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馆藏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与圆明园皇家生活
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馆藏画作当中,有这样一组画作,它的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宫廷洋画师——郎世宁,郎世宁(1688—1766年)是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正月观灯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二月踏青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三月赏桃
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他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其画作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可谓是传世经典之作。但是今天,想要说的却是他的另一组作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四月流觞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六月纳凉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正月观灯”、“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冬月参禅”和“腊月赏雪”——分别展现了了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生活的各种场景,同时也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在一年中不同的节令风俗。这组画作为绢本设色画,单幅纵188.2cm,横102.2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谓的绢本设色画,就是在绢上作画,用了颜色便叫“设色”。与传统的国画多用水墨、即便上色色彩也相对单调相比,郎世宁将中西方绘画理念融会贯通,用色浓烈大胆、描绘细腻逼真,又有国画意境之美,堪称不可多得之佳作。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七月乞巧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八月赏月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九月赏菊
画中表现的是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内容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物。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八国联军的入侵,使圆明园再也不可能复生,但通过此画,圆明园中的经典建筑也许可以就此永远保存在人们脑海中。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十月画像
以姜黄色基调为主线的处理方式张扬地传达历代皇帝所持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这一切都显示了清代御窑器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十二幅珐琅彩瓷板组画所展示的圆明园风光让我们依稀看到了已经消失的圆明园原来的真实面貌。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冬月参禅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腊月赏雪
清朝皇帝建造圆明园,原本就是为了能够有个比紫禁城更为舒适的办公以及生活的环境。而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摆脱了紫禁城那一种高强的封闭,规整的网格状建筑的单调。也正是因为如此,圆明园从它建造开始,直到被烧掉为止,成为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皇帝常年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在清朝,皇帝们通常是在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中搬到圆明园当中来居住。皇太后,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也随着搬进了园子。等到入冬之后,皇帝再由圆明园搬回到紫禁城中,每年这样浩浩荡荡的两次大迁徙,在当时就被称作为“大搬家”。
圆明园是雍正作皇子时的封赐,赐名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十二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十二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