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青瓷瓶,究竟有几种类型?为何能成为国宝,拍出四千万天价?| 宋瓷图鉴
龙泉窑青瓷于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大型博物馆中珍藏,世界各大博物馆亦极为珍视。日本认定的国宝中有八件中国瓷器,其中四件是建盏,另外四件,有三件为龙泉窑瓷器,分别是青釉直颈瓶、玉壶春瓶和凤耳瓶。在公开拍卖会中,龙泉窑青瓷瓶亦拍出四千万港币的高价。
与建窑以盏(碗)取胜一样,龙泉窑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瓶。
龙泉窑这些经典瓶型,有多少分类?除了花器之外,还有何用处?本篇以30图揭晓。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造型由两个流畅、对称的S型构成,线条优美柔和,极具东方艺术之美,所以又被称作“瓶中第一美人”。
这种器型于宋代定型,流传至现今,各窑口均有烧制,而龙泉窑有光素无纹和满器缀点彩两种装饰。
在日本,该器型被称为「飞青瓷(tobiseiji)」,以褐色铁斑装饰最为流行,广受茶人喜爱。日本各大博物馆有多达八件藏品,其中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玉壶春瓶更被评为国宝等级。
玉壶春瓶的原始功能为盛酒礼器,到了宋代一度作为斟酒器具,直到清代时期才成为纯粹观赏的陈设瓷。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玉壶春瓶还有一种重要的美学功能,即花器。
除此外,造型简易具有线条美的玉壶春壶更是许多器类的原型。元代,饮酒所用的温酒器执壶(注子),便是以玉壶春瓶为瓶身,此类酒具清秀雅丽、价格不菲,是颇为讲究的器用。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曾描述梅瓶,
许多人认为梅瓶是用来装盛梅花枝的,那真是大大的误解。“梅瓶”之名源于形制与梅树风韵相衬,是用来储藏美酒或其它液体的,也作为陈设器具。
从龙泉窑梅瓶装饰来看,基本以素面和弦纹为主,趋于简洁。其实梅瓶在磁州窑中更为常见,且各系窑口均有烧制,龙泉窑传世梅瓶较为少见,仅在浙江博物馆藏有几只,但是在拍卖场上,龙泉窑梅瓶以10,953,360元位居排行榜第三,所以价值仍然不可小觑。
琮,在《说文解字》中记为:
玉琮是方柱形,内有圆孔的玉器,为新石器时代的礼器,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该器型内圆而外方,象征天圆地方,正如《周礼》记载:
宋代社会动荡,开采难度与交通问题导致了瓷器烧制的“琮式瓶”代替“玉琮”,功能从祭祀转向装饰。
琮式瓶模仿浙江新时期时代良渚文化玉琮的形制,加了圈足和底,进一步演变为瓶,是南宋龙泉窑特有的器物造型。明代石湾窑多产此瓶,清代景德镇也有烧造,但是宋制的仍然为佳品。
琮式瓶一般作为插花之用,明代时期也用来放置占卜用的蓍草和竹签,直至传入日本后,又增加了茶道盛水器具的功用。
龙泉窑长颈瓶又称胆式瓶、盘口瓶、觯(zhì)式瓶,器型特点为颈长、溜肩、圆腹。如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所描述的那样,曲线柔和,形若垂胆:
该器型可作花器和酒瓶之用。中国的插花艺术源远流长,普及极广,最早源于佛教供奉之用。
从诗词中可见宋代花市的繁荣,插花艺术普及之广,而插花的瓷瓶之中,长颈瓶(胆瓶)最为普遍,造型优雅,线条俊逸,鼓腹容水,修颈藏枝,侈口捧花而轻拢,多陈设于书斋几案上,或枕屏旁。
除此外,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或亦有斟酒之用。
如任晞靖之墓中曾出土不少宋瓷,其中龙泉窑青釉盘口胆瓶被放置于一众餐具(瓷碗、银碗和漆盘)周围,而另一侧出土的石砚周围并无青瓷瓶,所以可以得知此墓葬中该长颈瓶并非为花瓶。
纸槌瓶是宋代流行样式之一,各窑口均有生产,其特点多以素面为主,以俊朗简洁造型和釉色见长。其形制如同造纸打浆的槌具,刚直硬朗,具有力量感,长期以来都被运用在陈设上。
学者一般认为,纸槌瓶的原型为伊斯兰玻璃器,其各种形制大部分都可以在9-12世纪间的玻璃制品中找到原型。
《宋史》中曾记载,“三佛齐在开宝七年(974年)及大食在淳化四年(993年)所贡的方物找那个均有琉璃瓶”,又《玉海》说,“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三佛齐'贡通犀,大食锦、越诺布、琉璃瓶’”。
所以,琉璃瓶应为贡品,在《武林旧事》卷9中其被归入宝器。纸槌瓶反映了宋人的精神面貌,除了是简单的摆设器具外,还是宋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的花器。
▲图源:叶英挺 《宋代龙泉窑纸槌瓶漫谈》
要介绍鬲(lì)炉,首先要寻根求源,明白鬲为何物。鬲最初为食器,用于煮水,是甗(yǎn)的一部分,甗是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
后来鬲慢慢演变成祭祀礼器熏炉,有青铜和陶质两大类,青瓷香炉以物美价廉和不易生锈的优势成为主流,大为流行。
▼图源:叶英挺《龙泉窑鬲式炉漫谈 》
鬲式炉,又名钢筋炉,是龙泉窑常见的经典仿古器型之一。造型朴素大方,古拙典雅,线条曲直有致,精致工巧,有白胎、黑胎,薄胎厚釉、薄胎薄釉、厚胎厚釉等各种器型。
