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伟:浩然仍然是浩然
阅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现代人沉迷于手机阅读,一部手机收藏了许多新武侠、闪婚、盗墓传奇之类,打打杀杀,爱恨情仇,让他们读的如醉如痴,不亦乐乎。
无独有偶,手捧书本潜心研读者不只是教授、学者,还有普普通通的农民朋友。一次,我在社区花园漫步,正赶上午休时间,发现被临时雇来为花园锄草剪枝的农村打工者,三五个人挤在一起阅读厚厚的小说书,读得那么专注,读得如醉如痴。书本已经陈旧,书页翻卷残破,我出于好奇,挤进了乐读堆里。讨来一看封面,不是武侠,不是盗墓,而是一本夹满了树叶书签的长篇名箸《艳阳天》,还有一本更旧的《金光大道》。我感概系之,又想起了作家浩然,这个被农民朋友记在心里的好人!
浩然,一个被当代人逐渐淡忘了的作家。浩然是一个文学天才和让人费解的“神话”!
浩然没有高学历,他只是一个读过三年小学的农家子弟,后来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浩然在上世纪的50年代,以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一鸣惊人,此后一帆风顺,发表了许多中短小说,备受世人瞩目。文革中创作了《金光大道》、《艳阳天》两部反映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受到江青的接见而红极一时。虽然占尽风光,但也因此给自己埋下了倒霉的隐患。
随着“四人邦”垮台,他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接受最为严厉的审查批判。组织经过审查,还了他应有的清白。他自己也坦然的说,在那个特殊年代的十年浩劫中,他从未参与陷害别人的勾当,所以问心无愧。后来被作家们民主选举,他当选为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兼《北京文学》主编。
浩然走出“文革” 阴影,不再热衷于荣誉和头衔,而选择了离开北京回到河北三河老家专心创作。他把自己的三河居所命名为“泥土巢”,创办《苍生文学》杂志,成为乡土文学创作的“策源地”,帮助和指导了全国不少创作者圆了乡土文学梦。
无情的岁月让浩然日渐衰老,白发苍苍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农村老人。浩然想往过平淡的生活,与世无争安度晚年。可还是被命运捉弄,患上脑梗塞和老年痴呆症,以至成了失去意识的植物人。
浩然活到76岁就离开了人世,他所代表的一个时代的文学也宣告结束。但在中国文学艺术界,浩然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褒贬不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如何给这位著名的文学大家定位,以公正公平的态度来评价他在中国乡土文学创作上的杰出贡献,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我相信历史是公正的!在我的印象里,浩然是一个纯朴的可爱的农民,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浩然!
作家浩然仍然是浩然,谁也取代不了他在广大农村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2017年9月15日于北京,文中插图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士伟,1939年生于甘肃陇南。60年代加入中国作协为会员,曾以鲁婴、峙巍、欣秋等笔名发表小说、散文、戏曲电影剧本,偶写文学评论。中年后专门从事文学艺术理论研究。现已退休在北京养老。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