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祥瑞频现的朱元璋为什么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话,自陈胜说出之后,就成为了我国古代时期的农民扛起起义大旗的悲壮宣言。

每当一个王朝走向末路时,总会有一些无路可逃的农民,举起义旗进行反抗。他们中,有的人被官府镇压,有的人死于义军之间的自相残杀,有的人则历经磨难成为了皇帝。汉朝的刘邦和明朝的朱元璋就是这样通过参与农民起义最终成为皇帝的。与刘邦还有亭长这么个职位相比,朱元璋的起步更加悲苦。

根据《明太祖实录》第一卷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小字国瑞,本是濠州钟离地区的东乡人。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的先祖本是邾国人,春秋时期改姓朱氏,世代居住在一个专出农民起义人才的地区——沛县。后来,朱家迁移到了句容的朱家巷,并逐渐走向没落。

到了朱元璋这一代,他们家又搬了一次家了,朱元璋的太爷爷的爷爷把家族搬到了淮西泗州,当时的朱家还是小财主,通过租给农民田地来赚取收入。后来,朱元璋的爸爸不知道怎么操作的,从地主变成了给人种田的农民,人们唯一夸奖朱元璋爸爸的词就是忠厚老实。

据说,朱元璋妈妈怀孕的时候,经常梦到一个道士从西北而来,在朱家南边的麦场附近放一颗白药。说来也奇怪,朱元璋的妈妈听从道士的劝告吃下这颗白药就怀孕了。

天历元年九月,元朝的左丞相倒刺沙等人拥立天顺帝继位,随后,燕铁木儿拥立图帖睦在大都登基,轰轰烈烈的两都之战爆发。

同样在天历元年的九月,一位生下来就让整个屋子布满红光的婴儿来到了人世,他就是朱元璋。邻里们见的少,感觉非常奇怪,都以为朱家着火了,纷纷来救火,等到发现是这个婴儿带来的红光之后,都觉得惊奇无比,认为这孩子以后要有大出息。

然而,不久之后,朱元璋就生了一场病。贫穷的朱氏夫妇觉得孩子没救了,求告无门之下只好去找佛寺,求僧人为孩子念经治病。

寺院不愿意帮助他们,回家后却发现一个和尚正在家里东边的屋檐底下打坐用手给孩子摩了顶,不久之后朱元璋就好了。朱元璋的爸爸梦到自己想跟随释迦牟尼佛却没有被收下,认为家里风水不好,搬家去了太平乡的孤庄村。

17岁那年各地都是蝗灾和旱灾,百姓们过着饥饿难耐的日子。大灾之后,瘟疫横行,这场瘟疫带走了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当时,还是同里的刘继祖给了朱元璋土地,才勉强安葬亲人,后来,这块土地就成了凤阳陵。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商议,去皇觉寺出家,然而仅仅过了五十天,皇觉寺的和尚就以食物不够为由,赶走了朱元璋,朱元璋只好到处流浪。

至正年间,朱元璋向西流浪,来到了合肥,在那里碰到了两个身穿紫衣服的人。三个人一起在合肥居留了几天,有一天晚上,朱元璋突然发起了高烧,两个同伴解开衣服为朱元璋取暖。没钱买药的朱元璋靠着这种纯物理的方式,缩着上身躺着,让自己退烧。

朱元璋稍稍退烧之后,就又勉强起身和两个紫衣人一起出发了,到了一个佛塔,两个紫衣人可能是有了新的前进目标,就托辞离开了。朱元璋在佛塔等了两个紫衣人三天,可是这两个人就是没有再来。朱元璋心里感到奇怪,不过转念一想,如今正逢蒙古人当道,人命早已不再是命,这两位紫衣好友的结局大概已经可想而知了。这段故事,《明实录》的记载《明史》有区别。根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病好之后,两个紫衣人已经不知去向。这种说法可能在暗示两个紫衣人可能是对朱元璋的行李起了歹意,把朱元璋挪到了别的地方。也可能在暗示朱元璋有仙人庇护。与《明实录》中的温情相比,《明史》对这段叙述则更加的神秘,引人深思。

那么,紫衣人大概会是什么人呢?为什么没有带朱元璋一起离开呢?这就要从他们的服饰说起了。元朝时,统治者借鉴宋代服饰制度,下至五品以上官员,上至元朝皇帝以紫色为尊。后来,为了区别蒙古人与汉人的区别,元朝统治者更是定下了蒙古人服色无限制的法令。作为四处游荡的化缘和尚,朱元璋一下子碰到两个蒙古贵族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碰到两个蒙古人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汉族人受禁令影响,不能穿紫色,因此,朱元璋很可能碰到了两个蒙古人。这两个人虽然帮助了朱元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人无法把朱元璋带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只能各奔东西。

