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爱:父亲的守望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倡导原创,感谢转发,欢迎海内外作者赐稿。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文坛园地,奉献给所有高尚灵魂。
文/董小爱
早春四月,一派生机盎然,父亲的老病也在春风里苏醒了,近来更是喘得历害,我不止一次劝过父亲来县城生活,可是他总说放不下家里的一切,我知道父亲是在用生命守望着他的梦。
家乡的小村虽不是父亲出生的地方,可是他在这生活了45年,年近70的父亲把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这里,这里是他的根。从小到大,我们成长的脚步见证着父亲的努力,从当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的衣食无忧,父亲每每忆起从前更多的是对现在生活的满足。每次我带同学或是朋友来家他都会带着在房前屋后走一圈,告诉他从前自己如何的穷,没油,少盐,没粮总吃土豆,后来多么努力把一片荒凉改造成今天的模样,回忆自己靠着双手几亩薄田如何开拓荒山,栽树挖沟治理他的土地,怎样供女儿上学工作,给儿子盖了房子娶了媳妇,那神情里洋溢着青春的光彩,语气里满是男人的自豪,我想这房前屋后大片的土地和长大的我们便是父亲这一生最大的骄傲吧。
父亲老了,年轻的时候他脾气很坏,特别是对我的母亲多的是粗暴的打骂,对我们也只有严厉没有温情,如今对母亲却多了许多的疼爱,性格也温顺了许多,对我们也更多了思念和依恋。
父亲老了,他更爱回忆过去,我知道他只有在回忆里才会多出几许自信,因为现实里他有太多的梦都无力去实现,他想让儿子守着他辛辛苦苦打拼来的这一切,他希望他的努力,他的付出儿女们能看在眼里更能珍惜,可是当儿子在想有一天离开小村的时候,父亲是痛苦的,他希望儿子过上好生活,但是看着自己用一生经营打造的一切终被后人看淡看轻的时候,我相信父亲不止一次偷偷的哭过。
父亲老了,越来越爱给我打电话诉说他的心事和家里的点滴,他每天忙忙碌碌在他的土地上敲打着、计划着,带着我的母亲还有那条可爱的小花狗,在他的“庄园”里做着他不愿老去的梦……
曾以为父亲粗鲁,曾以为父亲没有文化,没有思想,可是如今我却越来越理解父亲。他如此的感性,他热爱这片洒下他血汗的土地,他不服老,他还想努力的建设他的家园,他还想努力多攒点钱减轻儿女的负担,他还有梦,他的梦还没有实现。可是如今他奋斗得力不从心,拼搏得形单影只……
前几日回家父亲告诉我,几十年前住在我家原来旧屋的老人80多岁了,还让儿孙驱车几百里回来带他看曾经居住的地方,虽然当年的泥草房已变成砖房,家更没有当年的模样,但是他还是很激动的在房前屋后蹒跚了很久……那一刻我突然有泪要流,老人离家几十载还念着故乡,而我的父亲对这里该有怎样的眷恋和不舍呀,这是他的根,更是他的命,像我母亲说的,“我把一切都给了这,最后把骨头也得埋在这…”是呀,这不是生他的地方,但这却是最终埋他的地方……
每次回乡我都会大口呼吸新鲜的空气,我喜欢这早起的炊烟,暮色中的家园,这里的生活悠然恬淡……儿时的秋天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还有金色的麦浪,如今都因为增产增收变成了清一色的玉米地,今年玉米价低农民改种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时代的进步带给我们便捷的生活,也带走了我们最纯朴的记忆……如今曾经读过的小学也因并校变做它用,不知道这个绿树掩映中的小村,是不是有一天也只是回忆了。那个老人回来还能找到他曾经的家,而我到了80岁是不是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呢?有父母的小村是家乡,父母不在的家乡便是故乡了,我越来越珍惜还可以把这当作家乡的时光。
这老朽的故园呀,曾是多少离家的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这醉人的黑土地呀,曾是多少埋骨他乡的人想回归的地方。年轻的一代都争先恐后的离开小村去城里打拼了,老了的打工者回来的大多是骨灰和归根的魂,又有几人能如我父亲一样坚守着他的爱,他的痛、他的梦……
作者简介
董小爱,政府机关工作,大学学历,中国诗词协会会员,喜欢诗词和散文,写有温度的文字,做有温度的人,过活色生香的生活。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