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结尾十六法(6) 节外生枝,另造类比

有时,诗人正在描写的景物或叙述的本事一时难以找到一个能让自已满意的结尾,此时若草卒了事平铺直叙信手收结,则可能前面的苦心经营立马泡汤,坏了一腔诗思。有写作经验的诗人,此时会绕一个圈子,抛开本事,脱出话题,或另造类比之事暗渡陈仓,或倒插一个趣味横生的情节巧妙迂回。总之,属于节外生枝,诗人蓄意安排一个具有暗示性的结尾,目的在于精减叙事而增添厚味,以便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且看施肩吾的《望夫词》:
手热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望夫词写的自当是妻子思念在外(出征?经商?赴考?)丈夫的情感。有意思的是,这施肩吾是一位道士,但他此类情感浓郁的七绝却写的很有人情味。首联写一女子长夜不眠,又无心织作,盼人未归而焦虑不安。持灯是等人,向影频是屡屡回头顾影,回文机指织出回文诗的织布机,显然用了苏氏回文织绵表达对丈夫深切思念的典故,但机上蒙尘,说明这女子对这种表达思念情怀的方式也没有心机了。什么原因让这女子如此焦虑呢?原来是“自家夫婿无消息”。也许是村里同时出外的其他人都有了音讯,唯独这女人的丈夫却生死未明。这的确是够让人心烦的。这诗写到这里再顺着主干往上伸展似乎也写不出什么名堂,于是诗人笔锋一转,安插一个“桥头卖卜人”来点眼结穴。卖卜人与思夫女有何相干?诗人顺手扯来,原来是要一个暗示性的结尾:也许这女人思夫盼夫急切,乃向桥头摆摊的算命老者求卜,这卖卜人信口胡诌断其丈夫某时其日定有音讯到家,女子信以为真,却左等右等等不到丈夫的半点消息,盼望落空的苦痛乃导致女子对算命人的怨恨。你看,一句节外生枝的结尾,暗示着复杂的故事情节。当然,这情节的精彩与否,全在读者自已的想像了,但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今人林锴有一首《宿武夷庄》曾获1992年首届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诗的妙处全在结尾一句,用的也是节外生枝的手法。其诗曰:
幔亭峰下雨睛初,玉女当门画不如。
半壑丹枫明似火,晚窗补读未烧书。
诗人旅途入宿武夷山庄,所见乃武夷山深秋傍晚景色,诗人以画家特有的视角摄取幔亭雨晴、玉女当门、丹枫似火几个镜头,叙述到这里诗人的情感倘让人捉摸不着,难道诗人仅赏赏风景而已?直到诗人兀的笔锋一扫,把自已带了进去,也成了既独特又有联系的一道风景:秋窗晚读。说独特,是诗人用了“补读”二字,说有联系,是诗人手中所读的“未烧书”显然从第三句的漫山遍野的“火”联想牵出,这个结尾或许暗示着这样一个情节:诗人入住山庄时,竟意外地从山庄主人的收藏中见到珍贵的“禁书”,即本该被查抄烧毁的但侥幸逃过了“书劫”的书。诗人应当是知道有这书但一直未能谋面,所以方用“补读”二字。历史上的“书劫”,大的可举秦始皇的“焚书”以及文革的“破四旧”。如此一联想,诗人这结尾由于暗示着一些故事而引人生发无穷的感慨。这正是节外生枝结尾的艺术效果。
再看几首今人同样运用这一结尾手法的诗作。
辽宁诗人徐长鸿有一首绝句《重阳登青岩寺》,诗曰:
漫道秋深草木愁,霜风亦作小娇柔。
君看枫叶红初染,深似村姑满面羞。
此诗描述秋深青岩寺景色,一反古人悲秋笔调,赋予一派温馨祥和之气象。为了让人更好地感受当地气氛,诗人已在次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把“霜风”与女人独有的娇柔联系起来,这已是一个生动的比喻。霜风如何可以和女人类比呢?原来,漫山的枫叶已开始变化出浅淡的红色来,这和娇柔女子的颜容有得一比。有了这一比,秋深就不是萧索凄凉而是温馨可爱的了。但这么比,还是过于宽泛,效果还不是特别地好。于是,诗人用上节外生枝的结尾手段,引入了“村姑”。或许诗人曾经有过一段艳遇,或者目睹了别人的艳遇,总之是“村姑”的心事突然被一位陌生男子识破,或者“村姑”藏在心底的秘密突然被暗恋的男人发觉,于是霎时涨红了脸。这个情节被诗人顺手拈来,既强化了霜风娇柔的比喻,又另造类比,让枫叶的形象由小杜的“二月花”提升到红脸“村姑”的层次。显然这村姑的形象要比二月花的形象更加生动诱人,这诗也因了结句的另造类比获得比肩于小杜的声誉。
湖南诗人羊春秋有《题贺龙故居》一首绝句,结尾用的也是节外生枝、另造类比的手法。其诗曰:
长江饮马意飞扬,逐鹿中原百战强。
沧海横流天地闭,不容公作郭汾阳。
贺龙是打造新中国红色江山的十大元帅之一,其“逐鹿中原”的战功已载入青史。但这样一个功勋显赫的老帅,晚年却遭遇了非人之悲哀,文革中冤死于水牢。如何才能把贺龙的这一生浓缩在一首小诗之中呢?诗人前二句已将贺龙的战功写出,第三句笔锋一转,必须写其晚年遭遇,但一两句话又怎么说得清楚呢!于是,作者苦苦思索之后,赫然开朗,引入郭子仪,二个同样战功显赫的大臣,结局却有天壤之别,用一个“不容”的含混词语把一段毁灭忠良的历史深藏于诗作之内,于是便有了愤愤不平的情感传递出来。贺龙与郭子仪何干?这是为了一个强烈对比的节外生枝。但正是凭借这一手法,诗人省却了多少口舌而让诗作获得同类作品少有的高度。
笔者2008年写过《纪念恢复高考入学三十周年感怀》共八首绝句,其第八首即袭用节外生枝、另造类比的手法。诗作属于一般水平,这里仅用于结尾习作举例:
田埂背书梦一般,弯弯流水改形颜。
此心未与人同老,敢慕子陵垂钓间?
1977年恢复高考,笔者有幸入学华南师院。其时,所住学生宿舍与一片水稻田仅一墙之隔。晚饭后时常捧着一本书就到农田里瞎转悠,想不到一晃也就30年。当年入学时已30岁,是以30年后已成为退休老人了。人虽然已退休,心却不肯退休,于是有了大量的写作计划。此诗便感叹自己的妄自菲薄,不肯过清闲日子。结句拿严光作类比,以为严子陵不图名利,不贪富贵,才是真正洒脱豁达之人。这也是一种节外生枝,用意其实是正话反说。感叹自己的妄自菲薄,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欣赏呢。
(0)

