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5349个字,3000元收益,我的第一篇拆书稿,学会你也行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帮助喜欢阅读与写作的读者,将阅读转化为价值,让我们看过的每一本书都能变成钱,让大家知道一字千金古往今来都不是空话。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区分读书笔记、书评与拆书稿,怎样轻松高效的阅读,并如何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拆书稿,个中技巧,干货满满,边阅读边赚钱,写作还可以这么做!

作者介绍:

网名:XXX,是位专注做拆书和写作变现的老师,从2006年开始写拆书稿,曾一个月疯狂写了20篇拆书,实现月收入过4万的好成绩。目前深耕于各大新媒体,是多家新媒体写稿签约人。

推荐理由:

本书是作者从事拆书稿工作多年的写作经验总结,书中结合实例,从素材的获取,快速的阅读方法,到拆书稿的规范格式,完整的展现了拆书稿的写作流程,并在案例中加入各种技巧及从业经验的深入指导,旨在让写作爱好者快速上手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拆书稿,从而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一本书,又能缩短我们阅读书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还能将阅读变现。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手把手教你学会写拆书稿》,这本书分十个章节,我会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如何快速写出一篇合格有价值的拆书稿,从而完成阅读变现。

我们在写拆书稿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是不是把读书笔记、书评、拆书稿弄混了?拆书稿的素材是一本书,几百页纸又如何快速去阅读完?拆书稿的具体格式是什么?拆书稿是如何变现的?思维导图在拆书稿中怎么用?把一本书浓缩成3000-8000字的拆书稿是如何做到的?在这本书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答案。

今天,我跟大家共读的是《手把手教你学写拆书稿》,我将用20分钟的时间为大家讲解本书精华。

拆书稿:顾名思意,就是把一本书原有的结构打破,但却保留作者原有的意思,经写作者加工以后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它的价值在于能缩短读者阅读书的时间,帮读者更好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能使写作者将阅读变现,获取不菲的收益。

拆书稿的素材来源于书,而获取一本书我们可以通过购买纸质书,但对于写稿人而言,等买回来读完再去写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做法,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读书、下载kindle阅读等去阅读一本书,这些软件可以缩短购买纸质书时间,还有搜索,划线功能,可以在书本中快速定位关键词找到需要的素材,在看书过程中遇到不错的素材还可以用划线的方法标注出来然后导出到文档中,写稿时就很方便了,另外在写作时文字输入慢,我们还可以通过语音转文字类软件去识别我们说的话从而完成稿子的快速录入。

拆书稿有别于读书笔记,书评,写作时不要弄混淆了,读书笔记其实就是摘抄加感悟,写给自己看比较随意,它是写作的基础,写其他文章的灵感来源。书评则是给那些没有时间和耐心去花时间读书,但又想从书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朋友看的,有固定格式没有那么随意,一般书评分四个部分即破题、作者介绍,书籍的主线介绍及最后的总结。何为破题,一般指文章开头,旨在带领我们慢慢进入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世界。书评的核心内容实则根据读书笔记加感悟结合来写。而拆书稿格式虽然类似于书评,但它的模板以及字数的要求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如拆书稿字数在3000字到8000字不等,它的核心内容也与书评有区别,主要体现在一个拆字上,就像剥洋葱一样,把一本书的核心内容拆出来展示给读者看,对写作者要求会更高,要能吃透一本书,并且还能用浅显,生动的文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展示这本书。另外书评是从写作者本人出发更偏向分享作者自己的个人心得体会及感悟,好和坏都是个人观点,还可以与其它书进行比较,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与读者互动密切,而拆书稿则更加商业化,个人风格比书评中要少很多,是从书籍本身出发,真实地去展示书籍内容,而不是凭自己喜好去褒扬书籍内容。

我们平常在手机上用过的像“喜马拉雅”,“樊登读书”,“得到”这样的知识付费的软件,在其中订阅听书栏目的有声稿件的原型就是拆书稿。拆书稿经加工后转化为有声书稿,很多人在平台订阅后就会产生一定的价值,这个价值中所包含有运营、播音员、编辑、作者等人员的劳务费,而我们的稿费就来自于此。

写拆书稿,需要进行快速又准确的阅读一本书,去读懂书中的精髓,才能写出好的拆书稿。在实际读书时,很多读者读得很慢的原因:一是读书注意力不集中,二是存在错误的读书习惯,如一个字一字的指着读、心理默默的读,这些都是不对的,会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可以用橘子法来解决读书注意力问题;用影像阅读法来解决读书方法错误的问题。

橘子法:由于大脑的注意力是有一个延续性的,我们在阅读之前,想象自己手里有一个橘子,从左手倒到右手,从右手抛到左手。来回抛几次,一定要想象手里有一个橘子,想象它的颜色、重量、甚至气味,然后不断从左手抛到右手,右手抛到左手,来回抛几次之后,把它轻轻地放到你的头顶上。然后想象这个橘子就在你的头顶上,悬浮着不动。接着我们的注意力从橘子转移动书上,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专注力提高了很多。用这种方法尽可能的保持并重复!

