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教材考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和管理
一、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定义
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第十九条规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是指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单位应当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确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确定
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不仅要根据火灾危险源的辨识来确定,还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即物品储存的多少、价值的大小、人员的集中量以及隐患的存在和火灾的危险程度等情况而定,通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容易发生火灾的部位。如化工生产车间、油漆、烘烤、熬炼、木工、电焊气割操作间;化验室、汽车库、化学危险品仓库;易燃、可燃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钢瓶仓库和储罐,液化石油气瓶或储罐;氧气站,乙炔站,氢气站;易燃的建筑群等。
2)发生火灾后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如与火灾扑救密切相关的变配电站(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等。
3)性质重要、发生事故影响全局的部位,如发电站,变配电站(室),通信设备机房,生产总控制室,电子计算机房,锅炉房,档案室,资料、贵重物品和重要历史文献收藏室等。
4)财产集中的部位,如储存大量原料、成品的仓库、货场,使用或存放先进技术设备的实验室、车间、仓库等。
5)人员集中的部位,如单位内部的礼堂(俱乐部)、托儿所、集体宿舍、医院病房等。
加强重点部位的消防管理是做好一个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确保单位消防安全、避免和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带着全局的判断力和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切勿盲目、面面俱到,致使防护、管理失去重点,更不能打马虎眼,忽视或遗漏对某一两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保护与管理。
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
(一)制度管理
防火安全制度是为了满足企业消防安全的客观需要,要求职工在生产、经营、技术活动中做好防火安全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首先,在单位的防火安全制度中,明确消防重点部位,使职工都能了解到消防重点部位的火灾危险性以及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同时,根据各消防重点部位的性质、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制订相应的防火安全制度及必要的防火措施,并落实到班组及个人,做到明确职责、层层落实、加强管理、各司其职,实行消防管理制度化。
(二)立牌管理
为了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每个消防重点部位都必须设立“消防重点部位”指示牌、“禁止烟火”警告牌和消防安全管理牌,做到“消防重点部位明确、禁止烟火明确”(即二明确)和“防火负责人落实、义务消防员落实、防火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器材落实、灭火预案落实”(即五落实),实行消防工作规范化。
(三)教育管理
首先,从制度中明确消防重点部位的职工为消防重点工种工人。然后,本着“抓重点、顾一般”的原则,加强对重点部位职工的消防教育,提高其自防自救的能力。开展教育,可采取新工人人厂、重点工种上岗前的必训教育;厂报、黑板报、播放录像、订阅资料的常规教育;举办义务消防员、重点工种工人消防培训班,进行应知应会教育;举办消防运动会,采取实战演练教育等形式。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使重点部位职工基本达到“三懂四会”,实行消防知识群众化。
(四)档案管理
建立和完善防火档案是实行防火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业务建设。防火档案的建立必须在进行调查、统计、核实的基础上加以认真填写,并不断加以完善,消防重点部位的档案管理要做到“四个一”,即:一制度(消防重点部位防火安全制度),一表(重点部位工作人员登记表)一图(消防重点部位基本情况照片成册图)一计划(消防重点部位灭火施救计划)。
(五)日常管理
开展防火检查是重点部位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和火灾隐患,把火灾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防火检查不仅是贯彻落实有关消防法规、技术规范的基本方式,还能起到监督、检查或考查的作用。防火检查可采取“六查、六结合”的方法,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六查”即:单位组织每月查;所属部门每周查;班组每天查;专职消防员巡回查;部门之间互抽查;节日期间重点查。“六结合”即:检查与宣传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检查与复查相结合;检查与记录相结合;检查与考核相结合;检查与奖惩相结合。
(六)应急备战管理
应急备战管理是贯彻“防消结合”方针的一个具体内容,也是及时扑救初期火灾、减少火灾损失的一个重要手段。单位可根据各重点部位生产、储存、使用物品的性质、火灾特点及危险程度,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落实专人负责,确保随时可用。同时,各重点部位应制订灭火预案,组织管理人员及义务消防员结合实际开展灭火演练,做到“四熟练”,即:会熟练使用灭火器材;会熟练报告火警;会熟练疏散群众;会熟练扑灭初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