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职科研岗:要么成神,要么成神经病,但终将是一波韭菜
说起专职科研岗,中山大学肯定难辞其咎!
如果说大学“青椒”们因为“非升即走”制度愤怒的话,那对刚毕业就踏入高校XX万年薪陷阱的专职科研岗博士硕士来说,一定会对你说一声:“就这?”
专职科研岗,顾名思义专门从事科研工作,不参与高校教学工作,无法纳入教职序列。对外编制“特聘研究员”,网络人称“科研农民工”。
之前有人说小袁上一篇文章非升即走:高校开启割韭菜战略,青椒生存堪忧,教学与科研难两全 以偏概全,青椒都是有编制的,并非那么惨烈!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另外一个要么成神要么成神经病的岗位!
1.开垦韭菜地
在大背景的推动下,各大高校用人制度出现了全新的模式,基本表现为,先给你纸碗,能下咽再给你铁腕。
而在各大一流高校百花争艳的时代,每一个高校都希望能快速提高科研指标来彰显整体实力。而完成科研指标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年轻人),尽管对校方来说招聘几个人不是什么大事,但编制却是个大问题。
于是,在事业编紧缺的情况下,“科研专职岗”应运而生。通常情况下,应聘这个岗位的都是刚毕业还处于职业迷茫期的年轻博士硕士。
他们有活力、有想法、有全新的思维,但唯独,他们没有钱!
于是你会看到,以一些一流高校为首的大学,依托自己在高校的地位名气,挂出年薪XX万,承诺优秀情况下可特殊转聘为编制内的诱人条件,静静等待这些懵懂的小白进入“圈套”!
一般,他们会签署一个聘用合同,期限为3-5年不等,没有其他任何压力,唯一的任务就是发论文拿项目,当好母羊多产仔!
相比于正式的编制,科研岗位的人员配备就是个开放市场,可以不断地吸纳各路人才,只要你有本事符合条件,来者不拒。
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有科研成果就有源源不断的经费,只要制度不发生大的改变,他们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2.要么成神,要么成神经病
如果你没有十足的热情,十足的创造力,十足的忍耐力,那么你就不可能在这个岗位上成神。
为什么?因为在这个岗位上,你没有机会偷懒。
首先,签订的合同到期后,如果校方没有主动约你谈转聘的事,那么留给你的路只有走人。
其次,即便你有心留下,即便你确实成果突出,但年年条件都在变:要么你的专业没有空缺编制,要么你专业空缺的编制要留给学校用来引进海外人才,随便一个都是好借口!
如果你要偷懒,当然可以,等你合同到期,你已经不是别人眼里的热血青年,你没有论文,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试问谁能要一无是处的你,每年那么多刚毕业的韭菜,你拿什么跟他们比,这时候的你,连韭菜的价值都没有!
所以,你必须努力下蛋,不仅是为自己将来能找到下一个东家,还要为了自己能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留下口碑。
对于学校来说,如果你偷懒也没有关系,聘用你所花的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可能多花了钱,但是把人留在自己屋檐下,总比送给对手学校好。
遗憾的是,高校之间也是心照不宣的默契,一律封杀从科研岗离职的人员是他们早就默认的约定!对于科研岗来说,你离开的理由不管是什么,肯定跟能力不足有关。
你可能觉得自己白混了30万年薪,但他们只是多花了钱,你荒废的是自己的明天!
当然,对于热情十足的年轻人来说,科研岗不仅是锻炼自己能力的地方,更是羽化成仙的地方。
你可以无所顾忌地做自己热爱的事,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还能收到很多优质的橄榄枝。
不过这种可能,几乎没有。因为这个岗位注定就是一个工厂,工厂里的工人有多大概率能在这个龙飞凤舞的年代出人头地呢?
3.终将是一波韭菜
有人说,后来去专职科研岗的人发展得怎么样?
小袁只能说,有一部分人后来确实去了自己满意的学校,但绝大部分都是燃尽了热情回归了平静。
学术需要沉淀,指标使得学术界焦躁不安,我们需要理性的回归、正确的发展。
但现在不管是什么岗位,论文成果、项目的事实我们无法改变,说来说去这个时代已经不允许无作为的人存在。
所以,尽管你可能对学术失望,但你不能对自己失望。我依旧要非常唠叨地说,如果还在犹豫要不要发表个论文什么的,我劝你不要再拖延。
小袁结合了今年发布的各种措施以及各大期刊的动态分析出以后发表论文势必会越来越难。要满足指标与质量的均衡,很大程度上来说又有一部分人将迎来寒冬!
所以,与其与无法撼动的规则做斗争,不如顺势而为,小袁在发表论文方面有多年心得,愿意与你分享。当然,并不仅仅是交流,必要的时候希望我的存在能助你一臂之力!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请帮我点赞,关注!非常感谢,一切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