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亏7个亿,李安栽了?
根据美国媒体的说法,《双子杀手》的制作成本约为1.38亿美元,除去票房分账,也就是说这部电影在全球的票房必须达到2.75个亿的美元,电影才能回本。
而《双子杀手》10月18日正式上映,截止目前全球票房折合美元一共1.72个亿,离目标还差1个亿美元左右,赔本的结果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众所周知,电影里的1秒分为24帧,也就是小时候玩过的翻页动画样子,电影摄像机也是同样的原理,一秒拍摄了许多张照片,再在放映时1秒内快速翻过那些照片给你看,给人的视觉里造成所有物体都动起来了的“假象”。
以前的电影拍摄时,在省钱省胶片的基础上测试出来最连贯使用最低的速度就是1秒一般是16帧,之前的卓别林系列电影,因为就是1秒拍摄了16帧的画面,但用的是1秒24帧的播放速率,所以变相加快了1.5倍的播放速率,我们观看的时候就会比正常速度快一点。
但渐渐的,有人研究出了“视觉暂留原理”,判断出1秒内闪过24幅画面是最佳的连贯效果,虽然这个视觉留在视网膜理论究竟是生理上的反映,还是精神上的错觉,都不断被后人提出质疑,但在当年,因为胶片太贵等等原因,1秒拍摄24帧并且放映24帧就一直在摄像领域沿用至今。
提高帧率这个螃蟹在导演圈不是没有人尝试吃过,动画领域往往是1秒25帧,电脑游戏为了更高的流畅性一般使用的是60帧,1956年拍摄的《环游世界80天》就尝试用的30帧每秒拍摄,但当时的影院都不支持,还是只能以24帧播出。
2012年不再用胶片拍摄电影也不再心疼钱以后,《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用1秒48帧的速度拍摄并播放,但这个技术别说国内没有一家影院能放,全球也没几家放映的了,于是1秒48帧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上映以后关于高帧率这个技术的讨论没激起几个水花就下去了。
再后来就是2018年,李安的上一部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就开始尝试120帧速率、4k画质、3d的高规格拍摄,但豆瓣评分高达8.4,票房却仅仅为1.65亿,大多数人观众给予高分评价的,却仍然是故事本身,而非其开创的超清高速率的技术手段。
毕竟,《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的时候,内陆只有两家影院支持放映这样规格的版本。(还有部分影迷反映看完《比利林恩》受不了了太过于细腻的画面,出来就生理性呕吐了。)而目前《双子杀手》上映的时候,华夏电影打造出的应用4k、3d、高帧率的Cinity技术,已经配备进全国27家影院。
李安新片与2006年卡梅隆拍摄的《阿凡达》相比,《双子杀手》引来各方讨论吐槽,甚至著名的电影人毛尖也在观看电影之后公开发文:《我反对李安的120帧理念》。
而卡梅隆的《阿凡达》则于2009年上映以后在国内院线掀起了巨大的热潮,并在国内催生了大量“3D”技术和影片,在偷工减料的制作背景和观影条件下,喂养了中国观众10年。
其实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使用120帧的速率开始,包括《双子杀手》李安和御用剪辑师Tim就自己在纽约搭了一个专门用于剪辑影片的放映厅,不过目前没有支持剪辑120帧的条件,两部影片都是在60帧的视频里剪辑的,为了避免高帧率条件下交流电灯光闪烁,所以选择了直流电补光,选择大量白天拍摄的明亮太阳光下的场景。
戏剧学里有个概念叫做“第四堵墙”,指的是在戏剧演员面向台下观众表演的时候,左右、后面的三堵墙之外,面向观众其实存在着一堵“看不见的墙”,表演需要用细腻的演技唤起观众共鸣打破这堵墙,李安此举不断加速帧率,串起故事流畅连贯,让观众沉浸在观影感受里不断被银幕之内的画面震撼,也是在打破“第四堵墙”。
这不仅是技术上的开拓,也是美学概念上的创新。
新片《双子杀手》中,不但继续沿用4k、3d、120帧,并且运用最新的cg技术和动作捕捉,力求为《双子杀手》克隆人的面貌给观众带来最大的震撼和观影感受,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影片却匹配到了一个非常非常掉段的故事,转折俗套,毫无惊喜,槽点太多。
1996年克隆羊多莉出生,大众欢呼基因工程有了新的可能性,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大会通过了关于禁止进行克隆人实验的世界宣言。
《双子杀手》这个20多年前炙手可热的克隆人剧本,兜兜转转20年以后才找到李安合作,当年新鲜的题材等到2019年的现在,克隆人题材在电影圈里已经吊不起任何投资人和观众的胃口。
主角发现自己的克隆人以后试图感化,两个人最后握手言和,战胜反派。影史上已经有过了优秀的克隆人作品,很难再推陈出新,在架构上仍然没有反转,但安叔本身的细腻与人文关怀一直萦绕在“克隆的父与子”当中。
导演李安,曾经拍摄过父亲三部曲:《喜宴》、《饮食男女》、《推拿》,展现家庭结构里父亲主权关系的碰撞与维系。后来拍摄《断背山》、《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一批与“父亲三部曲”差异明显的这一系列电影,饱含对于人类本身的关怀,个体与整个社会之间存在关系的探索。
从创作情节上来说,父权接受挑战并退出历史舞台是李安最喜欢在电影中表达的,在“父亲三部曲”以后,看似结束了自己内心的“父子斗争”,开始转战更加深刻的哲学性题材,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当中大笔一挥写一个内心冒险的故事,讲信仰可以蒙蔽眼前的险境,讲人生是不断的放下。在《色戒》里讲两性关系,讲王佳芝为爱背叛组织背叛国家。
其实却从未放下对于父子关系变化的执念,真正植根在童年,伴随整个成长过程,树立在内心的壁垒没有随着父亲老去就被打破,从《双子杀手》来看,只是这个概念被放大了,放在更广大的生活的思考当中了,变成了与年轻和年老的自己对话,规束改变,反省当下的自己,“父子关系”也许从没有被放下。
他在《十年一觉电影梦》里提到自己从小被父亲管制,责打,后来拿了奥斯卡父亲还问自己,这么大的奖都拿到了,现在能好好上班了吧?
