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识小|“二月二,撑腰糕”

“二月二,龙抬头”,江南民众又称之为“春龙节”、“青龙节”的,作为靠天吃饭的农业民族来说,雨水对于庄稼的丰歉至关重要。人们年复一年的欢庆“春龙节”,有天文学意义上的认知,更有敬龙祈雨的感念,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非同小可。每到这一天,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吃龙须面,剃龙头,听“龙抬头”传说,看“龙抬头”星像……各种习俗丰富多彩。

记得小时候住在徐家汇,每到这天,一家人欢天喜地围着餐桌,吃着又长又细的龙须面。中午吃好饭,母亲就叫父亲带我一起去理发,“剃龙头”嘛。一般的剃头店里,人声嘈杂,排队等候的人特别多,轮到父亲与我,大概要等几个小时,说句实话,那排队的时光蛮难熬的。那么多人,都挤在那一天剃头,等于排队给剃头师傅送钱,既然知道质量不好,也要等啊,按照我母亲的说法,这“剃龙头”能带来一年的好运气。近几十年来,剃头店纷纷改名“美容美发店”,发放会员卡一类的花花肠子,实在难以恭维,时代变迁,不说也罢。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津头(小河岸边或指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细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给我们描绘了江南春日的美景,清代苏州人蔡云撰《吴歈》写道:“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好像第一次将“二月二”与“撑腰糕”联系起来,清人许锷讲得更具体了:“新年已去剩年糕,饱啖依然解老饕。从此撑来腰脚健,名山游遍不辞劳。”(《撑腰糕》)实际上,所谓“撑腰糕”,就是将过年剩下的隔年糕切成薄片,放在油锅里煎着吃,老百姓认为二月二吃了这种糕,可以强身健体,避免腰疼。

当男人们在剃头店里排队等候剃头时,贤惠的女人在灶批间里忙碌,给全家人煎一份“撑腰糕”。“以隔年糕油煎食之,以求腰板硬朗,耐得劳作”,实际上就是全家人吃一份“油煎年糕”,故晚清有竹枝词云:“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娘少细腰”。

传统年代过年,年糕不能不吃,于是郊区农家一般都是磨糯米粉自制年糕,市区居民多数人家凭票供应,那个年代年糕精贵,只是过年下汤圆时,放入一些切好的年糕片。等到过了年,年糕还有多余,到二月初二日,家主婆用喷香的菜籽油,用文火煎,直煎得外表香脆,内里糯软,甜香四溢,也有的在年糕片上打一个鸡蛋,一起煎得两面金黄起锅,倘若再蘸一些白糖,真是一份很不错的美食呢。随着天气暖和,有的人家储存的年糕上长出了白毛,一般也舍不得扔,老妈妈拿起刷子,端盆清水,将长毛刷去,实在洗不掉的霉斑就用刀切掉。

“撑腰糕”就是与“二月二”对应的“春龙节”中的一个食俗。大家知道,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北方人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谓“食吃龙”,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反映了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敬。那么,“撑腰糕”与龙有什么联结呢?说起来也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天下久旱,百姓苦不堪言,掌管天河的玉龙动了恻隐之心,向人间喷雨。惹得玉皇大帝大怒,将玉龙压在山下。人们为了报答玉龙的救命之恩,怕玉龙被压坏,便做了一块很大的糯米糕撑在玉龙的腰下。玉龙获救返回天庭后,为答谢天下苍生,将撑腰糕分给大家吃。人们吃了撑腰糕后,力大无比,可以承受最忙的农活和人间的烦难之事。

一碟米糕,也是生活传承中的记忆。

(载《新民晚报》2021年3月14日“夜光杯”)

2021年3月14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0)

相关推荐

  • 平讲平说2520期:二月二龙抬头,除了剃头理发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民俗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520期#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据说在这一天,5点之前早起,可以吸龙气.踩龙头,接下来这一年都能够龙马精神.龙腾虎跃.好运连连.所以我特意起 ...

  • 风土识小|话说小塘菜

    葱葱绿绿的江南菜地 与几位东北的朋友一起吃饭,他们为了表达盛情,总爱说来几个"硬菜",我一听就乐了,"硬菜"者何?是否还有"软菜"?&quo ...

  • 风土识小|“扳倒井”酒话

    山东"扳倒井"的传说 不久前,我的一位学生,也是很一位很干练的后生,说要请我喝酒,我开玩笑地对他说,早年服役,在队伍上听得一段顺口溜:"一般不喝酒,不喝一般酒,喝酒不一般 ...

  • 风土识小|“文武之道”四川路

    1950年代的上海四川北路商业街 四川路,特别是虹口区辖的四川北路,是上海非常著名的马路之一.解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四川北路是上海市民的购物宝地,"走走看看南京路,买卖还在四川路" ...

  • 风土识小|廊下版画识“青檐”

    生气勃勃的廊下青檐版画艺术中心 廊下青檐民宿 对我来说,去金山区廊下镇参观学习青檐版画艺术中心,心仪久矣.这次总算如愿了. 人们常说上海滩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诚非虚言.即使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临界的廊 ...

  • 风土识小|吕巷访古

    金山吕巷镇的蟠桃名闻遐迩 前些时日,我去金山区吕巷镇访问,回来我就写下了"吕巷访古"的题目,不是我"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上海周边的古镇,如同珍珠一般,需要以历史 ...

  • 风土识小|百年两幅画 今昔两重天

    百年前沈泊尘艺术创作旧影 适逢盛世修志,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在纂修<精武志>,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并做一些工作,倍感光荣与荣幸.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史,如同一场昂扬激越的交响史 ...

  • 风土识小|姑苏繁华运河情

    苏州城外古运河上扬起风帆的舟船正在前行.据<亚东印画辑>1926年8月出版 有人说过"白发苏州",意谓苏州城历史悠久,如同"白发老翁",我以为此话只 ...

  • 风土识小|“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代绘画<清明戴柳>图 今年清明节前,承蒙上海市公共关系研究院.台湾章亚若教育基金会.陕西省榆林市清明文化研究会等主办单位盛情邀请,出席了"第八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 ...

  • 风土识小|一部浓缩的中华民俗史

    新版<事物掌故丛书>书影 庚子年末,上海辞书出版社依据较权威的古籍版本,校对查证原文,花费许多功夫,编辑出版了杨荫深先生<事物掌故丛谈>的"校订本".我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