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139岁的姜子牙,78岁后让人膜拜
他曾经家世显赫,到他却穷困潦倒。
做屠夫卖肉、种地卖菜,生活却难以维持;开酒馆卖酒,生意差到没有顾客愿意上门;朋友帮他捐官,却因为顶撞差点被杀头。
40多岁还被老婆逐出家门,流落街头。被邻居看轻,被乡人鄙视,被家人无视
谁能料到他会在78岁之后成就一番大事业?
这个是安徽临泉县姜寨镇的人物,被后世神化为姜子牙的姜尚,在三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占据了太重要的位置。
他是齐鲁文化的开启者,他是兵、法、商、儒、道等败家文化的开源者,他因为鬼神莫测的智慧被后世人崇拜为神。
管仲称他是“兵家之祖”;孔子称他是“兼利天下者”。
今天,我们就穿越三千年的神话,追溯一个真实的历史老者。
渭河边上,他空钩无饵,却钓到了最大的一条鱼——周文王姬昌。
牧野之战,敌我悬殊,身为三军统帅的他却大败殷商部队,最终逼得商纣王自焚。
初封齐地,他在营丘大败来犯莱夷;保扶西周,他辅佐周王朝四代君主。
他深得大道,相传活了139岁,而这些辉煌都是在78岁“愿者上钩”之后的故事。
落魄贵族78岁前的窘迫
“太公望、师尚父、太公、吕尚、吕望、姜尚、姜太公、姜子牙。”对于后人来说,每一个称呼都有着其独特的含义,种种称呼最终所指向的只有一个人——姜太公。
姜子牙无疑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史料中对姜太公人生经历的记载:
在遇文王前早已是极有声望的长者;曾被悍妇逐出家门;在朝歌卖肉并且买卖很不好; 在棘津当庸人但不能自售;隐居于水滨;曾经入仕殷商……
无异,这样的身份,在一个奴隶制最发达的时期,他一定是个自由人,或许是平民,或许是落魄贵族。
关键,他还有姓,有人说他生在姜寨,有人说他生在吕地,以地为姓者,贵族也。
据说祖先在舜时为“四岳”之一,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跑到京城混日子。
他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甚至连自己和家人都养不活。
据说还是个倒插门的女婿,结果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还被老婆逐出家门。
空怀着治理国家的想法,朋友帮他捐官,结果他因为说话太直,被商纣王下令逮捕杀头,没办法,他逃到了渭水边躲着。
此时的他已经白发苍苍,一个落魄贵族的窘迫一生,如果没有后来,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
“吕尚……以渔钓奸周西伯”
不管姜太公之前做过什么,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
在某一个历史节点上,在某一个特殊的空间内,姜太公遇到了周文王姬昌。
这一次的相遇改变了殷商王朝和歧周王朝的命运,也让中国的历史变得更加多彩起来。
在逃命的过程中,姜尚一定有推翻商王朝的想法。
对历史稍懂的人都知道商纣王的时代并没有后世历史说的那般残暴。商王朝正如日中天的繁盛。
而对于一个对自己有野心的人来说,他要制造机会,创造时机让自己要做出的一番事业。
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姜太公的愿者上钩,以及周文王的卜卦,更像是一种宣传。
不排除姜尚曾在渭水边的钓鱼台垂钓,也不排除周文王喜欢卜卦,对于历史来说,这些事情的偶然性太小,毕竟是治理国家的大事。
(姜尚的印章)
文王出猎之前还曾假称自己父亲托梦于其,称其此次出猎必遇到“圣人”。
这无疑是周文王在给下属们打“预防针”,树立姜太公的威信:“姜尚无尺寸之功,只因为钓鱼与文王谈了几句就受到重用,这很容易引起其他官员下属的嫉妒或者是不满。
因此文王提前做好功课,告诉下属,这个人是上天认可的'圣人’,要重用。”
治史严谨的司马迁显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微妙,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太史公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姜太公与文王的相遇:
“吕尚……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文王)。”
一个“奸”字,将当时姜太公的心态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将这种相遇写的清楚无疑。
自此之后,也就开始了两个野心家的谋国之略。
倘若没有这般的野心,谁还会记得四十多岁了还被离婚的姜尚呢?
78岁后化为“半神”的姜太公
通过《封神演义》等作品的渲染,姜太公的神话几乎在国内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他总能逢凶化吉:三次魂游昆仑却起死回生;他颇具智慧:连破十绝阵、黄河阵、万仙阵等常人难以想象的恶阵……
甚至到小说最后他给神仙封神,在普通人看来,他自然也是一个神仙了。
而真实的姜太公为他自己一生的事业在晚年所付出的绝不如神话般那么轻巧。之所以化人为神,不过是因为他那被后世崇拜的智慧。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
对内,实行农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租税,八家各分私田百亩,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孙承袭,作为俸禄等经济政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打下了灭商的经济基础。
对外,表面上坚持恭顺事殷,以麻痹纣王,暗中实行争取邻国、逐步拉拢、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以翦商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的策略。
在姜尚的积极谋划下,归附周文王的诸侯国和部落越来越多,逐步占领了大部分殷商王朝的属地,出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
这些措施,一直持续到周文王死后。其中所耗费时间之长,谋略之重,很难想象到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干出来的。
在最后,他甚至以九十多岁的高龄参与了牧野之战,在商王朝兵力不怠的情况下,完成了他心中的大业。
这样的伟业,怎么会不让后人崇拜?
而且,他当然封过神,因为周王朝最注重的就是祭祀,而姜子牙主持过无数次的祭祀。
最后被封齐地,他将海边的不毛之地变成周王朝最富裕的地方。
他写的兵法《六韬》称为中国兵法的启蒙者,被后世称为“谋圣”;其他的政治思想则成为齐鲁文化的开端。
以78岁的年龄划分人生的分水岭,创造一番属于自己也属于历史的思想和成就。
从层层的神话迷雾中,我们看到这个人,仍然如神一般的存在。
除了膜拜,我想不到表达我崇敬的词语。
安徽人,甚至汉民族,都该为这个人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