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81课:细说“语”字,“语”为啥有个“五”?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譻、謦、语。这三个汉字,只有“语”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即本课的重点汉字,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譻。读yī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譻,声也。从言,賏(yīng)声。”形声字。本义是声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篆下当有譻譻二字。”《字汇·言部》:“譻,与嘤同。”张衡《思玄赋》:“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鸾这譻譻。”李善注:“譻,古嘤字。”
譻的小篆写法如图:
(譻的小篆写法)
2、謦。读qǐng。《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謦,欬也。从言,殸(qìng)声。殸,籀文磬字。”形声字。本义是咳嗽。多用于“謦欬”一词,有两种用法:
(1)咳嗽。《玉篇·言部》:“謦,欬声也。”《广韵·迥韵》:“謦,謦欬也。”《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方莫知适从,忽闻牧者謦咳声。”
(2)谈笑。《集韵·径韵》:“謦,謦欬,言笑也。”《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听到人的脚步声,他就毛发悚然地感到欣慰了;何况是他的兄弟、亲戚在他的身旁说说道道的昵?老早就这样了,我们不需要用真人的话在我们君王身旁说说道道啊!
謦的小篆写法如图:
(謦的小篆写法)
3、语。读音有两个:
(1)yǔ。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语,论也,从言,吾声。”形声字。本义是谈论;议论;辩论。高田忠周《古籀篇》卷五十二:“语字明有交午牾逆之意。而五,古牾字,此从言从五,形声兼会意。”“语”字中有五字,原因正在于“五”是“牾”的古字,有“争”的意义,所以,“语”应当同时还是会意字,看字形演变:
(语字的字形发展)
《诗·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毛传》:“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谈笑风生喜洋洋,争论不休闹嚷嚷。言,只是自己发声,语,有议论、讨论的意义。《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指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孔子论道)
本义之外,语还有很多用法:
(1)交谈。《释名·释言语》:“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广雅·释诂四》:“语,言也。”这是跟“言”相通的释义。《论语·乡党》:“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睡觉时都不要说话。
(2)说的话。《左传·文公十七年》:“齐君之语偷。”齐国国君的话不严肃(或“苟且”)。也指谚语、古语或成语。《史记·郑世家》:“语有之:'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古语有:“靠权势、钱财相交,一旦一方失去权势和钱财,另一方就会疏远他。”
(3)汇辑一时、一人的事迹或言论的书名。如《论语》、《国语》、《世说新语》。
(《论语》书影)
(4)语言。《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诸?使楚人传诸?”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语言,是让齐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人来教他?
(5)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如:唇语;手语;旗语;灯语。
(旗语)
(6)诗、文、谈话中的字。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7)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分的术语。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8)鸟虫类的鸣叫。比如鸟语花香。范成大《蛩》:“壁下秋虫语,一蛩鸣独雄。”
(二)yù。这个读音出自《广韵》。两个用法:
(1)告诉。《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庄公就告诉了他原因,并且说他自己很后悔。
(2)通“悟”。醒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语,假借为悟。”《庄子·渔父》:“甚矣,子之难语也。”陆德明释文:“语,本或作悟。”
语的小篆写法如图:
(语的小篆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