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

金文是铸造和錾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从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至秦灭六国(前221年),金文实际应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是研究商周历史和上古汉字的珍贵资料。

46.1“国”字的篆书变化过程

不过相对于金文的史料价值,国人可能更多接触到的是金文书法。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存于青铜制器之上,所以金文较其他材质所载的文献更易保存,其书法作品绵延传承三千多年,几乎从未离开人们的视线。

46.2著名书法家吴昌硕临《虢季子白盘铭》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历程,金文书法无论规模数量、艺术价值,还是影响力都很突出。近年来,金文书法有持续回暖的迹象,各类媒体给予金文书法作品和书法家的推介很多,毋须笔者再锦上添花。今天只为大家科普一下金文书法的发展历史,并和大家一同欣赏'铭文四大国宝'。

首先了解一下金文书法的发展历史。

一、商朝金文书法

46.3戍嗣子鼎銘文释义,其中“犬鱼”即为族徽

甲骨文和金文并不是两种独立发展的书体,商早期是否已有甲骨文和金文,目前尚不好定论,就考古发现来看,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都是疑似存在,考古实物较少,大多为图形文字或族徽符号,因划分标准不同,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46.4司(后)母戊方鼎及铭文

盘庚迁殷后(商中晚期):甲骨文开始大量应用,有铭青铜器也随之出现,不过当时每器铭文字数很少,一二字为主,最多四五字,以族氏和族徽为主。该阶段的金文尚未获得礼乐文化和青铜铸造技术的支撑,始终处于甲骨文的附庸地位。著名的有《司(后)母戊鼎铭》。

46.5我方鼎铭文及释义

商末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逐渐增多,但最多未超过五十字,且多字铭文器数量较少。这时的金文与甲骨文的笔画、字形非常相似,不同的是甲骨文是契刻的,而金文是铸造的,字形笔画略有不同。商朝金文比较庄重、厚实、古雅,较后来的西周金文自然、随意、富于变化。著名的有《我方鼎铭》、《小臣艅犀尊铭》等。

46.6小臣艅犀尊铭文及释义

二、西周金文书法

西周立国后,在殷商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以宗法血缘为纽带、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体系,青铜器作为礼器成为不可僭越的等级制度的象征。此时,甲骨文随商亡而消逝,金文取而代之,成为周代书体的主流。西周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西周早期--康王时期(武王、成王、康王):金文处于'传承期',尚保留着殷商末期金文图案化、工艺化的倾向,独立的审美风格还未形成。其起笔和收笔处较尖,笔道中央相对粗一些,常见带装饰性的粗大笔画,但线条已开始出现圆转、弯曲现象,布局变得工整。这期间出现了长篇,如《利簋铭》(武王时,迄今出土的西周最早的铸铭铜器,开创了西周金文书法的先例)、《大盂鼎铭》等。

46.7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铭文及释义

2、昭王--夷王时期(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金文发展到'成熟期',主要特点是平稳整齐,笔画平直,笔锋收敛,雄浑流畅。此时西周社会进入繁荣稳定阶段,周人为巩固统治地位,进一步规范礼乐制度,金文随之进入成熟期,用笔的起止处已明显比前期收敛,线条的粗细比较一致,章法布局日趋整齐,各种铭文之间面貌趋向一致,差别不大。如《史墙盘铭》、《曶鼎铭》、《大克鼎铭》等。

46.8史墙盘及铭文

3、厉王--幽王时期(厉王、共和、宣王、幽王):金文迎来'繁荣期',主要特点是线条匀称,结体流畅,章法有序,工整典雅。主流字体风格已没有前期的随意和自由,笔法规范、工整秀丽、整齐端庄,不同铭文的风格大同小异。出现了一批铭文数量多、篇幅长的传世作品。如:《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史颂簋铭》、《颂簋铭》、《叔专父盨丁器铭》等。

46.9颂簋及铭文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也出现了一些与主流风格不同的铭文,如:《散氏盘铭》、《圅皇父簋铭》、《楚公钟铭》等。

西周金文主流地位的建立,是汉字书法全面走向以毛笔为中心的开端,开启了汉字笔法演变的源流,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

三、东周金文书法:

46.10烽火戏诸侯

公元前771年,犬戎破镐京杀幽王,西周灭。次年,幽王太子宣臼(即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此后周王室衰微,无力管束诸侯,春秋战国时代拉开了序幕。此时礼崩乐坏,诸侯并起,开始产生多元化的审美格局,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经济发展不同,特别是由于受周王朝的控制、影响不同,出现了金文风格的大分化,产生了不同地域特点的各种金文风格。

该阶段宗周风范的金文不断减少,各地金文虽然保留了西周金文的基本构成,但其字形架构、线条形态、笔画运用则带有各诸侯国的地方色彩。其中秦承袭了西周故地,同时也承袭了西周文化,秦系金文保留了更多西周金文的特点,反倒是六国金文变化较大。

46.11战国--秦系金文拓片

这一时期,出于书写使用的方便,金文呈现出书体草化、简化的倾向,为秦篆隶变奠定了基础。

四、秦汉时期金文书法:

秦始皇统一全国,周礼制度彻底瓦解,铁制品被广泛使用,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下降,金文也随之衰落。秦朝建立后下达了'书同文'的政令,用规范统一的秦篆(小篆)取代六国文字,金文在应用层面上已实际消亡。

