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父母会把孩子养成“仇人”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说到仇恨,无非两种。
一种就是最开始关系很亲密,但后来发生了一些无法解决的事情,使人怀恨在心,便老死不相往来;另一种是对方做了些让你无法原谅的事情。
其实,那种
因爱生恨、爱恨交加的仇人,最为诛心。
你知道吗?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也会有仇恨,他们甚至会互相谩骂殴打,这到底是为什么?把孩子养成了“仇人”,是种可悲,然而很多人身在其中却不自知。
三种父母,会把孩子养成“仇人”
一.过于严厉的父母
举个比较知名的例子,娱乐圈中
吴绮莉和吴卓林,是公认的以仇人方式相处的母女。
吴绮莉不可能不爱女儿,甚至可以说爱女儿爱到疯魔,吴卓林9岁前,她上厕所都要抱着,但她也自称是个“疯妈妈”,孩子必须教,还必须害怕自己。
她的严厉表现在哪些事情上呢?比如让孩子双手举起厚重的《辞海》,罚站两个小时,只要有些懈怠就会挨打。女儿不愿意睡觉,就让她不断抄写“我不睡”,果真一直熬到凌晨五点。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女儿,心理上存在诸多问题,还多次割腕,但吴绮莉根本不重视,甚至觉得只有经历这样的痛,女儿才能长记性。
没办法,为了报复自己的妈妈,吴卓林也
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她一度离家出走,还报警抓母亲,退学、抽烟、喝酒、割腕自残……
可能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如此极端,但也是如此表现,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毫无尊重,打打闹闹甚至拳脚相加。
二.用“为你好”精神绑架的父母
家长最常说的话,肯定有句“为你好”。
孩子做错事,严厉纠正是为你好;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是为你好;不管做什么都要事先征求同意,这种为你好……
这句话就像孩子的负担,好与不好的标准,孩子不清晰,
但心底里愿不愿意他很清楚。
看过一部电影叫《狗十三》,年纪大了还是忍不住哭,这是太多人成长中的真实写照。
电影的主人公并非小狗,而是正值青春期的13岁少女李玩,她的父母为了隐瞒已经离异的事实,就买了只小狗作为补偿,李玩也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和爱都倾注在这只小狗身上,从此跟着爷爷生活。
可万万没想到小狗有天走丢了,李玩的情感诉求一下子被激发,却由于家人不理解,引发了一系列的情感纠葛。
狗走丢了,爷爷奶奶并没有及时关注,而是重新给她买了一只狗,认为这就是安慰。可她的情感诉求,从来没有人懂,大人们都很强势,
想当然地为她安排一切。
知道李玩偏科,爸爸擅自改了她的兴趣班;从小到大她都对乳糖不耐受,可奶奶仍要求她喝奶,结果出现过敏反应。
很多家长的“为你好”,都在破坏孩子心里的规则,家长更急于解决问题,而不是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
“为你好”成了孩子心里的一把锁,
让她没办法敞开心扉。
三.无原则溺爱的父母
难道爱也有错?是的,有时没有原则的爱,会让孩子丢掉边界感,做事情没分寸。
更重要的是,无原则的溺爱,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地透支家长对她的爱,欲望成了无底洞,越来越难填补。即便自己真的做错了事,也会把做错的原因抛给家长,家长也自愿接受孩子的甩锅,因为太爱了。
但这样的爱,
更像是“毒药”,侵蚀孩子的身与心。
同事的朋友是个高龄产妇,要这个孩子不容易,因此百般溺爱。这次高考成绩不理想,只是唠叨了几句,结果居然对她大打出手,大家都唏嘘不已。
别总把孩子放在心尖上,一旦扎出窟窿很难弥补。
现在很多成年人对父母心存怨恨,甚至不惜自暴自弃也要和家长对着干,基本都是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造成的。
爱孩子可不是放纵孩子的借口,
有原则是最基础的,告知孩子他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符合社会规则和交往规则。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不要一不小心就把孩子养成了“仇人”,理智且有原则,孩子才会敞开心扉,成为更好的自己。
爱也要技巧,才会温暖坚定,请别伤了孩子也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