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富硒杏 走了漫天沙 有了新财富
“圆满完成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完成营造林1242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近1个百分点,有效改善了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保护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用报告中的原话:“绿色成为大美青海最靓丽的底色”来概括。报告字里行间的每一抹“绿色”,都是由一片片荒山变绿荫,一座座矿山还原貌染成的。
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西南侧,有一座荒山因为山体呈红色,被当地人称为大红岭。1月15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大红岭,冬日的景象虽不像夏日那样生机盎然,但已具规模的杏树林,仍然传递着荒山已换“绿装”的气息。
平安镇沈家村、大红岭村、白家村三个村,距离大红岭最近。今年48岁的沈常贵,世代生活在大红岭下的沈家村,曾经一家人有个季节性的习惯,春秋风季戴口罩。“风天不戴口罩张嘴就是一嘴土……”让沈常贵记忆犹新的是,每当大风吹过山梁飘过村庄,地上会落下一层薄薄的沙土。“风天出门一脸土,踩着扬灰炕上坐。”是当年风天的真实写照。
“山上以前是开垦的农田,因为收成不好就慢慢放弃了,几十年来没人管变成了荒山。”沈常贵谈到现在的大红岭,用了五个字概括:“死山变活了”。2018年,青海宏博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大红岭实施“平安区大红岭生态田园综合开发项目”,8万多株杏树在大红岭1500多亩(一亩等于0.067公顷)的荒地坡上生根,让这片荒山在数十年的荒芜中,第一次拥有了绿荫。随之风沙天气少了,雨水冲刷形成的沟渠没了,曾经偶尔零星的几声野鸡叫,变成了只要上山,视野里总能出现野鸡结队觅食的场景。
大红岭杏树林的出现,不只是简单的改善了这片区域的生态环境,更是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谛。“每亩地我们种了55株自己培育的新杏树品种青宏杏,2019年第一次挂果。”公司总经理罗彬估算过产量:未来1500多亩的青宏杏林,年产量可达75万公斤左右,按每公斤40元的市场价计算,年产值预计能达到3000万元。
“我们的青宏杏已经通过了富硒检测,成为平安富硒的又一个新产品,绝对是杏果领域的新宠。”而这还只是罗彬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带动大红岭村民发展产业的一个支点。在罗彬的整体规划中,未来的大红岭,将建起以青宏杏为主的经济果林4900多亩,以乔木和灌木为主的生态景观林3000多亩。“整个项目用地1万多亩,森林覆盖面积将达80%。当归、党参等中藏药材种植,土鸡散养等林下经济也因此得到发展。”采访最后罗彬告诉记者,大红岭生态田园综合开发项目,最终将形成集生态保护、森林康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农林公园,在青宏富硒杏“赶走”漫天黄沙的同时,让大红岭变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