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风光半生孤独赴死,还是成为庸碌却幸福的无名氏?
活过了九十岁后/一天/又一天/是多么的清新/多么的可爱。 拂过脸颊的风/朋友打来的电话/以及/来看望过我的/好心的人们。 一切的一切/都给了我/无穷的生命力。
这是日本老人柴田丰在自己的处女作诗歌集《人生别气馁》中的诗句,出版诗歌集时,柴田丰已经98岁了。
柴田丰在面临坎坷人生时,表现出的乐观豁达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存在,但现实里,大部分人在直面衰老与死亡时,并不会表现出柴田丰这样的坦然,相反,他们恐惧未知,对不知何时会到来的死亡感到不安。
改编自契科夫短篇小说《没意思的故事》的影片《老人日记》,就以一位得知自己还有不到1年生命的老人视角,讲述了人本能的对死亡的畏惧,以及在不断反思过往时产生的心理变化。
01. 无论你是谁,死亡与衰老面前人人平等
尼古拉是一位刚过古稀之年的生物医学领域教授,有着非常瞩目的过往。在顶尖行业杂志发表论文,任职于高等学府,同事关系和谐,有着相对年轻的妻子和即将成年的女儿,通过科研成为人生赢家的范本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可是有一天,尼古拉发现了自己身体的异样,去医院寻求帮助后更是确定了自己的猜测。他得了癌症,还有不到一年的生命。秉持着对学生的负责态度,这位老教授体面地向学生说了告别,但,却向所有人隐瞒了病情。
死亡的恫吓,并没有因为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就对他手软。尼古拉和所有人得了绝症的人一样,即使没有危及生命的病情指征,也还是担心自己随时会死去。
不只是疾病带来的影响,年过古稀的尼古拉身体也开始自然衰老,安稳的睡眠渐渐成为一件奢侈品,难以入眠,且容易惊醒,大量的时间可以让自己胡思乱想。
开始思考自己过往的人生。在尚且年富力强时,一心想着多写些学术论文,多做些研究,然而到了暮年,前妻留下的继女与现在的太太互不搭理,而现在的太太也成了喋喋不休的中年阿姨,15岁的女儿常常与母亲发生争执,家里要么一片寂静,要么就是母女俩的争执声。
尼古拉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不应该一门心思只顾着工作,而忽略了家人间的关系。他开始不断地质疑自己,并为自己在死亡面前的怯懦感到羞耻。无论是对生命奥秘了如指掌的科研工作者,或是目不识丁的下里巴人,在死亡来敲门时,都只是自然规律面前,被迫选择逆来顺受的普通人。他们会害怕,会恐慌,会为逐渐对身体失去控制感到不安,也正是对生命的留恋,才足以证明活着的可贵。
02. 时间赋予人各种标签,却唯独忘记在他人印象里,加上“老人”这一条
尼古拉70多了,得癌症了,出门渐渐需要拿拐杖了。
可是在妻子眼里,他依然是那个可以在讲台上讲讲课,就能维持全家优渥生活的顶梁柱;继女眼里,他依然是那个困难时刻,可以给出自己建议的人生导师;在女儿眼里,他还是那个当自己捅了篓子,可以驾车大半天来给自己收拾残局的超人;在同事眼里,他也依然是那个可以与之争论教学观点的资深前辈。
一辈子的兢兢业业,在70 的年纪,他有了那么多的标签,可是,身边的人却选择性地忘记,尼古拉已经是个老人了。
明知道丈夫睡眠不好,妻子会几次“不小心”地吵醒尼古拉,然后趁着尼古拉醒来的时光,开始新一天的抱怨;继女卡迪亚在安于现状和发展演绎事业但天分不足之间徘徊,一次次的找到年迈的继父,渴求继续给自己的人生加以指导;青春叛逆期的女儿总是当着父亲的面,对母亲的唠叨反唇相讥;年轻的同事向已经不再教学的尼古拉炫耀学校的新闻,并以近乎怨毒的口吻冲击老教授的价值观。
难道这些人,真的看不到尼古拉已经是个老人了吗?
他睡眠不好,常常在书房里睡着;他去家附近的林子转转,也要带着拐杖;他胸腔疼痛时,会忽然一言不发,这个得了癌症的老人,明明没有刻意掩饰老态,但他一次次无意的示弱,却被家人选择性的忽略了。
人总是选择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对自己不乐意知晓的事实选择性失明,于是,尼古拉的心渐渐冷下来。他依然思考过往,但却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变得冷漠,冷漠是灵魂的死亡。
03. 没有生活地活着,几个月会比一辈子更难熬
“我不信上帝,我后悔了”,影片的最后,尼古拉的旁白说。
这种后悔并不单纯是因为宗教信仰的缺失,带来的无以寄托,更多的是年轻时为了争名逐利忽视家人,导致的晚景孤独的反思。
因为忙于学术研究,他错过了大女儿的辉煌,也错过了她的失意;因为一门心思只想着工作,他忽视了妻子的微妙变化,所以猛然有一天,他发现那个曾经的热情活力的小女人,早已变成了一个喋喋不休的更年期大婶。
“当你缺失了这种比人生所有偶然都更为强大的东西时,一场疾病就能把你打败”。所以,当卡迪亚来跟尼古拉告别,并最后一次向他征询建议时,尼古拉终于袒露了自己的脆弱。这位辉煌了一生的老人,终究被疾病打败,他再也不能满身正能量地劝女儿要积极乐观。失去了寄托的尼古拉,余生只剩下了等死,而这几个月的时间,会比一辈子的时间更难熬。
年轻的时候,总想成为别人口中有一堆头衔的名人,年迈看清世事后,才发现做一个谁也不是的无名氏更让人高兴。
最终,影片以尼古拉孤零零的站在雪地里的画面收尾。尼古拉终究没能向继女问出她是否还会来参加他葬礼的话,虽然她一转身他就后悔了,但他依然保持了缄默。
死亡的主题,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最后一课》中,92岁的玛德琳为了维持生命最后的尊严,选择安乐; 《教授》中,查出绝症后转性纵情生活的教授,选择离开亲友独自面对死亡;以及《老人日记》中,半生光辉的尼古拉,最终也没向家人说出自己患病的事实。这些故事的主角,无一例外地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守住为人的体面,死亡本身在这种抗争中,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生命之旅中,活着不是重点,活色生香地生活才是终极目的。人间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