南宋龙泉窑烧制的青釉鬲式炉因为造型和釉色极美被后世珍藏,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在《烧香》一诗中作,“琢瓷作鼎碧于水”,形容龙泉窑青瓷釉色青碧如水。
龙泉窑烧制的瓷器虽然不是专为官用,但是其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并不在官窑之下,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图源:叶英挺《龙泉窑鬲式炉漫谈 》
陶瓷学家冯先铭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中,对贯耳瓶的定义为瓶式之一。
贯耳瓶流行于宋代,直颈较长,腹部扁圆,颈部两侧有着对称竖直的管状贯耳,器型似投壶式样,也因为“投壶”一般带双耳,众人也称投壶为“贯耳壶”。
▲《明宣宗行乐图》
投壶在古装电视剧里偶有露面,相信大家应该不陌生。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娱乐竞技工具,商周时期便有不少贯耳壶。
宋元时期,贯耳壶大多数为瓷质,但是出土品来看,宋元贯耳壶与其他陶瓷品相比较少,原因归结于宋代其它雅会兴起,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斗茶活动。
后来,贯耳壶渐渐演变成陈设器具,而非游戏器具。比如上图这件龙泉窑贯耳壶仿商代青铜壶,删繁就简,以横向的凹线代表青铜器上横向排布的纹饰带,用纵向贴塑的泥条模仿青铜器上的扉棱。
在仿古的同时,古今融合,又表达了宋人崇尚素雅的审美情趣。
▼龙泉窑拍卖排行榜第六,552万人民币,通体由上至下起弦纹五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是插花的极佳器具
双耳瓶,是在纸槌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颈部两侧贴有双耳得名。
双耳由模制成,有双凤、摩羯(鱼龙)耳,是南宋龙泉窑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南宋时期大量烧制,以宋朝时期产品为佳,其中摩羯耳最为稀有珍贵。
双耳瓶中的凤耳瓶在日本备受追捧,该器型于镰仓和室町时期大量流入日本,一般作为青瓷花瓶,是茶席中不可或缺之物。
日本各重要博物馆均藏有龙泉窑凤耳瓶,最著名的是日本久保惣美术馆所藏的,该瓶曾经是日本皇室藏器。
摩羯耳瓶长颈的两侧装有一对模制成型的摩羯(鱼龙)耳,这是一种佛教中的神鱼,入中国后成为鱼化龙的形象,有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等含义,象征吉祥,可以避邪,有花瓶和供器之用。
净瓶因形似“吉”字又名“吉字瓶””,寓意吉祥。
吉瓶属于“军持”的一种,“军持”是印度语“knudikā”的译音,也称“君迟”,意思是“瓶,水瓶”,本为印度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后被佛教赋予佛禅寓意,用来贮水,以备云游四方时饮水、净手或饭后漱口之用。
元代龙泉窑有不少这种净瓶,一般为小口长颈,颈下部釉轮状凸棱出沿,上细下粗,图上龙泉窑连座瓶瓶与托一体式,造型罕见,颇为难得。
五管瓶、五联罐和多角瓶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多管瓶是一种冥器,为龙泉窑独有器型,因器体肩部有管而命名,多为五管形制,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常用于“谷仓”用器,即储藏粮食。
(1)一般认为,五管瓶是五联罐演变而来的。
五联罐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又称堆塑罐,为越窑烧制器品。五联罐主体呈葫芦状,有四个细长的盘口小罐依附在中罐的四周,罐上的装饰题材以人物、动物和建筑三类为主。
根据出土的五联罐来看,上下多为连体,仅有小罐可与空气连通,众多学者考据后认为,其储存的并非粮食,而是人的精魂。
龙泉窑中典型器型蟠龙瓶(堆塑瓶)也是宋元时期龙泉窑典型器型的一种,类属堆塑瓶,也称招魂瓶,器型特征为长颈,有盖,盖顶盘绕龙、虎、凤、鹤等各种图案。
但是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五管瓶与五联罐(堆塑瓶)有着各自的成长轨迹。
(2)五管瓶与唐代流行的多角瓶才是真正的一脉传承。
唐代青瓷多角瓶,器身分三级,每级均匀堆塑弧角,或向上或向下。
在浙南地区,“角”与“谷”在方言上发音相似,多角瓶(五角瓶)寓意“五谷丰登”,所以五角瓶为盛放粮食的器皿。
龙泉窑青瓷博物馆里,有一件五管瓶瓶盖内侧有墨书铭文(见下图),说明五管瓶是用来盛放五谷杂粮的,如此看来,五管瓶和多角瓶出师同门这一观点更为精确一些。
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薄葬篇》中提到,
总而言之,无论是五管瓶、多角瓶还是堆塑瓶,都是作为陪葬器皿。
通过以上的器型来看,龙泉窑器型功用分为花器、陈设器具、酒器、明器等几类,其中花器与酒器占大头,基本不分家,正如乾隆皇帝诗云,“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来是一家。”
龙泉窑青瓷之美不仅得益于釉色,还得益于器型的线条之美,在古代是花道不可缺少的器具之一,也因此受到现当代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