相关推荐

  • 杜牧和他的诗作(一)    图片欣赏

    风流才子杜牧和他的诗作(一)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中唐时期的元稹白居易一样,杜牧与李商隐同为晚唐诗坛的领风骚者,所以被后人并 ...

  • 唐朝最低调的诗人,徐凝十首诗作,牡丹诗登峰造极,绝句堪称高手

    他是唐朝非常低调的诗人,由于不愿意太过炫耀自己的才华,又不愿意拜谒达官显贵之人,所以他在我国诗坛史上并不出名,在唐朝群星璀璨的诗人之中,也很不起眼.但是,他写牡丹无人能比,七言绝句均是经典之作,就连白 ...

  • 范成大一首经典的六绝,开篇就令人惊艳,写出了不一样的春色美景

    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被称为"中兴四大家",是南宋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清新脱俗,尤其是范成大的诗最接地气,就地取材大多描写普通的乡村自然风光,还有普通的事物.这在 ...

  • 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 绝句结尾十六法(笔记十九) | 明哥

    明哥的图片日志  绝句结尾十六法 (笔记十九) 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要写得好写得耐人寻味,工夫全在结尾. (一)以景结情,浑含不尽  诗的灵魂,一在情一在景.情由景生,景与情合,情景交汇,景情相融,诗 ...

  • 说说绝句结尾十六法(2)

    (2)移情入景,深注感概 与以景結情稍为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虽然二者均以自然景色为收結,但写作手法完全不同.前者是写情正浓.势如奔马,忽勒马回首,转以风景入眼,思绪万千.后者则是既写景又写 ...

  • 绝句结尾十六法(16)流水对结,也出风韵

    (16)流水对结,也出风韵 周啸天先生在<唐绝句史>中提到:"初唐七绝,多以对仗作结",形成一种"初唐标格".但著者接着指出,对仗作结因对仗的句子平 ...

  • 绝句结尾十六法(4)设问反问,故留悬念

    绝句是一种善于捕捉特定埸景和瞬间情感的吟咏艺术.绝句虽然短小,却要求韵味悠长.情意绵远.这个艺术效果一般都通过高超的结尾技巧来实现.以问句作结,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问句作结,可以是疑问.设问.诘问. ...

  • 绝句结尾十六法(3)案而不断,玩味无穷

    绝句虽然限于体裁和容量,难以表现纷纭复杂的世事,难以刻画丰富多彩的人生,它只能在空间上截取某一个角落,在时间上摄取某一个片断.就象一幅国画,一张照片,定格的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更难得有过程.但也不是说绝 ...

  • 梦欣:绝句结尾十六法(二)

           发布于2018-08-13 16:55点击:1005 评论:0作者:西门吹雪 (2)移情入景  深注感慨 与以景結情稍为不同的另一种结尾手法是移情入景.虽然二者均以自然景色为收結,但写作 ...

  • ​绝句五十六法

    ​绝句五十六法: (1) 一晃光阴五十秋, 红尘闯荡志不酬. 无端忆起来时路, 却看光阴似水流. (2) 身患大病奈何天, 千金洒祛病依然. 求神拜佛难消病, 靶向惊奇治病痊. (3) 春风暖日著繁华 ...

  • 【格律诗词周刊】第328期//张慧杰绝句五十六法

    主编 北极方舟  编委 董  峰      张绍文   赵仁波 刘柏林      笔墨初心  言一寺 孙亚君 本期制作:绛珠草   店小二 千 家 诗 词 邓世广   清  雪   王聪颖  董    ...

  • 雨季:绝句五十六法之(一)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雨季绝句五十六法之(一) 一 倚看秋空凉彻梦,一钩弦月为谁归. 银河若是忘情水,乌鹊何须对对飞. 2018.8.13 二 [望月] 望月三更到五更,深更人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