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说出唐代诗人刘禹锡文学之路起点在鄂州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
唐代:刘禹锡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西州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远示二篇
唐代:刘禹锡
编辑搜图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
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
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
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朋友李尚书是我人生中的导师,没有他当年的迷津,也不会有今天我刘禹锡作为。为了感谢您的知遇之恩,我特地准备一把古琴,准备找个恰当的时间当面赠送给你的,以表示我对您的报答。
可是还没等琴送出去,知遇提携之恩还没来得及报道,您却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心里是拔凉拔凉的难受,以至于每当看到家中准备赠送你的古琴还在那儿躺着,我心里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往日你对我种种教诲,于是便悲伤从心中起。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向您那样孜孜不倦的指引我前行了,再也听不到你那优美的古琴声了。罢了!罢了!既然不能当面将古琴赠送与您,那就选个黄道吉日将这把古琴火化给在地下的您吧,希望地下有知不要怪罪我。
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古诗,唐代的鄂州是一个文人荟萃的地方,以元结的一批诗人因为向往鄂州好上好水,便就地隐居了起来。在这样情况下,我们诗人刘禹锡便与这位李尚书在当时的鄂州相遇了,两人当时一个正值年少意气风发,一个日暮垂垂已老,半截身体已经入土了,但是在文学的惺惺相惜两人很快就成忘年交,友谊上两人亦师亦友,然后李尚书文学上的造诣比刘禹锡更高一筹,且不吝尽自己所能在文学上给刘禹锡以指点,应该说刘禹锡在文学上开窍是从鄂州之行开始的。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文学氛围浓厚唐代鄂州受益匪浅。可惜,历史不能假设,没有猜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