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舆丨史上既蠢又坏的皇帝是哪个?
史上既蠢又坏的皇帝是哪个?
周舆
从秦王嬴政称“始皇帝”(公元前221年),至“末代皇帝”溥仪退位(1912年),2133年间中国共出了将近400个皇帝。
其中,雄才伟略的真不多,大概只有秦始皇嬴政(完成了大一统,但对华夏文明未必是一件好事)、汉高祖刘邦(完成统一,但滥杀功臣)、汉武帝刘彻(通西域、逐匈奴,但滥用民力)、汉光武帝刘秀(四有青年)、唐太宗李世民(十全完人)、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元,完成统一,但滥杀功臣并以小农意识治国)寥寥数人耳。
聪明的皇帝有很多,但大多无德,管不住自己,而走向了残暴和荒淫,如东吴末主孙皓,后赵太祖石虎,前秦苻生(喜欢看野兽吃人、群P和活剥人皮——权游里的“小剥皮”的原型),前秦苻坚,北齐诸帝,著名的隋炀帝杨广,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明世宗朱厚熜(嘉靖)……
有的皇帝智商不能算低,但做皇帝不太在行、不太“专业”,因此显得非常平庸,如凭实力亡国的宋徽钦二宗(赵喆、赵桓父子),坐视父兄姐妹沦落胡氛而无心进取的宋高宗赵构(他能在南边称个帝已经算很有胆了,确实不能再要求他再干别的,他还首创式地做了25年的太上皇)、甩锅杀人王崇祯(明思宗)朱由检、清朝的嘉庆(仁宗颙琰)、道光(宣宗旻宁),等等。
智商欠费的蠢皇帝也有很多,排名靠前的应该是晋惠帝司马衷、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蜀汉后主刘禅和秦二世胡亥。因为蠢,大权肯定会旁落,因此他们就只能去做一件事了,就是淫乐,如刘宏喜欢随时随地交欢,为了行事方便而让后妃和宫女们成天穿着开裆裤。夏天与与宫女在“裸游宫”一起裸泳,冬天则广设火盆,与宫女昼夜裸饮,连天黑天亮都不知道。
古往今来,皇帝里面只有一个类型比较少见,那就是既蠢又坏的。
这是因为,他如果蠢,大权很可能会旁落,而无法亲自执政,如晋惠帝司马衷和后主阿斗都因智商问题而失政,想坏也坏不起来,只好沉溺酒色。人蠢又能执政,还能冒坏水,这说明他继位时拿了一把好牌,一是太平时节,二是朝中无人,因此龙椅坐得还挺稳,可以尽情玩耍。
有这样的皇帝?翻开二十四史加清史稿一看,还真有这么一位,那就是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明朝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
1435年宣德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驾崩,8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次年改元正统。国事最初掌握在太皇太后张氏手中,但她脑子很清楚,杜绝外戚和太监干政,重用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于是大明的边防安定、吏治整顿、经济发展,国力达于鼎盛。随着三杨和张氏去世,朱祁镇开始亲政,而他自幼宠信的大太监王振开始兴风作浪,一手好牌的大明开始走向下坡。
刚刚亲政的朱祁镇跃跃欲试,这主要表现在他几次妄开边衅。
那时,退到大漠的蒙古人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实力比当初征服南宋的时候差远了,否则早就再次南下了。但南边的农业文明毕竟是头肥猪,便宜总还是要占的,不占白不占,只是蒙古人此时采取了“互惠”的方式。比如瓦剌的实权派也先就宣称跟大明“友好”,经常以“朝贡”的名义,骗取大明的各种“赏赐”。
大明自诩“天朝上国”,对于前来“进贡”的使者都表示欢迎,只要能来人,“贡品”哪怕是几块石头,大明也会礼尚往来,给予颇为丰厚的回馈,并且按人头派发。因此也先不断增加“贡使”的数目,最后竟然高达三千多人。无他,也先就是为了骗大明的银子,大明其实是变相地向蒙古“进贡”,如同两宋送给契丹、党项和女真的“岁币”。
当然,这样久了大明有些吃不消,国库都快被“友邦”掏空了,于是总览朝政的大太监王振下令减少赏赐。此举让吃惯了甜头的也先大为恼怒,没了钱怎么养那么多的女人?于是挥师南下,对大明兴师问罪,为什么给钱给少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大军直逼大同。大同如丢,下一个就是北京,年仅22岁的朱祁镇非常恐惧。这时,王振大吹枕边风,建议皇帝御驾亲征。朝中大臣全部劝阻,但朱祁镇就是不听,只听王公公的。他心话说,俺们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几个蛮夷,何足挂齿?
