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我连刷三遍的片,它算一个

很少有电影像《海上花》一样。

让我看了第一遍之后,立马决定有时间要去看第二遍。结果最后我竟然无声无息地看了三遍,甚至去寻了原本小说来比对

我之所以知道它,是因为张爱玲

她曾将《海上花》的沪语版翻译为白话文,但彼时我并无看它的兴趣,只觉得是个「好听的名字」而已。

而之所以想看它,是因为阿城。他和侯孝贤是故交,是知之甚深的好友,连他都暗搓搓地期待,海上花究竟能开出什么样来,我必是要看的了。

“好像只是用铅笔在纸上擦来擦去,一个电影就拍完了。”他说的是特吕弗,我觉得他是在变着法儿夸侯孝贤。结果我自己一看,果然是“素读”。

波澜不惊的,行云流水的,几朵明艳的花就在这水波上飘着荡着,这部电影就结束了。

看得人是怔怔的,莫非?怎会?然而它毕竟已经结束了。只余给人一丝莫名的愁绪,但也只是淡淡的,风一吹就散

这大概就是海上花的底色。它不是讲故事的,它是来「讲感觉」的。给你一点若有似无的惆怅,让你又忧伤又快慰,这便是他的目的了。

然后再看第二遍。就发现了酒桌上觥筹交错间似乎矮人一截的王莲生,戚戚然微笑着,不发一言,明明是欢乐场,独他一人连眉毛都往下耷。

嚼一块吃食在嘴里半天都还无法吞咽下去,等到终于可以吞了,却已经失去了滋味,岂不是王莲生的落寞所在?然而沈小红是不懂的。

原著中有一极其精彩的情节,是为“沈小红拳翻张惠贞”,“看的人蜂拥而至,挤满了一带前轩。”如此的大场面,侯孝贤却故意隐去了,只在王莲生与张惠贞日常对话中,我们得以窥见这二人的不和。

女人间的争风吃醋,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多说也无益,若是添了一笔,倒不像这部电影了,好像一池春水吹皱,沉静的氛围突然被打破,蓦地突兀起来。

你看这些女人们聒聒噪噪,男人们周旋其中,本该是市侩的,讲的也是「妓女与嫖客的故事」,氛围却是沉静,是布景音乐灯光缺一不可。

那是1998年,服化道已经精致得非同小可,怎么到了2018年,20年的光阴,望起来不进反退呢?但凡注重了一丝细节,都要去拿给观众看,求夸,怕别人看不见自己多尊重史实,观众也非常乖巧地鼓掌,全然忘了这是干这行的本分。

第三遍就发现,最喜欢便是一开始划拳喝酒的场面。镜头不放过每一个人,你来我往,你进我退,各家欢喜各家忧愁,就在这一方长桌上摆着了。

木心讲上海人的好吃,便说到类似的这群吃客,“猜拳的吆喝似啼似吠似嗥似吼,强迫拉回王朝盛世科举时代”。似乎都带着点遗老的气韵在,行酒令都是升官发财一品当朝。

身后的女人们也全然是保守恬静的美,然而人眼中的狡黠却瞒不住,这是妓女与嫖客的暗语。

恍然发觉这好像是整部电影的高潮,然后整部片子越来越静,铅笔划得越来越轻,甚至于最后,就是人坐在椅上,画面慢慢地转黑了。

这也许就是侯孝贤的魔力所在。

看完之后,并无大起大落的心情,只是铅笔在纸上擦来擦去,有淡淡的墨迹,在心间停留一瞬,也就没了,但是时不时地,就会想起来它,于是又受了蛊惑一样,又要拿起来看一遍。

随看随喜

----

原创:盐粒儿(感谢投稿)

编辑校正:慢慢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