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祖脉文化的古代“中国"学

今天的权威观点认为:严格说来,古代“中国"一词,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仅指洛阳周边的中原地区!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直到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中国一词往近了说,清王朝在《中英南京条约》中文版里就同时自称“大清"和“中国";

1500年前的南北朝朝时期,南北朝政权都说自己是“中国”,骂对方是“索虏"、“岛夷"。

北魏时期,统治北方的鲜卑,不是汉族,但是以“中国”自称,反而将南朝称为“岛夷"。

南朝虽然不在中原,也自称“中国”。并且称北朝为“索虏",称北魏为“魏虏"。尤其是宋、辽、金、三个统治集权并立时期,都称自己为“中国",很显然,这里的“中国"自称,意为我是中国的正统,其国家的意义明确。绝对不是说自己处于中原之地。

中国观念的显著提出,其中以宋代学者石介(1005——1045)写的《中国论》一文为历来学者所重视,他提出: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处四夷,中国处中国,各不相乱,如斯而已矣,则中国中国也,四夷四夷也!"这里的中国指什么,不要再说了!

“五星出东方"护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而这是一块绑在胳臂上的护膊,距今近两千年,上面有两行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护符出土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那里曾归西域精绝国管理,护符应为汉王赏赐给精绝国贵族的礼物,这里的“中国"显然是汉王朝对自己的称谓!

中国国家博物馆还藏有一件两汉时期的铜镜,其背面边缘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八个字,这是代表性吉祥语出现,它的意思绝对不是现代学者的地域词“中原",当指当时的国家的意思:国家安宁,子孙才能昌盛。

《史记.武帝本记记》: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据《史记.天官书》)记载:“五星分天于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意,为:这天上的五颗重要的星星,如果在东方聚集,就利于中国打胜仗,积于西方,则利于外国打胜仗,这段文字虽不合乎科学,但这是古代中国一词的国家意思的铁证!

《礼记.王制》: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安。

《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

《公羊传.禧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恒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恒公救援荆国、卫国被称为救中国。

以上所说的中国也不是指中原地区,虽然指当时的中原地区,但是只是当时版图最小,指与戎狄夷蛮并存的中国正统王朝国家。

《孟子.公孙丑下》:他日,王谓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之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这里的中国,今天的权威观点把它译为国中,国都之中,并把经文的句式写成: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因此译为:我想在都城中拔一所房子给孟子,再用万钟……实在好笑。应译为:我想在我统治下的中国推行孟子的学说,盖一栋大房子并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陈良帨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这一章中出现数个国字,把它译为地域名词,岂不是笑话!

而其中的“北学中国"至少在18世纪就己经成为成语,在词典中释为:北学中国,18世纪朝鲜发起的一场运动。朝鲜使臣通过燕行,亲眼看到了中国北方市集 一派繁荣的景象。因而,他们通过中朝两国经济、文化的比较研究,找出了中国之长与朝鲜之短,并致力于寻找导致清朝经济、文化繁荣的具体原因,又积极力主“北学中国”,寻找使朝鲜迅速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局面的方法。他们还从力求节俭的目的出发,指斥中国市集上贩卖的种类繁多的奢侈品,忧虑中国人日益追求华丽服饰的奢侈行为将会导致身份制度与社会秩序的混乱。 这里的中国指按壤的中国北方,绝对不是中原地区!

《庄子.田芳子》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

如果说中国指中原地区,那么鲁国人就不是中国人,庄子写错了!

《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

《公羊传.禧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恒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恒公救援荆国、卫国被称为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决不是地理概念的中原地区。

《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思为:天神己经把中国的人民和他们的土地托付给周朝的先王。

另外,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三篇提到“中国”。分别为:

1、《诗经·大雅·民劳》中提及“中国”四次,具体是: 
  (1)“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指“惠及中国的百姓,以安抚中国四方的人民”。 
  (2)“惠此中国,以为民杰”,意指“惠及中国的百姓,以满足人民的心愿“。 
  (3)“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意指“惠及中国的百姓,让人民宣泄心中的烦忧”。 
  (4)“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意指“惠及中国的百姓,使国家没有凶残事情发生”。 这里的中国绝对不是指当时的陕西大部、山西西南、河南西北部的中原一带。
    2、《诗经·大雅·桑柔》中提及“中国”一次,具体是:“哀恫中国,具赘卒荒”,意指“哀痛中国,发生如此多荒灾”。 
    3、《诗经·大雅·荡》中提及“中国”二次,具体是: 
  (1)“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意指“你这个殷商的国君,你在中国作恶”。 绝不是在中原作恶!
  (2)“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意指“你在中国激起众人愤怒,连国外的其它族类也不能忍受”。绝不是激起中原人愤怒。