父亲强势的传统家庭孩子难免有叛逆发泄不出去的洪口,不容易超越父亲的才能,可李安自幼怯懦,结婚后也没有工作还要家里常年从台湾寄钱来补贴家用,可李安也的确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导演,凭借《断背山》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人。
孩子长大了,还获得如此大的在自己领域之外的陌生成就,就不能再过多干涉了。
拍摄“父亲三部曲”时,李安尚未成为“华语电影与世界沟通的桥梁”,自己也尚未成为两个“大孩子”的父亲,“父亲三部曲”讲了许多家庭里父亲在孩子争主权之后的保守与改变。
拍摄《双子杀手》,像是又一次折返回来这番创作情节,但不再关注家庭结构,而是通过孩子审视自我,但这一次,并不再是从父亲的不断退让里看到传统结构,而是从另一个更年轻更陌生的自己身上思考自己人生经历过的点滴以及改变。
这个命题仿佛是小学作文,如果回到10年前你会对自己的说些什么,可是最直接的答案很简单,面对10年前的自己其实无法开口,没有过去的每一分一毫,痛苦也好快乐也罢,都成就不了现在的自己,当然,现在的未必是最好的,只是必须走过所有弯路才能成就现在的灵魂,自己该怎么舍弃自己呢。
现实当中,李安的儿子李淳也跟随父亲进入电影圈,在《比利林恩》中出演,此时的角色转换,如今怎么与儿子对话,可能是《双子杀手》中李安思考更多的命题,传统式的父亲已经在更新时代的变幻中坍塌,失去话语权,新时代的父亲渐渐衰老,怎么样和儿子继续沟通维持关系值得玩味。
安叔电影当中最有意思的地方也在这里,充满西方化符号的生活文化里,却没有改变用富含东方思维的思考方式来悄悄解决问题。
克隆也罢,你也是我,总是血浓于水,你退我让,我强你弱,乐此不疲。
只是此刻,李安不再关心多年封建传统社会下人性的压抑是否在家庭里释放了,而是换一条路走,从头来过,我们还肯不肯原谅自己,放过自己。
父亲三部曲里,父亲一再退让,为了世俗,不去追求自己的夕阳恋,放孩子们自由恋爱出去同居,不再用传统思维约束孩子,父亲角色表面无语,眼泪却都由儿女代替流下来了,有时候不是生存无奈,是生活无奈。
可《双子杀手》主角直接亲手杀掉创造克隆小我的“父亲”,这是对之前“父亲三部曲”里,一直对父亲角色体谅又畏惧的摧毁和推翻吗,答案也许只有李安自己才知道。
但影片结局,年轻的那个确实对年老的那个说,你经历过的那些路注定我还要走完。
人生毕竟各有归属。
我们通常不会因为电影里的某一项技术优越就为唱赞歌,只有拍摄、情感、剧本各个层次都达到及格线以上的作品才有被拿出来讨论的意义。但一部电影它所开创的超前技术,已经革新了我们未来观影的可能性,成为未来电影科技可能发挥到的底层基础,就可以得到支持。
李安近几年在电影里坚持一定要的东西,目前大家都没摸得透,市场也没有给予一个正面的回馈,开拓的道路不是永远平坦的,但这种不断探索前进,跳出舒适圈的精神永远值得钦佩。
一个世纪以前,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火车进站》的时候,未必在艺术领域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但是“拍摄”这个技术的发明奠定了我们今天观赏 的第七艺术的基层建筑,因为这项技术,100年以后我们坐在电影院里感受别人百样的人生,开怀大笑或是默默流泪。
也许李安所探究的120帧高速率高流畅也是奠定未来电影拍摄的基础技术之一,在探索的路上,就值得肯定。
对于《双子杀手》这部电影来看,脱离了主题去光谈论技术手段是否有意义,有一定有意义。为什么要支持《双子杀手》,李安的技术革命目前来看是失败了,可也许他在创新新的电影语言。
李安接受采访时也回答了,只要有人投资,他还会继续拍摄120帧。
----
原创:方舍予(感谢)
编辑校正: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