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作家‖【难忘的高中时光】◆徐树强
作者简介
难忘的高中时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1980年9月跨入临淄七中(现为临淄职业中专北校)的大门,到现在转眼已经四十多年了。但那段难忘的高中时光,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我自幼偏科,文科好,理科差,文科中又以语文为最好。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语文考试每次都是班里前五名。作文多次当作范文在班上诵读。在小学四年级时,我的作文差点被选入全市小学生作文选。我能进入高中学习,可能是文科成绩好起了主要作用。
入校报到后,我分到了十一级四班。班主任是李永祥老师。李老师当时有四十多岁,面色黝黑,不苟言笑。在班会上,简单的介绍了学校情况后,李老师为我们立下了“约法三章”:不准随便出学校大门、不准随便回家、不准随便缺课,有事要请假。课后,同学们都说这是给我们个“下马威”。
我们的宿舍在学校最后一排房子,那时还没有床,睡的是土炕,空调、暖气就更不用说了。冬天只有教室里生着炉子,宿舍里连炉子也没有。冬天冻得实在坚持不住了,一天晚上,在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到朱家砖厂偷盖土坯的草苫子,铺在褥子下面取暖。我们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可是,一回到学校,就被张明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张老师铁青着脸,问我们做了什么坏事,让我们从实招来。见事情已经败露,我们只好和盘托出。张老师狠狠地把我们剋了一顿,并让我们写了检查书,这是我上高中期间唯一受到的一次批评。
那时住校,每周六上午回家拿“干粮”,下午返回学校。周六这天,母亲便早早地准备好一包袱煎饼和一罐头瓶子咸菜,这就是我一周的吃食了。每天用网兜将煎饼或窝头拿到食堂里馏馏,开饭时,值日生从食堂打回一桶开水,往往不到宿舍,开水就被早就等候多时的同学们一哄而上抢光了。那时,煎饼、窝头、咸菜是主食,只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才可以隔三差五地花上二三毛钱,到食堂买份菜吃,这让其他同学们很是羡慕。当时,我曾暗暗发誓:等以后有钱了,一定买上五毛钱的油条,吃个够。
由于“文革”刚结束不久,学习抓得还不紧,学校又在农村,当时学校还有个农场,种着几十亩地,春耕、夏种、秋收全靠学生来完成。各个班轮流到学校农场参加劳动,一干就是一周。一次,秋天收玉米,正赶上我们班参加劳动,老师让家中有小推车的学生回家推车子运玉米,我家离农场有十几里路,当时个子又小,甭说推玉米,就是推着空车子都很吃力。当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推着车子赶到学校农场时,同学们早就把玉米运完了。
有付出就有回报。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每个学生毕业前可以在食堂免费吃一周白面馒头,这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很高的“待遇”了,惹得其他学弟、学妹们很是眼馋。
每到毕业季,是同学们难舍难分的时候。入学第一年夏天,我参加了一次上一级的毕业典礼,当毕业班的学生排着队入场时,纷纷向在场的师生们抛洒糖果,有的眼含热泪,有的已泣不成声。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开始为我的前途考虑。由于学校在农村,教学质量不高,考大学基本无望。于是,父亲不得不忍痛割爱,刚过五十岁就办理了退休手续,让我顶替接班。我也提前半年结束了高中学业,告别了熟悉的校园和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走上了工作岗位。那一年,我刚十六岁。
如今,已步入中年之列的我,仍不时想起那难忘的高 中时光,那一年多的高中时光像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前进 的路,在我人生⻓河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我要说一 声:谢谢你,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