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篆刻学》:如何磨石头?

本文是我们细读邓散木先生《篆刻学》的最后一篇,我们来阅读“賸言”部分的第五节“平印”以及第六节“石屑”。
所谓的“平印”,其实就是磨平石头。
平印仅须备粗细砂皮数种。印面刻过者,先就最粗之木砂皮上磨去字迹,再就较细之木砂去其磨痕,末就细铁砂皮磨之即可。如印面无文字者,则仅就细木砂或铁砂上磨之可矣。
磨平印面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石面已刻过字,这时,先用粗砂皮磨去字迹(一般用60号或80号),再用较细之木砂去其磨痕(一般用500号),最后用细铁砂皮磨平(一般是800号或1000号,如果是刻细线朱文印,用1500号)就可以了(注,括号里是我自己的经验)。
(60号和800号砂纸)
除去用金钢石磨盘和水磨石等方法外,用砂纸是最靠谱的方法。目前,我一直用网购的勇士砂纸打磨印石,不但完全可以胜任,甚至事半功倍。砂纸在某宝、某东可以买到,很便宜,20块钱就能买足足的一套,用很久。
(最后磨平印面)
金属印之有文字者,则先用铁锉锉去文字,然后就铁砂皮上磨光之。
这是关于金属印的磨平方法,一般初学者接触不到,实际上,与石印差别不大,不用锉刀一样可以完成。
下面关于磨下石粉止血止痛的方法不宜推广,如果刻印刻破手指,最好不用石粉,用药店的云南白药和创口贴更靠谱些。邓先生所说的土法,只适合应急。关于石屑,本文最后会说。
上面关于磨印平印一节,邓散木先生讲得并不清楚,本人之前曾写过一篇关于磨石头的文章《篆刻新人:如何磨平印面》,我们把其中的主要内容转过来,算补齐这一块:
第一条:静心。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是磨石的心理准备,是磨平印面的第一要诀。开磨印面时,心里面啥也不要想了,静下心来听石头与砂纸或磨盘之间摩擦的声音,一边磨,一边剔除心头的所有杂念,全心全意地想着手里的石头与磨盘或砂纸之间的接触。
其实,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都有一个全心致志、全神贯注的要求,这正是这种艺术形式修身养性的地方,磨石头是篆刻的一部分,从磨石头这一刻开始,就要平心静气 ,这一点最重要,别看轻。
(画“8”字磨石头)
用于磨印的台子要平,砂皮下面最好垫上玻璃板,也可以用亚克力材料。磨的时候,手的下按力量要完全均匀,如果不平均,就容易歪斜,最好是像磨墨的样子一样兜圈子磨或者画“8”字磨(即用印面在砂纸上绕“8”字),则下按的力量就比较均匀,每一方印均有四面,磨的时候要时常调换方向,每次90度转圈,每面兜圈子的次数要平均,例如一面兜三圈,其他三面也各平均兜三圈。
第二条:捏石头的下端。石料一般是有一定高度的,磨平印面的时候,一定要捏住石料的下端,也就是要磨的印面那头,捏石料的下端,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力矩小,可以减小手腕晃动对印底面的压力,达到的效果就是容易磨平,相对来说,对于初学者,这一点最为重要。
第三条:手腕不要晃动。捏紧石头后,手腕不要动,沉下肩膀,然后推动大臂带动小臂缓缓转动,手腕保持绷紧不动,物理学上的原理是保证印面部分每个受力点受力均匀,想象中,把自己的手当成一个抓紧印面的机械手,固定不动,手臂则当成平面转圈和划8字的机械臂,运动方式,就是平面运动。
(磨平的印面)
磨好的印面,一般不要用手指去抚摸,因为手上的油脂、汗液会影响“上石”效果。
刻石印时石屑随刀而起,纷杂印面,须频频拭去,方不碍印文。不知者多用口吹去之,此法极不可效,久之必伤肺部,且一呼一吸间,口腔更易吸入石粉,以致渐渐酿成肺病。法宜以无名指随刻随拭,使石屑填入刻去之处,则印文转显矣。
关于石屑,说以下两点:
1、刻印时产生的石屑,不能用嘴吹掉。初学者一定要养成正确的习惯,不用嘴吹石屑。用嘴吹有三个坏处:首先是在呼吸之间,吹石屑会有可能吸入石屑,对健康不利;其次是吹的石屑,吹的时候,吹的时候是热空气,会使上石的墨迹重新变潮湿,反倒吸附新出的石屑,更不利于下刀;第三是吹起来的石屑会四下飞散,不利于整理和清洁。
(石粉填入刀痕)
2、刻印时产生的石屑,用持刀手无名指抹掉。注意,石屑抹掉的方向不一定是印章外,可以把石屑抹入印面刀痕之中,通常情况下,石屑的颜色(白)与印稿墨色(黑)、石料底色(青、红、黑等)相比,对比很清楚,印面上反而会因为石屑进入印痕而明显地显示出鲜明的字迹,便于对细节的再次处理。
至此,邓散木先生《篆刻学》大部分主要章节全部读完。
(0)

