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利义政、伊达正宗典藏名物—灰被天目茶盏之谜
本文约4700字,23图,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编按:
▲
左:南宋 龙泉窑青釉双鱼纹盘,图源苏富比官网
右:元 茶洋窑青白釉印花双鱼洗,图源《灰被天目-福建茶洋窑》
购书交流
※授权转载自《灰被天目-福建茶洋窑》,杨惟喜主编,赵永撰稿,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篇幅所限与配图说明需要有部分增删与调整。
有案可稽的灰被天目最早的激赏者和鼓吹者,为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其时距灰被天目的诞生已有好些岁月。深斗型的茶洋窑盏究竟产生于哪个年代?文史志书阙如未载,而近、现代的日本学者,推定它大约是宋元时代的产物。
由于缺乏史证,无法进一步厘清确认,遂成为中国陶瓷史茶文化史和日本茶道史上的一桩公案。
▲黄天目(珠光天目)
究竟是宋代还是元代?这应是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宋代与元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朝代,社会文化背景的完全不同,在我国文化史、陶瓷史上有着十分鲜明的对比,比如宋代典型的“温酒壶”及“影青”类瓷器的消亡,代之而兴的是令人惊艳的元青花的创烧,以及新式的高足杯推广。
▼元代茶洋窑黑釉高足杯,图源《灰被天目-福建茶洋窑》
高足杯(马上杯)是元代产生的一类全新的特殊器物,一如元代茶洋窑的浅腹盏,我们能够见到若干确切纪年款的遗物,可证其为元代流行的式样。
有确切年代依据的韩国新安元代(约1320年从宁波港出发)沉船出水的浅腹盏,已证实为茶洋窑产品。
▼元代茶洋窑黄绿釉浅腹盏,图源《灰被天目-福建茶洋窑》
宋代文化的高度繁荣和茶文化的高度发达,促进了斗茶与茶事品鉴的高度普及与发展。以适应斗茶鉴事之需的深斗盏,方得以广为传播,倍受欢迎,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茶盏,方得以成为时代的风尚,风行数百年,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宋代点茶法讲究茶饼须烘烤锤碎研磨过筛,以盏托承深斗盏,热水注入,竹筅快速击拂出白色汤花,越白越好。故而建窑兔毫盏等黑釉深斗盏大为流行。
来自蒙古草原马背上的统治者,以共凶悍的刀剑彻底巅覆了文弱迁儒的南宋王朝,血雨腥风之后社会进行重构。
为文人士大夫的斗茶之需而生的深斗盏,此时不再有了社会需求,不再拥有市场价值和地位。
在社会政治与文化变化的大背景下,苟延残喘的士人以及经风吹雨打后惊魂未定的文人们还会一起聚会逸乐,去操弄什么“致清导和,冲淡简洁、韵高致静”茶事么?
还会在社会高压中,去体验那种“盛世清尚”的茶文化?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南宋 传刘松年《撵茶图》,图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宋代的诗文中,我们常能读到斗茶、分茶等郑重高雅的茶事,元代诗文虽偶尔涉茶,却只是寻常茶事。正式的茶事需用正式的深斗茶具,而寻常家常茶则只需用寻常器皿。
元代统治者曾下诏禁民间斗茶,斗茶用盏市场能不因此急剧萎缩?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茶洋窑还会再生产深斗盏吗?
▼元代茶洋窑褐黄釉兔毫浅腹盏(局部),图源《灰被天目-福建茶洋窑》
虽然元代人们一样需要喝茶,但那时的茶只是日常生活中的茶,只能是世俗中人心目中现实的茶,因此,同样可以满足日常茶事赏鉴需求简易式的的浅腹盏应运而生,成功地成为满足人们茶事需求的替代性工具,成为茶洋窑继灰被之后新兴的代表性茶盏,逐渐蔚然大观。
现存的实物以及大量考古器物,实证了浅腹盏诞生的确切年代,其是元代流行的器式。由于社会变更,引起茶事变迁,而引发的器物的变革,浅腹盏成为元代我国大江南北各窑系黑釉系列硕果仅存的茶盏,成为有元一代专用茶盏的标志性产品,在我国的陶瓷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元代的崛起,宣告了宋式茶盏的完结,现有的考古资料也基本实证了这个历史事实,天下诸多著名的窑口,无不因元代的崛起而划上了句号,不少千年的窑火因此而熄灭。
▲灰被天目茶盏
入元后茶洋窑或许也有可能偶尔烧造少量(深斗的)“灰被天目”,但宋代茶文化高度繁荣时对深斗盏的依赖,则完全不是元代可以比拟的,灰被的生产自是以宋代为主才更合乎情理更合乎实际,出土文物也证实了这个判断。
宋代墓葬常见深斗型的灰被天目,而元代墓葬则一变而为浅腹盏,可见茶俗的变迁,深斗流行时代仅止于宋代而已。
我们基本可以确定“灰被天日”是茶洋窑宋代的产品。
有关部门在二十世纪晚期开始,对茶洋窑进行了若干次科学的考古发掘,在相关的调查简报中,提及灰被天目类茶盏,往往因循日本学者的说法,言必称其为“宋元时代”的产物,这 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1976年韩国新安元代沉船经专家考证为十四世纪初沉没(1310-1325年左右),打捞出水的文物也证实了上述推论, 发现“有几十个建窑黑釉盏,多数碗底有使用过的划痕,口沿有破损,个个是旧物。被特意放在木盒里保存。”(《新安沉船与 福建陶瓷》李榕青)
由于同时发现200余件茶洋窑浅腹盏,但却未见一件深斗灰被,作者随后还讨论道:“有可能元代茶洋窑工并不知道日本依然崇拜建盏式的茶盏(指深斗盏),所以随大流停烧了中国不再流行的深腹盏,改烧大批浅腹的小茶盏。”
可见其时中土深斗盏已经断烧停产,商人只能从民间收购闲置的旧物,以供日本茶人的急需,这不失为中日茶文化交流的一则佳话,同时也为元代停烧灰被提供了佐证。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新安沉船出水黑釉盏,完整的浅腹盏多典型元代茶洋窑风格(右下角是一只残损的建盏,当时建窑已停烧黑釉深斗盏,应为民间收购)
流传至今的日本名物灰被,应该也有若干件,是从中国民间收购而来的旧物吧?
元代早期就已不见了茶洋灰被深斗盏的踪影。尔后每况愈下,就更不会再有斗茶盏的生存空间。在中国,深斗型斗茶盏被浅腹盏所取代,新安沉船就是有力的实证。
由黑釉器衍生出的灰被天目盏,是宋代茶洋窑的代表性器物,也是我国宋代标志性的茶盏之一, 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陶瓷工艺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灰被天目茶盏(秋叶天目)
本书主编:杨惟喜(梅山坡·杨)
南平市延平人,建窑、茶洋窑收藏二十余年。家乡的山、水、草、木、窑口是他的乡土情愫,使他总觉得有一个目的,一件事业,让他去做,这件事合于他的个性,且合于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