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意,绝非是你想象的意淫
第一、谈太极拳的意,就离不开太极拳诀,在杨家老谱《三十二目》之《太极体用解》是这样讲的:“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夫而后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若特以武事论之于心,身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故不得独以末技云尔。”从中不难看出意是什么,那么“意”是什么?意是精气神的主宰,并且,明确的告诉人们:“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而对于人来说,不外乎须臾之间的一个内心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就是意。对应到太极拳上,就是一确定的目标。主导着精气神去实现这个目标,就是意诚。纵观杨拳太极老谱对意的描述,身体是状态是意的体现。所以,意为主宰,身体四肢的形态均为意的体现。
第二、谈谈太极拳的招式,评论区的留言,谈到意的大都是这样一个观念:“太极本无招,无招胜有招”,借些大谈特谈什么太极本无招,是用意行拳,但用意行拳,也是要肢体配合的。而把太极拳的着法练习与意对立了起来,其实这些认知是非常片面的。很简单一个道理,意只是想法,而实现想法需要的是行动。所以,太极拳的着法练习,是意的体现。所以,一招一式的练习要用意念来指挥,而不是练意不用练习招式,没有招式如何练习“意到气到力到”?
第三、谈谈几个太极拳拳诀的片面解读对练习太极拳的影响。前面我们提到了一句拳诀:“太极本无招,无招胜有招”,其本意并不是说太极拳没有招法,而是说太极拳用的是见招折招。“无”在这里不是没有的意思(欲知“无”字的意思,请查阅过去的文章)。“形无形、意无意、无意是真意”也是一句太极拳诀,讲以意行拳的人,对这句话又该如何解释呢?因为“无意才是真意”,你所谓的“以意行拳”,是不是有问题呢?所以,任何拳诀都不能用局部挑出来对全局进行解释,那是断章取义。为了佐证自己,对局部内容加以放大,这种放大是错误的,并且对学习之人是有伤害的。只有认真学习拳诀,才能不自我打脸,也不至于把别人带进沟。还有位朋友留言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这是古训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试想练到虚要多少程序要练。……”。其实这个留言是很有代表性,代表的是把太极拳列为以静制动的拳术,以静制动来源于道家的丹道,强调的是静修。其留言的内容是道家的丹道练功的功法,道家的丹道是什么?是静功,也就是坐禅的功法,与太极拳的动功有着本质的不同。练精化气是挫其锐,练气化神解其纷,练神还虚是和其光,练虚合道是同其尘。太极拳不是参禅打坐,所以,理论看似高大上,其实是用错了地方。
第四、在杨拳太极拳老谱《三十二目》之《八五十三势长拳解》中是如此描述的:“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推也,于人对待,四手当先,亦自八门五步而来,贴四手,手手碾磨,进退四手中四手,上下四手,三才四手,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炼至紧凑屈伸自由之功,则升之中上成矣。”其中明确讲道:“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太极拳习练是滔滔不断,周而复始的运动,不是静功坐禅。
第六、太极拳的理论讲解,如今的讲解与杨家拳谱去对照着看,大家就可以看出,很多大师所讲的理论内容,看似很高大上,一比对发现大多是外来物种。就如上篇文章所说的,如把太极拳比为骡子,现在世上皆是骡子。
最后,谈谈太极拳的意的练习,太极拳讲的是:意到、气到、形到。所以,太极拳十三势歌诀的第一句是:“掤手两臂要圆撑。”意思行拳之时身体和两臂是圆形撑开的,当然这个撑开是不能用力的。因为只有身体各部位都撑开了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才能想到那里那里动。所以,练意是离不开身体配合的。具体到练意,还是“形无形、意无意、无意是真意”,所谓的无意,并不是真正的无意,而是不要有盯死某一点的意,要凭感知随时调整变化自己的意念,也就是遇阻而变,也就是常说的:行拳过程中,无人似有人,有人似无人。行拳中模拟对方可能的变化,与自己的应变之法。在结束之前,再送大家一句不外传的口诀:有意领,无意随。太极拳的练习是“意动身随”。
“文论辩理莫诡辩,武论擂台把招现。本人文论——也就是纸上谈兵。”这是我头条上你个人简介,意思是:我就是嘴炮。但是,我更是杨拳拳理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