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的你,是这世上最美的花
城市越来越大,房子却越来越小。
物价越来越高,收入却越来越少。
买的书越来越多,能读进去的却越来越少。
微信朋友越来越多,可以聊天说心里话的却越来越少。
是什么让我们身心浮躁?虚荣、攀比、不自信、能力不足却不肯上进?还是因为我们太在乎去肯定自己?
最近一直疲于奔命,很想肯定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有德行的人,被人尊重的人,结果,我啥也不是。
突然想起小时接受的教育是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好像无一成功。而近年来中小学校推行的是“德育”,当然是在智育之后,体育之前。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整个学校教育。从入学开始,思品课就跟随孩子的十年学生生涯,肯听得进去的,少之又少,效果相当不明显。越来越多的熊孩子,虽然背后肯定有一个熊家长,可是也间接证明了德育的不可靠性。
为什么要推行德育?因为人性是自私的,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从我们的自然属性来讲,人就是缺德的,所以才要建造与加固德行。
蔡元培老先生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他将美育定义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就是美感教育,所谓“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
塑造全面完整的人,正是美育的宗旨。
如果人人认识美,懂得美,知道什么东西是美的,艺术、言行、举止,那么德行的种子就慢慢播种、发芽,何愁这个世界不美好呢?
我一直认可这一点,希望身边人也懂得美、爱美,不仅是衣着、打扮、谈吐,行为,还有他们的家、他们的办公室,他们的一举一动,但凡给人以美的感受的,他们的德行必然不差。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马斯洛理论,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最高等级的自我实现就是审美的需求。
但凡懂得了美、感受到了美,你的心就会得以满足与安慰,对这个社会回馈以温柔与爱。
最近闲翻历代名家油画集,一直很喜欢这幅由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克林姆的《吻》。
在正方形的作品中,一对紧密相拥的恋人,身体纠缠,面容陶醉。在传统的油画上覆盖的金箔,整幅作品有种阳光下灿烂的美。初次遇见,已是震惊。这一定是世界上最贵的爱情。
你看,哪怕观赏了无数的艺术品,我的骨子里依旧是个穷人,爱财如命,见到什么都要折算成人民币,想着是否可以拥有。
曾经在旧金山的艺术馆、洛杉矶的博物馆,意大利的各大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看了不少的惊世之作,更让我震惊的却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一群群的未成年的孩子,在老师、家长的带领下,静静地观看作品,或者临摹写生。
我想,美的熏陶、传承就在这静默的观与摩之间完成,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对世界、社会、人类文明的传承、进步,都会有更好的奉献吧!知道美、懂得美的人,当然会明白什么叫礼貌、德行。知道又去犯错,心里会有负疚感吧?
当你明白一朵花、一株树、一片瓷、一樽壶的美,当你懂得山川河流的珍贵,你就不会无端去改变它,毁灭它,那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更温柔。
期待美的感化,美的熏陶
美的浸染,美的传承。
愿亲爱的你,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