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学文化《道德经》第4讲
昨天,给大家讲了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的“上善若水”,也就是说,要想做个至上至善的人呢,就该有个像水一样的好品质。做人做事呀,就应该像自然界的水一样,宽容又能够包容万物,不骄不躁,帮助别人又不去贪得什么好处,才能拥有完善的人格,做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又给大家说了 “天之道”是什么,就是“功遂身退”,即,功成名就之后也要懂得适可而止。不管你是官大还是钱多,还是仅仅是个平凡普通的人,都应该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能贪心,不能有傲气。人活这一生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钱再多也会化为乌有,权利再大也会一朝落空。那凡事就更应该讲求一个度了,这才符合上天运行的规律呀。
老子《道德经》福祸相倚
今天,老子在《道德经》里的思想哲学,叫“辩证法”。
研究老子《道德经》哲学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有个冯友兰,就是名气最高的其中之一。他出生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写了许多著作,比如《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等等,他的名气呀,在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都很大,还被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他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周易》以降,即有辩证法的思想,但用一般的规律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这还是老子的贡献。”
这就是在夸老子的聪明厉害,“辩证法“这思想,老早以前就给人提出来,但是能把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示出来的,还是老子做的贡献最大,看看冯友兰这夸赞,可见读这《道德经》,全是老子思想的精华经典。
那我们再聊这“辩证法“。在《道德经》的第二十三章,老子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这前几句话的解释:这领导者,少管别人少扰民。你看那些狂风都不可能一直吹,雨也不可能下一辈子,久旱也会逢甘露。这天地,自然间的的狂风暴雨都不能持久,更别说人了。
其实,这就是一种相互对立的思想。你比方说,小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他们打呀闹呀,就是不听话,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懂事的,你就不要强行干涉,更不要硬处理,比如使用暴力呀什么的。《某某说法》就举过一个例子,说有个节目叫《生死莫测四小时》,里面就说有个15岁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时期,长期受到父母的暴力教育,于是在一个下午,又遭受父母暴力的他,跑到15米高的室外雨棚,想要跳楼自杀。幸亏被救了,不然,这结果多不堪设想。
不过,也不能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老子在这第二十三章的后文又说了:“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段话,说的有点长。但是老子想借这几句话表达出一个怎样的意思呢?他是想说,那些崇尚行道的人,就会按照天道变化规律来对待事物;崇尚行德的人,会按照德的范畴来对待事物;而思想错误的人,则会乐于按照自己错误的观点对待事物。
这就是老子所想说的“辩证法”。就是你想追求道,那道也会想跟着你,你有优秀良好的品德,那么你就会交到同样有好德行的朋友,你要是做个统治者,你的诚信要是不足,那百姓就会不信任你,这世间一切呀,就是这样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就像那矛与盾一样,或是男性与女性一样,又比如锁与钥匙一样,这些都是对立统一的。
老子的哲学提到的辩证法,是一种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他认为,矛盾是统一存在着的。在那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能用辩证的观点去观察事物了,这的确,也是太了不起。
人们常说起哲学家黑格尔,他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的哲学流派,比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也提过这辩证法。而我们的老子啊,提的甚至比那大哲学家黑格尔还早了两千年。
老子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发现对立统一的规律,就像冯友兰夸赞他的那样,他是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去揭示出,这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道德经》的第二章,也说了老子想解释的“辨证法”的思想。
譬如这第二章,讲的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这一句的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你看啊,这美与丑,善与恶,是不是就是相互对立的了?