此时明军主力都在外地,立功心切的朱祁镇等不及了,匆忙在京师临时拼凑了20万人,号称50万,向北进发。谁知天公不作美,大雨连绵不绝,后方粮草不济,大军还没开仗,就尸横遍野,军心动摇。朱祁镇准备撤军,王公公觉得这样回去有些丢脸,于是建议绕道他的家乡蔚州,好让自己在家乡父老面前露露脸。
朱祁镇确实太爱这个太监了,眼皮都没眨就答应了,或者这本来就是他们之前的约定,得胜之后去趟蔚州。他竟以自己的万乘之尊和20万大军的性命,满足了一个狗奴才的小小愿望。
不料走到半路,王振又担心大军踩踏自家庄稼(或许是担心皇帝看到自己的家业过于庞大,也可能是担心有人趁机告自己黑状),于是又改劝皇帝原路撤军。等到大军行至河北怀来附近,辎重尚未赶上,王振又下令原地驻扎等候。
就在大明君臣这么不着四六、不知进退的浪荡漫游之际,瓦剌大军追上来了,并将明军包围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尽管蒙军的实力不如以前,但毕竟知道打仗和旅游的区别,于是也先趁明朝旅游团不备,发起总攻,一举将明朝旅游团全部歼灭,旅游团团长朱祁镇被俘,总导游王振被杀,而英国公和兵部尚书等一干大臣被杀,史称“土木堡之变”或“土木之变”。
俘虏了大明皇帝,也先又喜又忧。喜的自然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这份功劳比天还高;忧的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烫手的皇帝,现在的蒙古人也不像以前那么有血性了。还是他弟弟伯颜帖木儿是个“明白人”,觉得还是留着这个明朝皇帝最好,可以用他换钱嘛。于是他们让蒙古大军押着朱祁镇,去四处叩关“叫门”,要钱并想闯关。
这时,大明朝廷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以于谦为首的大臣向孙太后建议,国不可一日无君,立即将朱祁镇的异母弟朱祁钰拥为皇帝,而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传令各处边关,即便是太上皇亲自“叫门”,也不要搭理。
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幸而那时大明尽管无君,但是有臣,特别是有位“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一代名臣于谦(不是说相声的那位)。
于谦等满朝文武英勇无畏,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激战五昼夜,最终将瓦剌大军打败。可见,好皇帝不常有,但能干的大臣却常有,没了那个蠢皇帝,其实能干的大臣反而能发挥作用,只要手里有权,大家一起决策反而不错。朱祁钰这个新皇帝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下也算是坐稳了,次年改元景泰。
瓦剌无法从朱祁镇身上得到好处,也懒得伺候这位小少爷,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人。景泰帝派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将“北狩”一年的“太上皇”接了回来。
朱祁钰自然没有让位的道理,最终也没有让位,但也没敢将自己的先皇哥哥杀掉,而是将他锁在南宫。此后七年,朱祁钰重用于谦等人,国政治理颇为有序。然而他的太子朱见济夭折,储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于是,一些朝中大臣和王振门下的太监曹吉祥等进行密谋,石亨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或“南宫复辟”。时隔八年,朱祁镇再次端坐在奉天殿的宝座之上,重新成了大明皇帝,改元天顺。
复位当天,他的第一个旨意就是逮捕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不久即以谋逆罪处死于谦、王文,籍没其家(财产全部充公,男丁被阉为太监,女子卖为官妓,这都是古代最解气的做法)。后来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而景泰一朝的忠良和功臣都被迫害,或被杀或被流放。此后,民间爆发了数十万的流民起义,大明自景泰时期刚刚恢复起来的国力再受重创。
仓促之间,朱祁镇竟然忘了罢黜景泰帝,直到二月初才将景泰帝废为郕王。因此几日之内,一个朝廷竟然存在着两位合法皇帝,也算一奇。不久郕王去世,朱祁镇还不解气,给自己的弟弟送上一个恶谥——“戾”,算是让自出了口“戾气”。
由于“北伐”失利被俘,明朝外强中干的纸老虎面目已被彻底戳破,蒙古其实是有能力灭明的,只是蒙古分裂为两部,互相牵制,而统治阶级也非常腐朽,进取心不强,要点银子花花也就满足了。但是,大明经此挫败,东北女真对大明已经丧失了信心,由此开始了自强与崛起之路。
天顺八年正月十六(1464年2月23日),朱祁镇驾崩,享年三十七,庙号英宗。但他真的对不起这个“英”字,他的37年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7年皇帝,8年幽禁,又7年皇帝。
他应该是蠢的,从如此宠爱一个太监并宠到差点亡国的地步,就可见一斑。秦始皇也宠赵高,但赵高可不敢忽悠秦始皇。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刚上台时权力尚不稳固,但他拿下魏忠贤却是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不像各路武侠片渲染的那么离奇和艰难。
再看这个朱祁镇,复位之后对这个王振还是念念不忘,而且竟然还给这个狗太监立了一个纪念碑,详记王振“功德”,从土木堡一战的“腹心扈从”,再到因“将臣失律”而“壮烈殉国”,让朱祁镇甚是感动。为了铭记“君臣大义”,朱祁镇要给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树碑立传,上面还附带王公公身穿蟒袍的玉照一张。这个破玩意现在还摆在北京智化寺,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大明王朝的臣民都是明白人,都嫌这个玩意儿太恶心,于是偷偷把这块碑凿得破破烂烂,特别是把王公公的名字都给凿烂抠掉了。
存于美国的拓片
朱祁镇不是成功复辟了嘛,应该不傻吧?但这次复辟不是靠他自己的本事和谋划,而是靠某些大臣固守的传统政治伦理,以他为正统,他是躺赢的。
朱祁镇确实不是一个聪明人,而且心地也不善,这反应在识人不明,为君不正,一场浪战下来,差点搞垮了大明。
他毫无责任感,被俘后为了活命,竟与也先合作,带蒙军叩关,成了不折不扣的“叫门天子”。
他心胸狭窄,睚眦必报,冤杀了于谦等忠臣(忠于大明的子民和天下但未“忠于”他个人),却继续重用奸佞。
他极端自私,复辟后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我反省,还在深深怀念王振,甚至对被囚期间向他进言的人也一一清算。
就从于谦被杀,王振却进了祠堂,朱祁镇的为人还用多说吗?其种种所为,无不显示了他是又蠢又坏的一个人,他把自己那点愚蠢可笑的想法和感受,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肆意游戏。
朱祁镇一生中也做过一件好事,那就是废除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恢复的残酷的宫妃殉葬制度(来自朱元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极端的小农意识)。也许,这是因为朱祁镇在蒙古的那一年没白呆,看到了那些“蛮夷”也从不搞殉葬,而是由下任君王“收继”上代君主的嫔妃,难道这个“收继婚”的耍子让他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2021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