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的同学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
    判断“粗心”的标准通常有:
    1.“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够吗?
    2.“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3.“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就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我们常认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粗心,因为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6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粗心,因为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大家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你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粗心,因为习惯有问题
    很多同学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有的同学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拿数学来说,做题时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如果对同一题能给出多种算法,也有助于检查出错误。
    粗心,因为做题准确率不高
    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6个习惯助你改掉“粗心”的毛病
    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示在题目图上,切记题目没有读完不能妄下结论。
    这样一遍读下来基本也就只需要一遍,有用的信息都正确的进入自己的脑海,做题时就能正确运用所有条件啦!那么看错题目、看漏条件这些事故就彻底跟自己拜拜喽。
    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遇到复杂题目需要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很多方程、计算式。然后费劲仔细观察这些方程找出隐藏的关键信息,才能解出题目。这时候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解题过程自然一帆风顺!
    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回头仔细检查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那么,干净整齐的草稿纸就发挥了它的另一项重要作用——方便检查!
    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同学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啦。这些看似粗心导致的错误,其实是概念不清晰。
    那么,这时候不能一改了之。应该抓住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和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手机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之后再去听音乐、休息。慢慢的养成专心做题,专注做事的习惯,粗心自然就会远离你。
    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慢慢的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细心的习惯一旦养出,粗心将彻底离开你
    下面是一位资深班主任总结了8种成绩提不上去的原因,分别对应8类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也在其中,请告诉他如何改正。
    —01—
    不会阅读的同学
    常言说,“得语文者得天下”。阅读在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孩子阅读及写作能力。举个例子:
    同样是描写一个人的站姿不优雅,大多数同学都会平淡地凑字数:“她的站姿很不优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而那些读过鲁迅《故乡》的同学,就知道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里,双手叉腰,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所以你看,课外书读少了,你连生活中最基本的“站”这个小动作都描写不好,作文怎么能写好呢?
    【应对办法】
    小说、名人传记、诗歌……阅读内容选择你感兴趣的即可。
    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
    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02—
    字迹潦草的同学
    一手烂字,很可能让你无缘重点高中,更别提好大学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考试在普及“电子阅卷”,高考、中考都是这样。而“电子阅卷”对书写的要求则更加严格。
    如果孩子从小就写字不规范、下笔力道也没练好,那他的答题卡通过扫描仪扫进电脑时,几乎就是一团模糊。
    阅卷老师连看都看不清,咋给你分?
    【应对办法】
    所以,从现在起每天抽出15~30分钟好好练字吧,一手漂亮、规范的书写不仅仅能让卷面整洁,还能一定能程度上加快书写速度,让你在各种考试中这样书写量极大的考试中取得相当大的优势。
    —03—
    不会规划学习的同学
    在学习上花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吗?
    不一定!
    有些同学虽然看起来很努力,课间不出去玩,周末也窝在家里写作业,但他大部分时间并没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无目的、心浮气躁地“磨洋工”。一个班里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这个状态。
    有的同学从来不熬夜,该玩的时间也在疯玩,但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能提前做个计划,知道总共有哪些任务,安排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个班里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这个状态。
    决定成绩的并不是你在学习上花了多长时间,而是这些时间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应对办法】
    自己制作学习计划并坚决完成。
    1.选一个你最想要的目标,然后进行分解。先仔细想想,这段时间最想在哪方面有收获?是单词量的突飞猛进,还是语文素材的积累,还是数学基础的巩固?
    2.给自己些小奖励。当天的计划若能执行,不妨在下周的计划表里给自己安排看一场电影。 周计划能执行,和爸爸妈妈一起商量一个奖励措施吧,选你最喜欢的。
    3.做好规划。写下每天最重要的六件事。重要者先行。
    —04—

    粗心、眼高手低的同学
    身边经常有同学考完试后说:“我竟然忘了写单位……,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吗?不,他就是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而已。所谓的“粗心”“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考试的时候,你要是随便粗心两三道,几十分可能就没了!
    这时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还有啥用?
    【应对办法】
    多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经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一步一步来。
    认真仔细,重视作题的步骤,重视过程,不要只关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
    —05—

    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同学
    情绪波动是学生当中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自己的情绪比较难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
    所以,一旦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阶段心情低潮,学习成绩也就因此起伏不定。
    这类学生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考了高分后,骄傲自满;考了低分后,焦虑不安、自卑、迷茫自怨自艾,沉浸在学习失败中不能自拔。
    【应对办法】
    考试时出现紧张心理要迅速进行调节,快速进入正常应考状态,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调节焦虑情绪:
    1.自我暗示法。用平时自己考试中曾有优异成绩来不断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绩;我虽然有困难的题目,但别人不会做的题目也很多。
    2.决战决胜法。视考场为考试的大敌,用过去因怯场而失败的教训鞭策自己决战决胜。
    平常的话,学会释放压力(去操场跑圈就是个很不错的办法),稳定情绪,积极面对学习困境把握节奏,告别学习疲劳。
    —06—

    拖延的同学
    成绩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绝对不会今天做;假期里能先玩的,绝对不会先写作业。
    他们的常态是:作业总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会作业,喝口水,再休息一会……
    拖延症的坏处在于,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不但学习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会变得磨磨蹭蹭。
    【应对办法】
    体会一下高效的习惯。你会玩得更开心,学得更开心。
    1.从半个小时开始练习,在这段时间内,只专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篇数学卷子,或者看一本书。
    2.把所有可能造成诱惑的东西收起来,或者干脆换个环境。舒适的家不是最适合学习的场所。
    3.如果连半个小时都无法坚持,是不是会对自己很失望呢?想想失败的感觉,再想想成功坚持的感觉,遇到诱惑时做个正确的选择。
    —07—

    不注重总结的同学
    很多同学在复习阶段不重视错题,做错的题目连答案都不该,或者仅仅把标准答案写在旁边,不去总结错误的原因、总结正确的方法,导致考试中一错再错,成绩难以提高。
    【应对办法】
    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发现规律,抓住重点,才能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补救。
    所以,一定要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试和考试之后,将其中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这些很可能就是同学的知识漏洞。
    家长也要督促孩子经常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08—

    基础不扎实的同学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一个合理的顺序,每个科目的学习更具有前后连贯性。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讲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应对办法】
    课前一定要有预习,预习效果怎么检测?
    1.试着对你所预习的内容提几个问题。
    2.试着复述。
    听课时要有主动性,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同学给自己讲讲。
    复习要及时,并且一定要动脑。走马观花的浏览只能加深机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考。
    对于一些书上的公式、定理、单词、成语等基础知识,自己可以做些归纳整理,扎实基础!
    【写在最后】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你能真正地把话听进去,亲自去实践。
    你的爸爸妈妈不会教你所有,他们也不会一辈子都陪伴在你身边,你的老师每天要盯着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学生,不会把所有的甚至是更多的精力都花费在你身上。
    你的人生,最终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领悟,靠自己努力,靠自己坚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