不过,无论怎样,正是这两个无名的紫衣人帮助朱元璋活了下来,走向更加精彩的人生。

离开紫衣人之后,朱元璋到了六安境内,碰到一个老儒背着一个重重的书箱,走起路来显得特别吃力,就要替老人背着。老人虽然推脱,但是还是和朱元璋一起来到了一个叫朱砂镇的地方。老少二人走到一棵槐树底下,就歇了下来。在树下,老儒对诸葛亮说,“年轻人,老人家我推测你肯定会富贵啊。不过,你现在应该往西北走,不要往东南走。” 朱元璋问老人的名字,老人没回答,朱元璋只好又拜别老人去了另一个人才密集的地方——颍川。

至正八年,方国珍在海上起兵,他部下的海盗在各地拥兵自重,抢劫物资众多,引得天下大乱。之后,为了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刘福通与韩山童两个人,假借宋朝后裔的身份起兵。随后,徐寿辉在蕲水称帝。这些起义军首领带着手下几万名部众,安置了亲信做将帅,在各地杀死官吏,侵略各郡各县。朱元璋为了躲避这场动乱回了皇觉寺

第二年春天,郭子兴起兵攻下了濠州,在皇觉寺放了一把大火,所有和尚为了保命都吓跑了。朱元璋也趁着傍晚想要逃命,然而,早已无路可退的他已经无处藏身。恍惚间,他突然想到,为什么要乖乖被这群起义军杀死呢?为什么不自己变成起义军的一员呢?

郭子兴等人来到濠州,元朝将领彻里不花来到濠州抓起义军领袖,濠州百姓吓得不敢出门,元军打不过起义军就杀良冒功。此时恰好在濠州的朱元璋挺身而出,用濠州周边已经有其他起义军快要抵达濠州为由欺骗彻里不花,彻里不花发现杀良冒功并没有让自己获得利益,于是离开了濠州。

见到了元军的残暴,朱元璋毅然决然前去投奔郭子兴,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命中注定,那一天,朱元璋给自己算卦的卦象是“举事者,上上大吉。”看到卦象之后,朱元璋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他不再是那个看着亲人死去却无能为力的朱元璋,不再是任人欺负无处藏身的朱元璋,而是一个初具野心和壮志的朱元璋,

看着郭子兴军营附近飘起的红巾,朱元璋发誓要自己掌握命运,绝不让无辜的百姓成为权贵用来杀戮的活玩偶。

在前面的故事中,小佛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和大家分析分析。

朱元璋为了证明自己可以做皇帝,采用了哪些举措?

第一,证明自己的贵族身份。由于自己出身布衣,靠着起义登基为帝,朱元璋要求史官在《明太祖实录》中这样记载,说朱元璋的先祖本是邾国人,春秋时期改姓朱氏,出身沛县贵族。这一段叙述,其实很有利于朱元璋获得地主阶级的支持,掌握社会上的主流力量。

第二,编造祥瑞之兆。通过刚刚的故事讲述,我们发现,在《明太祖实录》中,朱元璋为自己编造了许多祥瑞之兆。例如,母亲梦见道士赠药而生的经历借鉴了汉高祖的事迹,出生时红光满天的经历则和赵匡胤比较相似。另外,还有得贵人相助而活命,被道士预言亲人可以显贵,多次被预言能够大富大贵,屡次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都借鉴了汉惠帝等君王的经历。通过讲述这些吉兆,朱元璋使得百姓们成功地相信了他称帝的合理性。

第三,突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明太祖实录》中,朱元璋把自己刻画成了一个孝顺,尊敬老人,沉稳机智的形象。例如,坚持晨昏定省,帮助老儒背书箱,劝说元兵放过百姓等比较夸张的情节。这些比较平民化的优点很容易使得百姓对朱元璋越来越认可。

朱元璋为什么会参与农民起义?

