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作文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作文
庄周曾在某个小憩的午后梦见自己变为一只蝴蝶,梦醒后他记录下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个颇具价值且仍具争议的问题:如何分清真实与虚幻。
到底是人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人?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为此研究得不疲不休。但在我看来,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亦真亦幻如何能分得清楚?与其如此,不如在对本我问题的“糊糊涂涂”的状态下,把握好珍贵的每一天。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笔下的“阆苑奇葩”、“美玉无瑕”、“水中月”、“镜中花”,从百年前残破的手稿里走出来,在人们的眼里心里有了生命,有了血肉。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映在读者的心中,留在曹雪芹人生的戏剧里。
曹雪芹的人生如同一场梦幻之旅,庞大的“百年望族”在一夜间就沦落为苟延残喘的冷门冷户。年少时的行为放荡贪图享乐被一贫如洗的生活涤荡得了无痕迹,只剩下仍旧傲岸的性情和满腹华彩。现实的贫困和前半生的回忆令他大彻大悟,看尽世间繁华,冷眼权利富贵,在贫寒交迫中花费一生心血来完成这部旷世著作。可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批阅三载,增减五次,此等如痴如狂,此等醉入人生,又有几人能坚持,又有几人能齐名?
活着不仅仅是肉体上的存在,更应该是精神上的`进步。在坠入绝境之时,是屈服于命运,整天悲叹回忆过去的荣华,还是坚强地执笔写下这段辛讽的故事,一遍遍揭开自己的伤疤,来抨击这个可笑迂腐的社会?比这部著作更珍贵的,应是这份执着痴迷的曹雪芹精神。
以艺术之名,向灵魂致敬
米开朗琪罗,在文艺复兴的浪潮中被赞叹,被诬蔑,起起伏伏如同风中落叶。最终的归于平静才让后人恍然大悟:啊,原来这才是艺术;啊,原来这才是灵魂。
米开朗琪罗算是少有的高寿,在几波几折的人生中,他如何能坚持到最后的最后,我想这不是巧合。米开朗琪罗的一生都是在竞争中度过,他心中的“假想敌”才是那抵挡住质疑轻蔑的最好武器。
青年的米开朗琪罗年轻气盛,一定要与长他23岁的达芬奇一较高下。这种当时看来幼稚的想法却为米开朗琪罗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洋溢着热情与天才的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小有名气,连老师都觉得“后生可畏”,不愿教授他任何绘画技巧。但他却愈挫愈勇,在教廷的委任下,他完成了艺术史上的大作《大卫》,那年,他26岁。取得骄人成绩的他太过耀眼,后半生都是在被质疑、被诬蔑、被谩骂中度过的。他终于失去了假想敌达芬奇,于是,他将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与自己斗争。他担心自己的作品交给画工上色会影响效果,一个人在教堂天顶上独自画描上色,整体改动共五次,那年他61岁。
米开朗琪罗的世界里满是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除此之外,再无他物。即使年近古稀,他的生命中也只是艺术。如果说是他良好的心态使他如此长寿,不如说是艺术滋养了这位心如止水的艺术家;如果说他太和自己过不去,不如说他只是对艺术做到至真至美,心无遗憾。
无论是曹雪芹,还是米开朗琪罗亦,或是其他的人--荷马,歌德,特斯拉,伽利略,他们的一生或许短暂,或许争议,或许潦倒,或许不堪回首。他们虽身躯饱受生活的跌宕,但思想却在云端游走。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如果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台戏,那我们又何必在乎自己被别人注视指点的窃窃私语?只须陶醉在其中,用血肉演绎出令人尊重的不朽形象,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