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武:大院里的年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钟玉武
马上又要过年了,也许已经人到中年了,对年早已没有了期盼和渴望,但偶尔还要回想起儿时大院里的年。
离开大院已经三十多年了,提到大院的记忆,我脑海中浮现出最多的还是在大院里过年的的情景:炮仗震得心里扑腾扑腾乱跳,家家户户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着,每家窗户上贴满了窗花,春联贴上门前,年画贴满屋墙......
过了腊八,大院里各家就开始忙乎采购年货。那时侯平时吃不到啥,过年吃好的成为大人孩子最大的欲望。而当时所有供给都是凭票供应的:鱼每人一斤,鸡蛋每户三斤,鸡每户一只,粉丝每人二两,大葱每户二斤……。虽然供量不多,每家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们都还是欢天喜地的去供销社购买。大杂院的我们这些孩子们,大多跟在父母屁股后面去买货排队,站排买些像猪肉、粉丝、鸡蛋、海鱼……。天很冷,可我们站在长长的队伍里并不觉得冷,因为想着此时此刻可以帮助父母做些事了,再想想猪肉炖粉条,煎带鱼,哈拉子不由得流了出来。
接下的日子,是蒸年糕和馒头。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寄寓新年发财、步步高升的意思。大院里散发浓浓香香的年糕味,大人们互相把蒸好的年糕交换给左邻右舍,交流着喜气和吉祥,也是才艺和味道的比拼。还有许多人家要炸油条,油炸糕,以备春节期间吃。孩子们眼巴巴瞅着面团在油锅里翻滚,膨大,捞出后,不顾父母的责骂,不顾烫嘴的滚热,就往嘴里塞。这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子肚子总是撑的鼓鼓的。
到二十八、九的样子,父母便会领着我们去商店挑选起年画来,有“年年有鱼”、“五谷丰登”、“牛郎织女”、“西厢记”……年画都要粘在家中炕墙中央,雪白墙上有几幅年画显得格外喜气。一般都是在年三十的中午,饭后,各家在门边、窗户上、墙上四处张贴起门联、窗联和“漂亮”的年画来。大院里孩子欢快叫喊着:歪了、向左一些、好了……。门联帖上后,便预示着新的一年就要到了。
到了三十的下午,大人忙乎着做年夜饭,孩子们则把一百、二百一挂的小鞭拆零,点燃香,三个一帮,五个一伙,开始最期盼的放鞭炮,这时候哪个孩子有个“窜天猴”、“二踢脚”,会有一群孩子跟着跑,热烈程度决不比今天的粉丝差。到了晚上,家家户户悬挂起高高的红灯笼,年夜大餐便隆重登场。满满一桌子的鱼、肉、饺子、虾片都是平时吃不到的好玩意,整个小屋一下就沸腾起来了。而我们这些小孩子也围在大人的身边一会要点这个一会要点那个,吃它个不亦乐乎。
吃完年夜饭,那时侯还没几家有电视,人们往往围坐在炉火旁守夜,一边嗑着瓜子吃着花生,一边聊着高兴的这一年发生的人和事,孩子们满屋子乱窜,一会又提着自己做的各式各样的灯笼到外面放鞭、捉迷藏、打雪仗。劳累了一年的大人任由孩子嬉戏打闹,他们和孩子一样,都在期待新的一年年的到来,期待好日子的到来。
如今城市的大院早都已成高楼,大院里的年,已经成为无法拥抱的旧时光,大院里的年,也成为只能记忆回想,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作者简介
钟玉武,男,汉族,辽宁沈阳人,喜欢用文字传递思想,作品在《人民日报》《辽宁日报》《辽沈晚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等报刊发表500余篇,国内各种征文获奖50余次。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