当然要吃正宗的川味火锅。

洛阳人吃火锅有时候也不太讲究。

比如,有人喜欢吃超级麻辣的那种,觉得满头大汗才过瘾;有人喜欢把肉稍微涮涮就吃,觉得这样吃才够新鲜;有人喜欢火锅配啤酒,觉得这样冷热中和最舒服。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对你的肠胃伤害很大。

再比如,有人吃火锅居然不叫我,觉得少一个人就省一份钱。

其实,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对我的心灵伤害很大。

终于下雪了!

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得要早一些。

今晚,就让我们在漫天飘落的雪花中,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热气腾腾,热火朝天地吃着火锅唱着歌吧!

─  END  ─

│编      辑:小丽

│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