相关推荐

  • 篆刻小白的分享2

    印稿上石 首先你需要设计好字体,你可以在书稿里找到你要的字, 这是我邻居送给我的书,我在书里找到了我要的字"李" 还可以用手机软件找到你的字繁体怎么写, 我平时用的是的是微信小程序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用到的那些石头

    接着读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说说"印材"的事儿. 古时印材多用铜,尤精者则用玉,或有用金银者,以区别品级贵贱耳.及元代王冕元章始以花乳石作印,一时文人以其易受刀,竞相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的“款识”

    读<篆刻学>接近技法部分的尾声,是款识部分.款识如书法创作之落款,是篆刻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学会刻印,还不算是一个完备的印人,还得学会刻边款.老办法,还是原文照读,另加 ...

  • 细读《篆刻学》:关于篆刻刀和“印床”

    我们的细读<篆刻学>系列已经读到了全书的最后一章"杂识". 所谓的"杂识",邓先生有解释: 杂识云者,凡工具之选择,印材之判别,制泥拓款之法则,以及 ...

  • 细读《篆刻学》:邓散木先生认为这些刀法不能称之为“刀法”

    讲完执刀.运刀,邓先生的<篆刻学>专设了"辟谬"一节,其实就是邓先生针对前人刀法理论中错误的刀法和错误的理论进行了逐一的批评和辩证.原文照读: 前人论刀法者,有正入刀, ...

  • 细读《篆刻学》:关于印泥

    (注:在印材一节,我们略过了玉印.金印.象牙犀骨印.水晶玛瑙等印.竹木印.磁印紫砂印等石料之外的异材篆刻印材,因为对于一般的篆刻人来说,最常用的印材,还是石料,邓先生关于其他异材的介绍,参看原作即可. ...

  • 细读《篆刻学》:刀法之“如何运刀”

    写在前面的话:邓散木先生的<篆刻学>有"课徒稿"性质,所以,他的很多东西是有强烈个性在内的,他所说的某些"真理"性的东西,往往需要站在其他流派的角度 ...

  • 细读《篆刻学》:篆刻刀法之“执刀方法”

    篆刻技法之中,刀法是较为重要的一项,也是最为篆刻学习者较为重视的一项,本课我们开始学习邓散木先生<篆刻学>一书的<刀法>一章. 刀犹笔也,笔有中锋,有侧锋,刀亦有中锋有侧锋,书 ...

  • 细读《篆刻学》:篆刻章法——“边缘”的处理方法

    这一节是章法这一大章中的最后一节.讲篆刻作品中,印章"边缘"的处理方法和基本原则. 印之有边缘,犹屋之有墙垣也.大抵白文印多于四周略留空地,以当边缘,比如: (白文印逼边的处理) ...

  • 细读《篆刻学》:拓边款

    治印完成,其印文固不难藉印泥显于纸上,若同时欲将印侧所刻款识亦显而出之,则拓款之法尚矣. (拓边款) 拓款是篆刻的最后一个步骤,如何拓边款,邓先生<篆刻学>本节内容就讲拓边款这件事: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