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安 | 对“且行且思”的再思考

对“且行且思”的再思考

孙承安

2011年8月20日,拙作《且行且思说教育》首发式在我的母校——龙门小学举行,近60人应邀参加。

在这一天的来宾中,有欣然为本书作序的浙江大学盛群力教授夫妇,有浙江科技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张祝娟,有富阳教育局的老领导何勇,有教研室三任主任陈竹根、凌国柱、何文明,有曾经共事多年的学校同事,有来自新桐、湖源、环山的学生,有年幼时的同窗,有媒体的记者,也有我的家人。他们都以一个共同的“朋友”身份前来为我捧场。有的年事已高,有的远在杭州,有的放弃家事,有的带着病痛……在下无德无能,却有那么多挚友视我为知己,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日后,富阳日报记者赵向军对我进行了专访,并以《从事教育40余年,出书反思教育得与失  孙承安且行且思说教育》为题作了长篇报道。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不是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不能只是按规定的节奏完成一个又一个简单而重复的动作。因此,需要教师始终处在面对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对策的工作状态。而有批判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回过头去的思考,不仅能使教师及时地总结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能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教师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因此,一个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一定会把日常反思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便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也积累了一些文稿,临近退休时编辑成集,命名为《且行且思说教育》。就在那次首发式上,来宾们发言很热烈,祝贺溢美之词也不绝于耳。

光阴荏苒,一眨眼,又快10年过去了。今天翻翻这本小书,琢磨一下书名,却似乎又有新的体悟。

且行且思,说白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味道,因为行在前,思在后,虽有反思,可能也会有反思后的改进,但毕竟缺乏行动前的慎密思考,走些弯路便在所难免。而如果能“且思且行”,即思在前,行在后,就能以正确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可行的策略来预设行为,其结果那一定会大相径庭。可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基本上只是停留在“且行且思”的层次上,虽然多少有实践和探索的意识,比“得过且过”要好那么一点,但是,真正掌控教育规律的专家一定是“且思且行”的。所以,我绝对没有丝毫沾沾自喜的理由。恰如“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两者的区别:屡败屡战表现的是坚忍不拔的顽强,看到的是希望;而屡战屡败则是一副无能的样子,只能让人失去信心和希望。可见词序不同,意义也大不一样!

愿更多的后来者能“且思且行”。

孙承安老师

作者简介

孙承安老师,1951年10月生,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人,中学高级教师,在农村中小学任教30余年,后供职于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曾任富阳区第6届政协委员。已出版《且行且思说教育》《蛙声》《在龙门读中国》等文集。

(0)

相关推荐

  • 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

    真正优秀的教师,都是反思型教师. 何谓"反思型教师"?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保持冷静的思考,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审视.追问.质疑.批判.总结.提炼.改进,从而不断超越 ...

  • 阅读有方,书香萦绕 |读书征文选登之60

    阅读有方,书香萦绕 --读<走进教师阅读>有感 前几日拜读完刘波老师的<走进教师阅读>,我感悟良多--尤其是关于教师阅读之法,我不仅对教师如何阅读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亦对曾经的 ...

  • 反思,教师成长的必经过程

    ​         反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反思就是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教 ...

  • 特级专栏 | 盛志军:聚焦核心 回溯生成 问题追寻

    特级专栏 01 名师简介       盛志军,1957年4月出生于富阳.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曾任浙江省中学数学会理事,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导师,杭州市名师培训基地导师.被授予浙 ...

  • 【教育教学】“三个设计”的导学案使用反思

    伴随着我校"三个设计"的教育理念,以导学案为载体打造高效的生命课堂. "导学案"以其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 ...

  • 教师要有勇气走出职业的“舒适区”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教师,工作十多年时间,对教育教学熟悉了,对教材教法也了如指掌了,既有教育教学经验,又积累了相应的管理学生的办法和智慧.按理说,这是这些教师的财富,可以以此为起点,通过提升拔高, ...

  • 孙承安 ||《东瀛漫记》

    东瀛漫记 孙承安 福州,印尼,新加坡,安庆,上海--寻访郁达夫生前的足迹,考察郁达夫曾经学习.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发现和收集郁达夫研究史料,与海内外郁达夫研究专家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是郁达夫研究学 ...

  • 孙承安 | 人生如棋

    裘望禹先生 ■人生如棋 孙承安 上世纪60年代我在场口中学读书,这位裘望禹老师教我们的美术课. 裘老师一生与世无争,唯一的爱好是象棋,尤其是对残局的研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说是为之倾注了毕生的 ...

  • 孙承安 | 秀色亦可餐

    家中的铁皮石斛 ■秀色亦可餐 孙承安 2016年春,因公干去东洲中心幼儿园,在旁边的生态园捎回两盆石斛.一入初夏,没想到花开得这般繁茂,真是喜出望外. 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早已被渲染得十分神奇,据说, ...

  • 孙承安 | 先天不足者说

    一直保存的笔记 ■先天不足者说 孙承安 我的家庭档案中,珍藏着40年前参加高师函授时留存的讲义和笔记(见图). 1966年,在场口中学念完两年初中就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便不得不结 ...

  • 孙承安 | 时间不老

    2017年12月,游安徽太极洞时摄图 ■时间不老 孙承安 2017年12月,游安徽太极洞时摄图. 太极洞位于宣城广德市新杭镇,距县城35公里,因"洞面有纹,类太极图"而得名. 溶洞 ...

  • 孙承安 | 不良嗜好者的德性

    孙承安老师肖像画(郑谅/水粉画) ■不良嗜好者的德性 孙承安 这是几年前我的学生郑谅(女,现为富阳学院美术教师)为我绘制的一幅肖像画.收到这幅画的那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信息. 图片一发出,朋友评论纷纷. ...

  • 孙承安 | 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孙老师小学一年级成绩报告单 ■说孩子听得懂的话 孙承安 这是我1958年下半年上小学一年级时的成绩报告单.从学业成绩看,除了唱歌,由于天生五音不全的原因,其他功课全部为5分.那时学习前苏联用的是5级计 ...

  • 孙承安 | 简陋也有好处

    龙门孙氏宗祠一角 ■简陋也有好处 孙承安 时常去龙门老家,也时常去孙氏宗祠,一次,特意摄下这张照片.因为这古旧的祠堂,不仅是我们孙氏供奉祖先的地方,还是我接受小学启蒙的母校,这张照片还原了当时的教室的 ...

  • 孙承安 | 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拆除前的湖源中学 ■教育的温度和力量 孙承安 30年前,我在湖源中学任教.听说学校撤并后闲置多年的校舍将被拆除,我特意前往"告别",也就有了这张留影.墙面上"学会做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