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相关的知识点,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
任何一个相关的知识点,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
针对某个问题,任何一个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
例如,最近,你又学习了“三角函数”,你发现“三角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于是,你就可以把“三角函数”看作一个“学习因素”,你可以用“三角函数”这个“学习因素”,去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当然,“三角函数”中的某个更小的“知识点”,例如“余弦函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你可以用“余弦函数”这个“学习因素”,去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当然,“一元二次方程”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你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这个“学习因素”,去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这个学习问题。
这样,任何一本课本,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本“精读书”,都可以看作是由一个个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学习因素”组成的。
那么,任何一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也可以看成是掌握了用一个到多个“学习因素”来解决一个到多个问题的“智慧机器”。
实际上,任何一门课程的知识点,甚至不同课程的“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只是关联的程度不同而已。真正的学习者,不但要理解感悟直接知识点,还要理解感悟各种不是明显的关联的知识点。
在辛雷高级学习方法中,一个学生两、三个小时内“回忆再现”完2000道题目,是基本的方法之一;一个学生一天内看完几十本课本,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法和“能力”之一。
这些“高级方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理解和感悟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尤其是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
传统教育,用几十年不变的课程程序进行教学,授课次序固定且僵化,授课内容总是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例如,讲到“一元二次方程”,就只讲那些表面上的、最直接的与“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知识点,其他的一概不讲,学生怎可能快速的理解?更何谈灵活运用?
任何一个可用的“解题技巧”,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
针对某个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可用的解题技巧,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你觉得你可也用“对称法”这个解题技巧来解决之。那么,“对称法”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
当然,物理、英语等课程的某个解题技巧,如果你觉得可以用于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这个解题技巧,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因素”。
注意,这里说的是你“觉得”,只要你“觉得”是,那就是!
因为你的“觉得”,永远比课本,强一万倍;永远比那些“名师”,正确一万倍!
有一天,有一个著名的数学“名师”,跟我说,辛雷啊,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对于某一道题目,我在学校的课堂上课时讲三个解题技巧;对于同一道题目,我在我自己的辅导班里,讲五个解题技巧;对于同一道题目,我对给我钱最多的那个我“家教”的学生,我给他讲七个解题技巧。
有一天,王散同学突然发现,他在教室里的座位,被调到最后面,从此,他就跟那些根本不学习的学生们坐在一起了。后来,他想起来了,他没交钱参加学习老师举办的“辅导班”!
不断扩充解题技巧
一般的,只要你有时间,你就可以尝试,某个“解题技巧”,是否可以用到其他课程。
例如,最近,你看英语小说,发现这么一个解题技巧“只要我持续读小说超过3个小时,我的英语语感就会明显的增强”,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解题技巧”,用于数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我每天先看三个小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然后再开始做题,会不会就能更轻松的做出题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