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龙:我看《摔跤吧,爸爸》
读本文前,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我用心做,您免费看。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母亲节这一天,朋友圈的一个朋友说母亲节要带从未进过影院的母亲去看场电影,看的电影却是《摔跤吧,爸爸》。当时就觉得朋友有点冷幽默,认为《摔跤吧,爸爸》就和《奔跑吧,兄弟》类似,也就是给大家制造点娱乐,带来点笑声。
晚上看到另外一位朋友写的一篇《摔跤吧,爸爸》的影评,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原来《摔跤吧,爸爸》和《奔跑吧,兄弟》截然不同。它是一部取材于真实故事的励志片,当时就决定要去看一看这部电影。当我禁不住几次三番泪水涟涟地看完定这部电影时,想说的话太多了。
我看电影向来不怎么关注影片的票房有多高,是哪位明星主演的。我侧重于影片是否有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能否引起观众灵魂的震动,演员能否把故事里的情感演绎出来,能否演绎到位,表演能否拿捏得恰到好处。《摔跤吧,爸爸》就是这样的一部好电影。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一位拿过全国冠军的印度摔跤运动员,由于家庭和生活的迫切需要,他停止了他的运动员生涯,但是他对摔跤的热爱,他对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从未间断,没有拿到世界冠军,没有让印度人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成为他一生的遗憾,也是他永远也实现不了的梦想。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
马哈维亚渴望有一个儿子来子承父业,实现他未实现的梦想,让印度国旗飘扬在世界的上空,让印度国歌奏响在世界的云端。可是上天仿佛有意义在和他作对,偏偏接二连三给了他四个女孩儿。他对孩子也是极其喜爱的,只不过他的梦想不再那么蠢蠢欲动,跳动的梦想的火焰几近熄灭。
孩子一天天长大,虽说是女孩子,却长得壮壮实实,颇有力气感。两个女孩子不甘于别人的欺负辱骂,竟然把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让人家家长找上门来。当两个孩子以为她们的父亲要好好教训他们一顿的时候,没想到父亲却问她们是怎么把那个男孩子打败的。两个孩子把打架的细节比比划划描述了一番。父亲竟然开心地笑了,因为他发现两个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一种摔跤的天赋,他那一颗怀有梦想的心又复活了,几尽熄灭的火焰又被重新点燃。
尽管妻子顾虑重重,尽管妻子心疼两个女儿,马哈维亚还是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求妻子给他一年的时间,他要培养大女儿吉塔和次女古比塔摔跤,他要把女儿送上世界冠军的宝座,于是他对女儿开始了残酷的魔鬼式训练。
每天早晨五点他就把女儿从床上叫起来跑步,进行体能训练。 定好的训练量,从来不因女儿的不堪忍受与苦苦哀求而减少丝毫。当体能训练到一定程度时,经济条件的限制使他不得不亲自在自家地里开辟了一块摔跤场地,每天在泥土里摔呀,打呀,滚呀,爬呀。十几岁的女孩子正好是爱美的年龄,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喜欢画画妆,喜欢戴些首饰,喜欢吃吃零食。可是冷酷无情的马哈维亚为了女儿的前程,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国家的梦想,硬生生的把孩子的这些天性,通通剥夺多了。就连两个孩子最喜欢的长头发,也在泪水涟涟的哀求中被剪掉了。被泪水淹没的两个孩子对自己的父亲的所作所为有些难以理解,一些恨意也在悄然而生。
这时我听到旁边的观众悄悄说道:“为了自己的梦想,剥夺孩子的童年,这样的父亲未免太残忍,太霸道了。”两个孩子也由于对父亲的不理解,想尽各种方法来抵制父亲的高压训练。直到她去参加一个女同学的婚礼,这个女同学十多岁就匆匆外嫁,女同学对她俩说:“你们讨厌你们父亲的强势。可我真羡慕你们能有这样的父亲。他是为你们着想,为你们将来的人生着想。而我,父亲,母亲为只是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从不顾及我的感受,小小年龄,就把我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从此我的生活就与我碗瓢盆为伴,我的人生就是男人的性机器和繁殖工具,再也没有自己的生活,也不会有自己的梦想,更不会有我自己的人生。你们的父亲就是因为不想你们步入我的后尘,不想让你们按照传统印度女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想让你们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人生,才这样激励你们,严格要求你们……”
小伙伴的一番话触动了两个孩子抵触的心灵。让她们自己意识到父亲为什么训练她们摔跤,为什么对她们要求那么苛刻时,她们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激发了,再也不用父亲叫他们起床,再也不用父亲催促。等父亲节来时他们已经奔跑在训练的路上了,严厉的父亲露出了欣慰的还有些心疼的笑容。