46.12李斯小篆作品《峄山碑》局部

秦汉时期,还是有少量的金文,不过已经脱离应用,演变他体,供研究整理和书法使用。而秦篆下启汉魏隶书,是上古汉字向中古、近代汉字发展的重要一环。

因为金文在笔法、结字、章法上都为中国书法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金文被当做一种书体(指传统书写字体、字形的不同形式和区别)名称纳入'汉字七体'范畴,即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成为汉字书法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46.13汉字七体变化-日月车马

五、铭文四大国宝

谈及金文书法,首重临帖,商周时期很多著名的铭文都是学习的对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铭文四大国宝'的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

1、大盂鼎,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又称廿三祀盂鼎。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鼎内壁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46.14大盂鼎及铭文

大盂鼎所载金文书法笔力古拙雄强,线条苍劲。字形结构上的避让、错落,疏密、轻重都堪称典范,早在三千年前就包含了中国书法中最朴素的审美因素。

2、散氏盘,又称夨人盘,周厉王时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盘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径54.6公分,底径41.4公分,内底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夨人交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和买卖贸易的重要史料。

46.15铸有金文的散氏盘

散氏盘篆书书法线条粗犷豪放,与同时期的篆书书法有较大不同。它的结字多是扁圆形,随势而生,生动活沷。章法上也无拘无束,被后世称为篆书中的草书。

46.16散氏盘铭文拓片(高清)

3、虢季子白盘,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周宣王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造型奇伟,工艺繁复,是难得的青铜水器精品。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盘内铭文8行111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之物,虢季子白因而作盘以为纪念。

46.17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所载铭文线条温润洒脱,文字结体严谨匀称,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已渐有小篆丰姿,整个作品章法空灵疏朗。

46.18虢季子白盘铭(局部)

4、毛公鼎,周宣王时铸成,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通高53.8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7千克。鼎为敞口,双立耳,三蹄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体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

46.19毛公鼎

毛公鼎铭文共32行,497字,是目前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最长一篇。铭文的内容主要讲: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

46.20西周毛公鼎铭文拓本

毛公鼎铭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

以上四件铭文国宝均为西周时期作品,其形态古朴,富有古典之美,是金文书法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篆书临摹样本。至于其他金文书法大家的优秀作品,网上资源很多,因篇幅有限,本文不再赘述,大家可自行查找资料。

46.21中华方块字魅力无穷

中国汉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虽历经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体的变化,可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特征和基本语法特征保留至今。中国古汉字体系一脉相承,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更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的中国书法艺术。希望未来的准大师们潜心其内,早日习得篆书古朴厚重典雅的内蕴之气。

(0)

相关推荐

  • 西周金文篆书《虢季子白盘铭》,是书法章法舒朗空灵的典型代表

    虢季子白盘 为商周时期的盛水器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晚清时期出土于宝鸡 其铭文为金文篆书 用笔清丽流畅,字形疏密避让 以及动荡的空间效果 是书法章法舒朗空灵的典型代表 对后世的书法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 ...

  •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四)——围观商人的衣食住行(上)

    夏商时期的文明程度是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多人在读夏商历史时总会有的疑问. 53.1河南鹤壁鹿台阁(仿商代鹿台建筑) 如果只看古代文献和文物图片,绝大多数人都会惊叹,没想到夏商时期中国就有如此高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二)--商朝的政治军事

    商王朝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其势力范围较夏朝扩大了不少,除了夏朝原有的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部分地区,又拓展至陕西.江苏剩余地区和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部分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三)--商朝的经济文化科教

    商王朝是我国第二个朝代,其社会性质仍是奴隶制国家,但商汤立国后吸取了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从而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奴隶制社会的生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七)--中国青铜器之殇

    青铜是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其本色为金色,古代又称'吉金'.青铜合金在漫长的岁月和不同的环境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呈现出青绿色.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件特殊的青铜器--呰鼎,其保存良好 ...

  • 甲骨文上的辉煌(八)--中国黑白陶器精品赏析

    '陶器'是伴随人类社会时间最久的手工艺制品,早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学会了烧造和使用陶器,极大提升了先民的生活质量,而从陶器中孕育出的瓷器甚至成为了中国在海外的代名词.陶器古朴.瓷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九)--汉字鼻祖甲骨文

    甲骨文,是盛行于中国商代盘庚时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古老文字,距今有3300多年的历史,因绝大部分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且文字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上,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中国青铜器之殇

    木雕鉴赏 快来加入我们吧!传播木雕木文化知识.普及木材鉴赏要点,以及最专业的木雕木匠工艺素材分享,全方位资源共享平台. 木雕鉴赏 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 ...

  • 第九届全国书法展:入展作品集(十)书法小...

    书法小知识:文徵明,字征明,本质聪颖但灵慧晚开,七八岁时还拙于言词.在其父亲的耐心教导和积极鼓励下,使得青年时期的文徵明结交了沈周.李应桢.祝允明.唐寅.都穆.蔡羽等人,在诗词文学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 第十届国展书法作品集欣赏(二十)书法小知...

    第十届国展书法作品集欣赏(二十) 书法小知识: 原文: 魏晋以来,作书者多以秀勍①取姿,欹侧②取势.独至鲁公,不使巧,不求媚,不趋简便,不避重复,规绳矩削,而独守其拙,独为其难,如<家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