影像阅读法:使用此方法会感觉自己没有读到什么东西,这是正常的,它并不是用来完整的记住一本书的内容,而是用最快时间去了解书本的大致内容。我们眼睛不固定的去看某个文字,而是让视线分散,就是指摊开书本,盯着中间的装订线,扩展视野直到同时看到书页的四个角,视线拉大,不聚焦在文字上,留意行与行间的空白,想象一下书的四个对角相连,两条对象线呈X形,一旦进入此状态,就会感觉书页上的文字看起来像浮起来一样,同时有一种十分鲜明的立体感,而且我们越是放松,文字看起来就越清晰。保持这个状态稳定持续有节奏地翻页看书。

提高阅读速度并不是我们阅读的目的,我们最终目的是带着问题去阅读,理解一本书,并把书的精华提炼出来,展示给读者看,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两个技巧:理解一本书的第一个技巧是利用书籍结构,快速掌握书籍内容:我们拿到一本书首先并不需要从第一页开始去看,而是花2到5分钟的时间,仔细看它的封面、序言、目录,还有底页。这些都是书本浓缩版的精华。其次看一本书的结构。一本书有三种结构,第一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构,一般用于方法论、技巧类、工具类的书籍。“是什么”:为我们介绍某种方法,接着“为什么”:为我们介绍这个方法为什么好,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最后“怎么办”:通常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第二种结构是:并列结构:先介绍一个刷新我们认知的概念,然后从很多个平行角度来论证这个概念,比如生活、军事、教育、职场等的角度,这些不同的角度互为并列关系。第三种书籍结构:起承转合结构,常见于传记类,故事类书籍,用来记录人物的生平事迹,一般会按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或者是企业的发展史来讲故事。“起”是介绍事情发生的最初情况,事情的起因和背景,接着“承”对应的是事件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件会由于某种原因开始恶化,或者是开始变好;接着“转”蕴含着“转机”之意,重点介绍主人公是如何为扭转局势做出努力的,最后“合”代表着事情的结束,这部分需要告知读者一个结局,为故事画上一个句号。

理解一本书的第二个技巧:是带着问题去阅读加深对全书的理解。同样先根据这本书的封面、序言、目录,还有底页去判断这本书的内容。再根据书的结构确定想要知道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答案就是我们写作的素材。

现在书阅读完了,书的内容也理解透彻了,接下来就是要动笔如何写拆书稿了。一般拆书稿都有固定的模板结构,分为四个部分:介绍部分、前言部分、正文部分、和总结部分。

第一部分是:“介绍部分”:它包含“书籍简介”:类似于平时看到的产品页,不宜太短也不易太长,300多字左右足已,旨在告诉用户此篇拆书稿讲的是什么?吸引用户去购买。“作者介绍”:将作者经历、写书的动机、名气、权威身份展示出来,让读者相信这本书会给她带来帮助。切忌百科式的输入。“核心内容/推荐理由”:则是将正文内容提炼出来,通过核心内容带来的价值展现,让读者决定是否继续往下看从而购买。

第二部分是“前言部分”:前言部分用到一个“精髓”,就是提炼出一句话,作为全文的定海神针,决定了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这就要求写作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不用书上原话用 口语,二是换位思考让读者听众看得懂听得懂,三是所说的对读者有用有价值。另一个用到的是“破题”:在前言中光靠精髓吸引读者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去引起读者共鸣,我们可以通过还原生活中的场景,描述生活中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让读者产生一种画面感加代入感,这样即吸引了读者注意力,也令读者产生了烦恼,不过烦恼的问题终归要解决,这时就顺其自然给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于是向读者隆重推出自己要介绍的书籍。

第三部分是:“正文部分”:把书籍的核心内容展现出来就可以了,一本书那么多页,只需写3-4个核心内容就够了,通常拆书稿在正文部分都有固定的开场白:如:“今天,我跟大家共读的是什么书,我将用多少分钟时间为大家讲解本书的精华”。然后往下接着写书的核心内容。