第一,自然条件。朱元璋17岁时,正是至正五年的时候。当时的中国灾异频频,先是蓟州地震,之后又是东平和徐州闹饥荒。济阴地区,黄河决口,官员和百姓的屋子都全部被洪水漂走。自此之后,瘟疫横行,百姓甚至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已然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百姓的朱元璋不能不造反。

第二,社会环境条件。至正年间,虽然,元朝政府采用了兴办科举,奖励赈灾义士,惩罚贪官等举措来安抚民心。但是,军队掠夺良民,杀良冒功等现象根本无法扼制,元朝的名臣脱脱甚至提出过全部杀死赵氏,王氏,李氏等汉族大姓。民族的矛盾再加上地主阶级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使得官府无论怎样收拢民心都必然会引起百姓的不满与反抗。为了捍卫生命权,在灾异横行的情况下,各地的起义军自然揭竿而起。亲眼目睹元朝杀良冒功的血腥统治和起义军以劫富济贫为由滥杀官吏,地主,抢劫平民的行为的朱元璋,必然会加入起义的阵营。

第三,个人因素。一个人选择造反,必然是已经活不下去了。元朝的黑暗统治和无法抵抗的天灾接连夺走了朱元璋亲人的性命,起义军烧毁皇觉寺的行为使得朱元璋失去了落脚的地方。接连被灌输必然大富大贵的思想,接连被鼓动造反,接连被人排挤、告密和欺骗,使得原本善良的朱元璋一点点有了自己的野心。当他看到曾经欺凌过百姓的那些人在起义军手下只有死亡的份,当他看到汉族百姓被当作充业绩的人头而不敢反抗时,偶然与必然交织在一起,性格中的善良与野心融合在一起,使得朱元璋最终走上了参加义军的道路。

二十五岁那年,朱元璋来到郭子兴的军营中,在那里,他将正式开启自己的新事业。

参考资料:《明太祖实录》,《明史》,《元史》

(0)

相关推荐

  • 朱元璋的岳父、伯乐郭子兴

    "元之末季,群雄蜂起.子兴据有濠州,地偏势弱.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 上面这句话出自于<明史·郭子兴传>,意思是说: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郭子兴占据濠州,虽然地偏 ...

  • 明军远征漠北失败后,朱元璋对北元的策略由主动进攻改为积极防御

    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五月初六,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在岭北战败,北元军队乘胜反攻,快速南下. 六月二十八,北元军队进攻大同宣宁县下水镇,"杀掠吏民而去"(<明太祖实录&g ...

  • 历史,得读一手的

    <邪不压正>四刷,我注意到一处细节: 明太祖画像登场时,蓝青峰说了这样一段话: "洪武一十八年,百位画师为太爷造像,太爷一怒之下,斩了95位,只留了5幅画像,此乃其中之一张.&q ...

  • 朱元璋爱读书吗?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只上过短时间的私塾. "既就学,聪明过人"(<明太祖实录>). "朕于幼时,家贫亲老,无资求师以学业"(<明太祖文 ...

  • 明朝朱元璋24名将排名 明朝朱元璋二十四将介绍

    明朝朱元璋24名将排名 明朝朱元璋二十四将介绍

  • 刘基死因之谜,是胡惟庸害死的?是朱元璋授意胡惟庸这么做?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明朝诚意伯刘基在青田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十二月,御史中丞涂杰告发胡惟庸毒死刘基,还说汪广洋应该知道此事.朱元璋问汪广洋,汪广洋说不 ...

  • 朱元璋是如何处理邵荣案的?

    对于朱元璋而言,元至正二十二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内忧外患频发,在东边,金华.处州.衢州先后发生叛乱,在西边,洪都发生判乱,他的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也趁机发动进攻,而邵荣案便是发生在这一年. 邵荣当时是江 ...

  • 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朱元璋侄子朱文正为何能坚守孤城??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二十三,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直抵洪都城下,洪都守将大都督朱文正沉着指挥,奋勇抵抗. 朱文正率军坚守洪都足足八十五天,为什么能坚守这么长时间呢?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 ...

  • 元末徐寿辉:因相貌不凡被立为皇帝,是喜从天降,还是危机重重?

    徐寿辉是元末蕲州罗田县人,以贩卖布匹为生,出生于公元1320年,比明太祖朱元璋大八岁.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十月,徐寿辉在蕲水登基称帝,国号天完,改年号为治平.四年后,北方红巾军首领刘福通拥 ...

  • 朱元璋的童年玩伴汤和

    汤和是濠州人,与朱元璋是同乡,是朱元璋童年的玩伴.汤和小时候便很有志向,常带着一群小孩儿玩耍,练习骑射. 徐达虽然也是濠州人,可是参加起义军之前并不认识朱元璋,很可能并不是一个村的,"达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