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够让人幸福一生的秘诀,竟然是...

文/宋晓东

在威尔.鲍温所著的《你可以幸福》一书中,我读到了这样一段有趣的谚语:

如果你想幸福一小时,打个盹。

如果你想幸福一天,去钓鱼。

如果你想幸福一个月,去结婚。

如果你想幸福一年,继承一笔财产。

如果你想幸福一生,帮助别人。

你没看错,这个能够让你幸福一生的秘诀就是——帮助别人。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往往把帮助别人看作是一种自我牺牲,只看到了帮助别人对于受惠者的益处,却忽略了帮助别人对于提升自身幸福感的积极意义。

其实,多行善事不仅会让受惠者感到很幸福;施惠者也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到满满的幸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为什么说帮助别人是一个能够让人幸福一生的秘诀。

帮助别人可以彰显一个人的力量感

当你教会一名长辈如何使用微信的时候,当你在地铁上给一位老人让座位的时候,当你伸手帮一个小孩取下挂在枝头上的风筝的时候,相信你都会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股力量感。而这股力量感会提升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让你感到更加幸福。

在《爱的艺术》一书当中,弗洛姆曾这样写道:“ '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在传记小说《相约星期二》一书当中,身患绝症的大学教授莫里·施瓦茨在弥留之际还在用尽全身力气去回复那些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们所寄来的信件。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

因为他认为帮助别人可以彰显自己的力量感,他说道:“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当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了笑颜,我才感觉到我仍然像以前一样健康。

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常怀感恩之心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曾参加了这样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的内容是去一所贫困地区的中学支教。学校里面拥挤的上课教室,学生们艰苦的住宿环境以及他们对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无不冲击着我的心灵。通过对比,就会忽然感觉自己已经足够幸福了,再次回到大学读书的时候,就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常怀感恩之心。

同样的道理,当你积极的为地震灾区的人捐款捐物的时候,当你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献上一份爱心的时候,这些都会让你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幸福了,再次面对自己生活的时候,人的内心就会升腾出一股感恩之情。

帮助别人可以转移放在自己身上多余的注意力

当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之一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被问到“请用两个字来概括积极心理学是什么”时,他回答道:“他人。”

我们知道,容易感到抑郁的人通常都有一个特大的自我。所谓特大号的自我,就是指一个人过多的关注自己的烦恼和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他人和外部世界的关注。如此以来,一点点让人感觉到悲伤的小事,在一个特大号自我的作用下,就容易发酵成一件无比悲惨的大事。

而帮助别人则可以让一个人从自己的世界当中走出来,把更多的注意力用在去关注外部的世界,这样就不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而显得郁郁寡欢了。

如果你经常会感觉到自己心情不太好,有一天想找我聊聊。也许我会这样告诉你:“嘿,先去找点可以帮助到别人的事情做做吧!”这个方法一般来说都比较管用,因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转移我们放在自己身上的多余注意力,从而改善自己的心情。

帮助别人有利于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感体验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答案就是要去用心经营,经常去帮助别人。

如果友情之花无法得到及时的灌溉,那么就会很快枯萎。而帮助别人就灌溉友情之花的有效方式之一。哪怕是打完篮球之后顺手帮朋友买一瓶饮料这样的小举动,都会帮你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互惠法则,人们在受人恩惠的时候,都倾向于找机会去回报恩惠。一个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感激,这样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有更多人伸出援助之手。

如此以来,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就容易为自己构建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更好地抵御在生活当中所碰到的困境。由于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会有人和他一起分担风雨,那么他自然会在生活当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估计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会说“呵呵,小宋你现在也靠起这样的标题来吸引眼球了”。这次为了引起大家对生活当中一些“说烂了的好道理”的重新重视,暂且允许我做一次标题党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