正文是拆书稿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才能写好,不跑偏题呢?我们只需要通过两个写作结构,就可以在两个小时内稳定的快速地写完,一个是金字塔结构,现在90%的拆书稿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它偏向于工具类书,这种结构是将任何一件事都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再由3到7个论据去进行支撑,每个论据又可以成为一个小论点,像这样的反复。这种思维框架能够突出重点,逻辑清晰。要想写出这种结构:我们需要先做第一步:就是结论先行,你在表达观点时优先说出你的结论,先写总概念,再到具体项目,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再第二步:将表达的思想归类分组,将拥有相近思想的放在一起,这样更清晰更有条理。然后第三步:每一个论点都要有明确的思想。有思想才能支撑起整个金字塔结构。但是我们如果遇到传记类书籍,金字塔结构就不好用了,传记属于故事类书籍,我们要想讲好故事,则需要用到另一种结构:起承转合结构,前面在讲理解一本书的两个技巧时也用到这些结构,事实上写作与读书的底层思维是相互联系的,读书是用这些结构体系去理解书本的内容,而写拆书稿是利用这些结构体系去写作罢了。

第四部分是:“总结部分”:总结的目的是让听众加深对整个稿件的印象,我们复述一遍核心内容,即帮助读者加强记忆,也对核心内容进一步做了一次升华,总结也有固定的开场白如:“今天我们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说的什么重点”这类的话语,然后往下接着写。

总结写完后,拆书稿写作工作并没有完,我们在拆书稿后面经常会看到附有一个标准的思维导图,这是拆书稿特有的,它就像一个写作大纲,可以用来搭建书稿的框架,是很用的,你仔细观察一下一些拆书稿就会发现:在拆书稿的结尾,往往有一句固定语,如:“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和思维导图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这里准备的笔记版的文字是给用户的,是为了让用户在不用回听音频情况下,同样能回顾书里核心内容,而思维导图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是给付费用户增值的服务,可以为听众展示这篇拆书稿框架,也可以用来作为学习笔记来使用,而对于写作者而言事先准备好思维导图,将它作为框架去书中找自己需要的素材,这样会使创作拆书稿时思路更清晰,常见的思维导图有四种逻辑结构,如:总分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掌握这四种逻辑关系,看书时,不仅可以理清知识的结构,帮助我们牢记知识,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时快速搭建写作框架,从而不会出现逻辑混乱,思维导图通常是树形图,就是将书籍名称作为第一级标题,再将每一部分要讲的内容作为二级标题,每一部分如果有小标题则作为三级标题,制作时可以配合软件来完成,如:幕布软件:它可以输入文字大纲然后自动生成思维导图;xmid软件:它有强大的模板,灵活多变,这个在电脑端使用会更好。

  最后说一下拆书稿在写作时要注意的几点:一是口语化:我们写拆书稿并不需要华丽的词语,只需要写得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就可以了,这样才能通俗易懂,我们在写作时多把主语放在前面,写好了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在朗诵时读起来如果绕口,那肯定是口语化的问题,就需要去修改。二是加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小逻辑,文章的逻辑好坏很重要,检验文章是否逻辑连贯可以采用“自问法”每写一句,就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并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读者时读到句话时能理解么?不能理解则需要进一步去解释。句与句之间还需要用连接句或连接词来过渡和连接,还可以利用类比,把书里陌生的东西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概念,我们这样写文章才能行云流水,写出来的文章无论是可读性还是吸引力方面,都会让用户对我们赞不绝口。

好了,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已经和大家讲解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从书稿中知道了读书笔记,书评,拆书稿之间的区别。帮大家认识了拆书稿,我们区别不同体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打好基础,确保我们整体写作风格不要跑偏题。

其次,我从阅读方法和书籍结构两个方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快速阅读训练的两个方法:橘子法和影像阅读法;以及理解一本书的两个技巧:书籍结构与带着问题去阅读。

最后,帮助大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搭建拆书稿的写作框架,并详细介绍了拆书稿的四个部分的写作方法,以及如何让我们拆书稿口语化,句与句之间更有逻辑的一些小技巧,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可以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充实丰满,行云流水。

相信大家在读完这篇拆书稿后,按部就班地执行,我们一定能写出让用户拍案叫绝的稿子,让我们看过的每一本书都能变成钱。

——为你准备的笔记版文字和思维导图就在音频下方的文稿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