那我们再往下看看,说:“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这么长一大段,又是在说些什么呢?是说,这有和无,是相互诞生的,这难和易,也是相辅相成的,再说这长和短,高和低,全都是相互比较相互依存才形成的,没有它们之间相互对立的比较,我们也不会发现它们的好坏区别。
你比如说,有一个乐队,里面的乐器有钢琴、吉他、架子鼓,所有声音融合在一起,形成有高有低,和谐统一的和声,你才能感觉到他们的区别。如果这世界上,你只听过一种乐器,比如你只听过钢琴的声音,你能立即说,它就比其他所有乐器都好听吗?当然不能,必须要比较,才有分辨。
★★★★★敲重点▲▲▲▲▲感悟: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一件事、一项工作、一个问题、一顿美食、一件华服,可能都会存在一种“选择综合症”或“困难选择症”,让我们困惑、迷茫、不知如何抉择。
解决办法:通过我们学习老子的“辩证法”,在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用“罗列法”和“排比法”解决问题。遇到任何问题、事情,都存在他的双面性,您可以理解为“对与错”,也可以理解为“优势或劣势”。
1.巧用“罗列法”:将遇到的问题、事件,用“罗列法”列出问题或事件的“优势”是什么,有几条,可以写下来;然后罗列出问题或事件的“劣势”是什么,有几条,可以记下来。
2.活用“排比法”,当您把解决问题或事件的优势、劣势罗列的清楚,左边写优势,劣势写在右边,这样,优势和劣势跃然纸上,让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思路清晰,茅塞顿开。
3. ①如果您遇到的问题或事件,所列优势有5条,劣势有1条,优势占上风,可以“开干”,不用犹豫;
②如果所列优势有5条,劣势有3条,需要您再考虑和斟酌,存在一定风险或不可控,也可以听听别人的指点和高见,再做决定;
③所列优势有5条,劣势有7条,劣势明显大于优势,您就要当心了,通过“排比法”,正负相加,得劣势2条,证明风险很大,请您慎重,需要从长计议,暂时不用考虑,也可以直接放弃。如果不愿意放弃,可以观察一段时间,让时间先去印证。
大家通过“罗列法”和“排比法”的不断反复练习,活学活用,遇事犹豫不决的您,有选择困难症的您,会快速成长,不断提升,遇事思路清晰,英明果断,雷厉风行,所向披靡。
《道德经》的第十一章,是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回老子,拿车轱辘和陶土给你举例,举得什么例子呢?说是这,三十根条辐才能组成一个车轮子,然后这车轮子的中间那个洞,要把它穿插了,再安装车轴,最终才有车的作用,能开车,让车行驶。
你用陶土去制作器具,制作的器具,留下了空间,才能去装盛各种各样的物品。如建造房屋的开门造窗,这房屋之中有了空间,那才能发挥出房屋的作用。所以说,“有”是“无”带来的,“有”创造了条件,“无”发挥了作用。
想必大家,也还都听过那个特经典的故事,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再给大伙讲一讲,这塞上,有个老人,他家的马,老是无缘无故跑到那些胡人的地方,邻里乡亲嗑瓜子听八卦的,知道这件事后就去慰问。但是那个塞翁却不着急,还跟那些人们说:“你们咋又知道这就不是福呢?”
又过了几个月,他的马,果然带领了一匹胡地的骏马回来。这时候,人们知道后又跑去祝贺他,塞翁却忽然又说了这么一句话:“这又怎么知道不是祸呢?”
塞翁他儿子很喜欢骑马,有一回却从马上摔了下来,这摔得可是真的不轻,于是那些嗑瓜子儿的人,闲的没事做,又都跑去找他,这塞翁又来了那么一句:“谁又知道这不是福呢?”
再过了一年,那些胡人们开始入侵边塞地区,塞翁住的地方的青壮年们都拿起弓箭和敌人作战,战况惨烈,靠近边塞的人,十个人中有九个都战死了。但是偏偏塞翁的儿子因为腿受伤,瘸了,没有参战,父子俩个人都活了下来。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这些辩证法的思想,就是想说,那些圣人呢,可以用我们在前面说过的“无为而治”来处理事务,对他的百姓子民们啊,也可以实行无言的教导。要知道,这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的变化发展,就比如我们人类,都会从小孩变成中年人,再变成老人一样。
老子提出的辩证法,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世间万物去成长,但是同时,我们也不会去私心将它们据为己有,世界万物都是相互辨证统一的,我们对这一切都要看的足够平淡,如果我们以后能够有很多的功名利禄,我们也不会把他们看的很重,而是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按辩证法的思想来说,我们有了财富又有了权力,但是这是相较于那些无钱无权势的人来说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比较,我们也等于啥都没有,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当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也就不会情绪起伏极大,也不会感到痛苦。
老子《道德经》辩证之法
其实老子的这个辩证法的道理,在生活里也是真的很实用。有的人觉得自己跟那些大富豪相比,实在是太穷了,越比越难受。然后他就天天做着发财梦。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买彩票中大奖。结果要是有一天,他去买了个彩票结果真的中了个几百万的大奖,一时激动心脏病发作,那就拿了钱还无福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