剥夺孩子的童年似乎有些残忍。可是细想一下,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你不比别人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也是做不到的。即使你有这方面的天赋,不刻苦锻炼不付出百倍努力,终究也会平平庸庸。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笔下的的方仲永不就是这样吗?还有著名钢琴演奏家朗朗 ,他有弹钢琴的天赋 ,但如果不是爸爸每天逼他练琴,偷懒时被爸爸打的手肿,朗朗能有今天的成功吗?现在说起来,朗朗感谢爸爸的辛勤付出,感谢爸爸的苛刻要求,可在当时他的抵触情绪也不少啊,甚至为了逃避弹琴不惜故意把自己的手弄伤。他每天的练琴时间比别的孩子多出多少倍只有他自己和爸爸知道。所以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朗朗有这样的好爸爸,吉塔和古比塔也有这样的一个好爸爸马哈维亚。两个孩子的摔跤水平越来越高,马哈维亚就想带两个孩子参加摔跤比赛,让她们见见世面,当然先是从非正规的摔跤比赛开始。然而在当时的印度女孩子练摔跤是少之又少就更不用说参加什么比赛了。报名时就遭到了拒绝,为此马哈维亚还和工作人员差一点就动了手。后来举办方为了吸引观众增加收入,才勉强同意让吉塔参加比赛,越来越多的观众是为了看一个女孩子和众多的男人摔跤而来,大多数是看热闹的心态。没想到的是,吉塔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第一次参加比赛,打得非常漂亮,毫无畏惧之心。虽然没有赢到最后但得到的奖金比冠军还要多。大家都觉得这个女孩子非常了不得。
这次比塞仅仅是吉塔比赛生涯的开始。吉塔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的站在领奖台上,直到站到全国冠军的领奖台上。按照惯例,吉塔要被送住印度国家体肓学院接受更系统,更规范的训练。父亲有些不舍,又有些担忧,还有些无耐,把古塔送到了国家体育学院,他想对国家教练说一说古塔的具体情况,却遭到教练高高在上的蔑视和冷言相拒。
新的环境,新的训练方式,开阔了古塔的眼界,思想上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没有了父亲的约束,在同学的影响下,吉塔开始留起了长发,任意地吃起了零食。教练的训练方式,让她对父亲以往的训练方式产生置疑。回家探亲时,父亲对她的变化有说不出的不满,还有深深的忧虑。当父亲训练妹妹时,吉塔竟然指出父亲的训练方式不怎么实用,也过时了。妹妹对姐姐的表现,也是深为不满,吉塔和父亲不欢而散。
吉塔接下来的比赛连连失利。而马哈维亚用自己的训练方式把妹妹古比塔她也送上了国家冠军的宝座,这也意味着他也要把古比塔送入国家体育学院。情绪低落的吉塔在妹妹的耐心劝解下,终于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对父亲的曲解,意识到父亲始终是爱自己的。吉褡毅然剪去留起来的长发,鼓起斗志,除了参加教练的正常训练,还要参加父亲特意为她和妹妹打造的特殊训练。因为马哈维亚觉得国家教练对吉塔的训练方向欠妥,吉塔擅长主攻,教练却让她以训练防守为主。
超负荷的训练,滴洒不断的汗水,终于迎来吉塔进入英联邦运动会女子55公斤摔跤项目的入场券。从资格赛到进进入决赛,每一场比赛,马哈维亚都坐在观众席上观看女儿的比赛,一个眼神儿,一句提示,都成为吉塔比赛动力的源泉。一场场的比赛,让吉塔有惊无险或化险为夷,愈挫愈勇,愈战愈勇,一举闯入决赛。
真正的决赛开始了,而教练却居心叵测,使用小伎俩把马哈维亚关了起来。吉塔进入赛场却没有发现父亲熟悉的身影,不禁有些失落,失望和担心。对手的强势与强悍,容不得吉塔有半点的掉以轻心,吉塔先发制人,连连得分赢了第一局。可是对手也不甘示弱,再加上吉塔对父亲的担心分神,对方板回一局打平。决胜局的比赛惊心动迫,对手苦苦相逼,连连进攻,成功领先四分,胜利在望。吉塔胜算的机率越来越小。还有22秒钟的时间,吉塔的脑海中瞬间闪过父亲训练她们时的情景,父亲把她和妹妹推下水,让她们自己想办法爬上来,父亲说:“我不可能每一次都来救你,我只教会你最基本的打法,置于具体地怎么打必须得靠你自己。
吉塔顿时机灵一下恍然大悟,面对对手志在必得的以防守来拖延时间,她巧妙地迂回着,瞅准对手万霎那间的松懈,双手抱住对手的右腿,用尽全身的力气,在最后的4秒钟,孤注一掷地把对手从自己头顶上后翻过去,强有力地摔翻在地,比赛结束的哨声同时吹响,吉塔以一个最漂亮的5分逆袭成功,成为摔跤项目第一个站在世界级冠军的印度人。胜利的吉塔仰面躺在比赛场地上,泪水顺着眼角抑制不住地流淌着,眼泪里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
此时被关在房间的马哈维亚,已经被想尽各种方法破门而出困扰的精疲力尽,突然响起的印度国歌,让这位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猛然站起来。他知道女儿赢了,女儿的梦想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实现了。更重要的是,印度的国旗终于飘在了世界的上空,印度的国歌终于奏响在世界的云端。热泪顺着老人的眼角静静地流淌。
看完这部电影,我也在想,吉塔和古比塔是幸运的,他们有这样一个有梦想,有爱国情怀而又认真负责的父亲,把自己的所学所会和全部的心血都倾授给了孩子,为实现孩子的梦想,自己的梦想,国家的的梦想,倾其所有,倾其身心,给两个孩子最鼎力的支持和帮助。父亲当教练,条件得天独厚,成功还这么不易,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人等等,孩子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又是何其难呢,又必须付出多少的努力呢?
像英联邦运动会这种级别的冠军,在我们国家也有上千个。每一个冠军背后都有一部血泪史,她们不一定像吉塔那样有一个懂行的当教练的父亲,他们只有靠国家的精心培养,自己的奋起拼搏,不懈努力,才能让自己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各地,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飘荡在世界各方。
不易,真的不容易。我们感谢每一位任何级别的冠军,感谢他们为中国人挣的这一口气,感谢他们为祖国争得的荣誉,感谢他们让我们的五星红旗在世界的天空高高飘起。感谢他们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遍又一遍地响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感谢他们为每一个中国人带来的自豪感和神圣感。
作者简介
马卡龙,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职工。喜欢在文字的海洋畅游,喜欢文字带给我的无限遐想,无论是否刊发,都会笔耕不辍,只是因为我喜欢。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我与10W+之间只差您的一个转发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