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人离世举办丧礼,噪声严重干扰其他村民,应该如何正确沟通
人都有生老病死,这是生命规律。我们是礼仪之邦,当人离世以后,家人也要为其举办相关的祭奠活动。对于晚辈,这是体现的孝敬;而参加活动的亲友,这就是交情。丧葬礼仪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精神。
一般来讲,传统的人际礼节在农村是特别被重视的,保留的完整度往往都要比在城市更为完整。村子里有人去世之后,敲锣打鼓的还有请专业的人哭丧,对邻居和其他村民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干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首先要保持冷静,理性的找到其家属进行妥善沟通,必要的沟通技巧是特别重要的。
1、 尊重“死者为大”的基本道德底线。
丧葬礼仪活动具有一整套的流程活动,时间跨度也在3~7天不等。从逝者离世到安葬需要多久,主要还需综合考虑到死因、是否有疑议、家属日程安排以及季节气候特点等情况。在此期间,家属的心情是十分悲恸的,时间安排也可能比较紧密。敲锣打鼓、炮仗以及哭丧都是正常的丧葬内容,对周边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也是难免的,本着“死者为大”的观念,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能忍还是忍耐吧。
2、 与相关家属进行友善沟通的一些方法。
连续几天举办相应的丧葬活动对有的人干扰程度是确实很大的,比如老人、怨妇以及身体素质较差的群体,他们无法正常的休息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那么如何跟相关家属区沟通呢?态度一定要好,更不能对逝者及其家属有不敬的言辞和行为;说明自己家被影响和干扰的情况,申明可能造成的后果;如果沟通无果,就找村干部来做调解。
3、 举办丧葬活动需要倡导文明节俭的风气。
为逝者安排庄重、体面的祭奠仪式,体现的是家人、亲友的感恩与美德,同时也可以侧面看出逝者生前的为人处世情况。也正是这样,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铺张浪费、大搞排场的情况,甚至还有的地方保留着一些保守落后的观念和做法。浪费和攀比并不是对逝者的孝敬,早知如此何不珍惜当初?活在当下,新时代新风气,简化丧葬活动、文明祭奠,节约社会资源,是对逝者最理性的敬畏,更是尊重周边人群的高尚美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