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三试第一”的状元,有怎样的传奇人生?
商辂(1414-1486),明代名臣,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三试第一”(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用今天的话来说,从中考、高考到国家公务员考试,商辂都拿下了第一。不同于科举史上一些名列前茅者在仕途上的相对沉寂,商辂在成为明代状元后被立即授予重任,很快还升为翰林侍讲,给皇帝与内阁大臣讲授经典。
商辂
明史学者章宪法在其所著的《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一书中叙述指出,给皇帝讲书,并不轻松。“仪表首先要好,还要敬业,适时掌握讲座进度,动作完成得恰到好处。”商辂的讲授,既紧扣经典,又没有空谈故事和道理,而是注重古为今用,让当时的皇帝明英宗感到十分满意。
众所周知,明英宗统治的前期,大太监王振权倾朝野,很多官员不得不主动或被迫拜服。但商辂却根本没有去取悦王振。这也使得明英宗在被王振怂恿亲征瓦剌被俘,亲王振的官员受到清算,而商辂未受殃及。
明英宗
明英宗被俘,商辂、于谦等官员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拒绝接受瓦剌的敲诈,对战到底。瓦剌敲诈无果后,终于主动表示释放英宗,商辂又作为朝廷代表去迎接已经成为太上皇的英宗回京。明代宗(登基后的郕王)对兄长英宗十分猜忌,商辂在这种情况下尽力调解二人之间的矛盾。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商辂在被沿用一段时期后,还是被赶回家(相比之下还是幸运的,因为于谦等人丢掉了性命)。英宗驾崩后,明宪宗登基,召回商辂。商辂一度升任内阁首辅,终因宪宗宠信汪直、以西厂败坏政治而辞官。
于谦
商辂的“三试第一”可谓弥足珍贵。年少时的他即被认定为神童,一路遇贵人,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书中还引述了一则趣事,官员卢天泽的幼女卢满聪慧漂亮,被算命道士测算是“一品夫人”的命,所以,卢天泽去世前给夫人何氏交代不能随随便便让卢满嫁人。终于,当宣德九年(1434),商辂进入杭州府学就读时,何夫人赶快把女儿嫁给了商辂。这宗姻缘终究还是圆满的,卢满确实因此成了“一品夫人”。
当然,卢满有“一品夫人”的命,并不等于娶了她的人一定就能谋取官场中的一品位置。东汉末年,宗室重臣刘焉最初想去交州(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越南北部)避乱,但听人说益州(今云贵川三省,以及陕西省汉中等地)有“天子之气”后,就改求担任益州牧。刘焉的好友吴匡,有一个貌美的女儿吴氏,相面师说她“后当大贵”。刘焉大喜,安排吴氏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刘瑁。然而,刘焉本人在割据益州不久后就死了,他的儿子刘璋后来引进刘备帮助自己抵御张鲁,却被刘备谋夺了益州基业。此时,刘瑁已死,所以刘备就“接手”了吴氏为妻。所以,益州成就了帝业,吴氏也成了皇后,但都属于刘备,而不是刘焉父子。
刘焉
商辂在科举时代竞争最为激烈的浙江乡试中发挥出色,拿下了第一(1435年),但在随后的会试中虽连遭挫折。从乡试夺魁到会试、殿试称雄,这期间跨越了整整十年。《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书中解释指出,商辂作为浙江人,在科举会试中不可避免因分南北取士而受到一定的抑制。
明朝的南北东西各省,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因而浙江等文教传统大省的考生会受到抑制。书中指出,这种制度安排对于文教传统大省的考生固然有所不公,但在全国范围内却有着正面意义,因为这“为社会底层开辟了一条上升的通道,使社会阶层趋于垂直流动,不至于成为'高压锅’……在一定程度上普及文化教育,提高落后地区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平衡政治关系,乃至维护国家统一”。明朝分南北取士的先例,延续至今。
《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这本书分为两条主线,一是商辂个人成长和官场经历,叙述了这位明代名臣、“三试第一”人杰的璀璨人生,二是中国科举史的通俗化、趣味化解读。
比如,书作者在书中还以“复读生”、“考前解压”等现代词汇来解读商辂的个人经历。又如,科举在明朝发展为八股文,并因此饱受恶评——书作者指出,其实,“'文盲水平’的朱元璋,对科举制度的设计完全是专业级的……八股文不是迂腐、守旧的代名词,而是深刻得让人望而生畏。”书中解释说,科举文章程式上的硬性规定,具有合理性,一是通过高难度的规定动作,检验考生的真才实学,二是便于评判,强化试卷的客观性,防止考官因个人喜好随意定分。
所评图书:
书名:《文状元: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
作者:章宪法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