从清王朝的近代,一直推究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O46年的殷商与鬼方时代,中国一词作为国家的概念 星火相传,而中原一词最早出现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吉日》:“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诗经·小雅·吉日》曰:“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国语·越语上》:“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这些是“中原”一词最早的出处,意指“原野”。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又名“中原”。第一次演变,指定“中原”地理方位。

汉代及其以后,“中原”一词指原野者史书中也仍然存在,与地理概念的中原并存。比如,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曾说:为了传土于子孙,名扬后世,“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这里的中原依旧指“原野”。

西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中的“中原”一词仍然有野外之意。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

诸葛亮《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里的中原就是指中原地区,与今义基本相同。

《文选·谢灵运》诗:“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 李善注:“中原,谓洛阳也。”

《宋史·李纲传》:“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中原一词的含义进一步拓展,可以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大片地区。

宋代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宪副》:“公闻国变,眦裂发怒,竭蹶中原,以需生聚,归节金陵。“中原”即指黄河中下游流域。

历代在运用“中国”与“中原"是泾渭分明的,怎么能混淆“中国"与“中原"这两个对中国人来说如此重要的概念呢?

现代人却不愿承认中国是上古中国的一脉相承,什么意思?

拥有一双慧眼的您,愿意把上述中国一词认定为国家意义的中国,并愿意相信在上古中国存在一个真实文明,还是轻率地相信今天众多的教授学者的权威,不深入思索就认定这个对中国人来说这么重要的一个概念,而在心内深处感叹现代人的认知是如此肤浅!

(0)

相关推荐

  • 从中国古代疆域变迁来看高考怎么考?

            疆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时空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需培养学生掌握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的概 ...

  • 从何尊铭看“中国”观念的演变

    何尊是西周初年周成王五年的一件重要器物,不仅记载了成王五年洛邑建成后初迁东都洛邑的重要事件,还追忆了周武王去世前修建东都的遗愿,同时记述了周成王对姬姓宗室小子的训诫之语. 何尊铭说:"唯武王 ...

  • 中国人是华夏子孙,可“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夏朝用它来命名?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五千载悠久历史,托起了华夏儿女奋发图强的中国梦.每当中国人提起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时候,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 这就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民族自尊心,虽然中国人都高度认可华夏民族是一家, ...

  • 从秦朝至清末各代都称“朝”,为什么没有叫“国”呢?

    "朝"与"国"不同之处之分析 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有不同的统治者,我们发现,有的称为"朝",比如秦朝,汉朝,有的称为"国" ...

  • 创新祖脉文化的根

    ​中国文坛的泰山,鲁迅在1936年10月临终前发表的<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中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接下来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补充了一句::因为汉字的根深,使全中国大多数人民 ...

  • 创新祖脉文化的内涵

    祖脉文化不只是祖祭文化,如果把祖脉文化的核心内涵只是放在肤浅的祖祭上,那么祖脉文化研究的价值大打折扣,下边让我们来咬文嚼字"祖脉文化"吧! 祖,始祖,开创中华文明的创始人,中华文明 ...

  • 成县祖脉文化探源与旅游开发构想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成侠 手绘昆仑小镇假想图 时值中秋,万物收敛丰藏,又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陇南市成县将迎来一个盛大的民间盛会.由甘肃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李雄先生发起的首届中华传 ...

  • 明修栈道,祖脉文化进行曲之D部曲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指从正面迷惑 ...

  • 韩信练兵,祖脉文化进行曲之C部曲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这些都是韩信为后世留下 ...

  • 约法三章,祖脉文化进行曲之A部曲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 译文:如果吴王听从孙武的计谋,运用孙武的战略心然会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么孙武就会留下来. 当年的孙武写成<孙子兵法>献与吴王阖闾,得到重用,建都城,发展军备, ...

  • 汉台拜将,祖脉文化进行曲之B部曲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西汉刘邦在汉中修建汉台拜韩信为大将,统帅三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北出关中,百战百胜,四面楚歌,击败项羽,开创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汉族. 汉末刘备隆中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拜 ...

  • 盘点祖脉文化的现状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约翰.D.洛克菲勒 创新思想不是那些专门从事开发创新思想的人的专有领地! --斯威尼 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 打开世界上最大的汉语搜索 ...

  • 中国当代文化研究学者雷学刚佳作《感悟遇见》

    感悟遇见 雷学刚 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世上的一切遇见,皆是前世今生的缘.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恨情仇,皆是尘缘,均要善待.爱让我们的生命温暖和感动,情让我们陶醉友谊芬芳,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