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火星车开始穿越复杂地形地带,表面磁场探测仪等开机工作获取科学数据

国家航天局的消息,截至7月30日,“祝融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表面工作75个火星日,正在为“祝融号”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的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372天,两器状态良好,各系统工况正常。

△“祝融号”火星车

△天问一号环绕器

上周,“祝融号”火星车行驶至巡视探测途中的一处沙丘,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科学探测。据了解,火星车在完成对该处沙丘地貌科学探测后,继续向南移动,本周到达一片石块、撞击坑、沙丘分布密集的复杂地形地带。

△“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复杂地形地带图

后续,地面飞控人员将依据每日获取的导航地形图像,完成火星车视觉定位和移动路径规划,控制火星车安全穿越这片复杂地形。路过感兴趣的科学探测目标时,火星车将利用表面成分探测仪和多光谱相机等科学载荷对其开展详细探测。在穿越途中,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次表层探测雷达等开机工作,获取科学数据。

延伸知识点

祝融号火星车简介:

祝融号是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有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祝融号名字由来:

1.命名征集

2021年3月2日,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公众网络投票结束,“祝融号”以超过50万的选票荣登榜首,排名第一。

2021年4月24日,2021中国航天日开幕启动仪式在江苏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遴选,最终“祝融号”脱颖而出。

2.命名含义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3.专家解读

赵 立 坚:宇宙承载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向往。从“神舟”到“嫦娥”“玉兔”,再到“天宫”“天问”,中国人民把对遥远星空和未知宇宙的无尽憧憬寄托在这些美好的名字中。此次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搭载的火星车名为“祝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火的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驱散黑暗、带来温暖。祝融号寓意点燃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航天人不断超越自我,逐梦星辰。

祝融号火星车探测经过:

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入轨。

2021年2月10日成功被火星捕获,顺利进入环火轨道。已经通过多次成像完成预选着陆区高清影像数据获取,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着陆区地形地貌、气象环境分析等工作,为五月中下旬,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的着陆器与“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做准备。

2021年5月14日,据国家航天局官网消息,根据飞行情况,天问一号探测器拟于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至5月19日期间择机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后续,祝融号火星车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

2021年5月17日,祝融号火星车首次通过环绕器传回遥测数据。

2021年5月19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探测器着陆过程两器分离和着陆后火星车拍摄的影像。图像中,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的驶离坡道,太阳翼、天线等机构展开正常到位。

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火星车携带的前避障相机a/b、后避障相机a/b,拍摄了驶离着陆平台过程影像。

截至2021年6月6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已工作23个火星日,开展环境感知、火面移动、科学探测,所有科学载荷设备均已开机工作,获取科学数据。环绕器运行在周期8.2小时的中继轨道,为火星车科学探测提供中继通信。

2021年6月11日,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6月16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展了全局环境感知,为后续阶段科学探测进行路径规划,并通过后避障相机,拍摄了行驶的清晰车辙。

2021年6月27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实拍影像,包括着陆巡视器开伞和下降过程、“祝融号”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声音及火星表面移动过程视频,火星全局环境感知图像、火星车车辙图像等。截至27日上午,“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42个火星日,累计行驶236米。火星车工作状态良好。

2021年7月9月,国家航天局公布祝融号传回的最新高清火星照片,图片中,火星岩石纹理特征和火星车车辙清晰可见。截至7月8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工作54个火星日,行驶里程超过300米。

2021年7月12日,“祝融号”火星车在南向巡视探测途中,路过降落伞与背罩组合体附近,利用导航地形相机对组合体进行成像,图中可见降落伞全貌和经气动烧蚀后的完整背罩结构,背罩上的姿控发动机导流孔清晰可辨,成像时火星车距离背罩约30米,距离着陆点约350米。在接近和驶离过程中,火星车前、后避障相机也拍摄到了降落伞与背罩。截至7月15日,火星车已工作60个火星日,累计行驶450米,环绕器在轨运行357天,工况正常。

截至2021年7月17日23时,“祝融号”火星车行驶里程突破一华里( 509米)。祝融号已工作63个火星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工作359天,距离地球约3.75亿 千米,单向通信时延接近21分钟。

截至2021年7月23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68个火星日,累计行驶585米;环绕器在轨运行一周年,距离地球约3.78亿 千米,单向通信时延约21分钟,两器状态良好,各系统工况正常。

祝融号火星车的目标任务:

“天问一号”环绕器进入环火轨道后,先开展约三个月的对地观测,特别是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细勘测。之后携带火星车的着陆器将与环绕器分离,利用降落伞和反推火箭在火星表面着陆,并开展为期90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约24小时39分35.2秒)的巡视探测任务。火星车要完成的科学探测任务有:火星巡视区形貌和地质构造探测,火星巡视区土壤结构(剖面)探测和水冰探查,火星巡视区表面元素、矿物和岩石类型探查,以及火星巡视区大气物理特征与表面环境探测。

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

探测器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以来,在地火转移飞行、环火轨道运行期间,环绕器配置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计等7台科学载荷陆续开机探测,获取科学数据。火面工作期间,火星车将按计划开展巡视区环境感知、火面移动和科学探测,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载荷,对巡视区开展详细探测。同时,环绕器将运行在中继轨道,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稳定的中继通信,兼顾开展环绕探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