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息香到百草枯——浅谈极性反转(阴离子篇)
极性反转(polar inversion)是有机合成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在离子型反应中,C―C键形成是电子由富电子物种流向缺电子物种,当两个物种均是富电子性的、或均是缺电子性的时候,只有改变其中一个物种的电性,才能成键。当物种的电性发生根本上的改变,由富电子变成缺电子,或由缺电子变成富电子时,我们称该物种发生了极性反转。
最典型的极性反转的例子就是苯偶因(Benzoin)缩合了,利用氰基负离子,使得醛酰基碳原子具有亲核性,经历缩合过程。最后,氰基离去,重新进入催化循环。
以此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极性反转的过程。下面的图片分别是苯甲醛的HOMO,LUMO和氰基苄醇阴离子的HOMO,LUMO。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看到,碳原子从sp2杂化变为接近sp3杂化,之所以说接近是因为同时存在一个负电荷在氰根的共振式。可以看到,氰根的作用是稳定了负电荷,而这种作用就体现在原先被羰基吸走的电荷成为了稳定因素,而原先呈正电性的碳原子反而补偿了更多的负电荷。
而从分子轨道来讲,原先存在一组正交的HOMO和LUMO,在形成四面体后,更多的HOMO集中在氰基和所连的碳原子上。这意味着,原来的醛基碳原子具有相当强的亲电性,然而,氰基加成之后,显示极强的亲核性。
最早的狭义极性反转就是上面提到的醛基的亲核性,严格地说,氰醇的亲核性。这是由于醛基氢原子难于转化,用吸电子亲核试剂相连的办法,可以得到相当稳定的碳负离子。极性反转不止于此,下面是著名的农药百草枯的合成路线。注意到,这里用氰化钠完成了吡啶鎓盐的偶联。
吡啶的LUMO在之前的文章《杂环化学笔记》里面已经给出了,其鎓离子影响并不大。事实上,吡啶的4-位是亲电的位点。但是,和进攻醛基原理相同,氰基稳定了吡啶4-位的氢原子,使其离去产生负离子,具有相当的亲核性。
同样的反应机理也出现在氮杂环卡宾的反应中,和氰根相似,氮杂环往往可以稳定碳负离子,从而反转醛基的电性,这种过程还可以通过双键传递,从而形成Michael的产物。
下一篇我们将详细介绍阳离子型极性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