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郑家本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郑家本 马派传承
功血的辨证论治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妇科内分泌疾病。因无明显全身及内外生殖器质性病变,大多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故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临床分无排卵性功血和有排卵性功血两类。
无排卵性功血是由于机体内外许多因素改变所致,如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环境和气候的骤变以及其他全身性疾病……通过大脑皮层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相互调节,最终表现为卵巢功能失调、性激素分泌失常,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随之受到干扰而发生功血,多见青春期、围绝经期妇女。无排卵性功血相当中医学“崩漏”,是中医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
“崩漏”是“崩”与“漏”的并称。“崩”首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漏”始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有漏下者”。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来势急,出血量多,突然大下谓之“崩”;来势缓,出血量少,点滴而下谓之“漏”。因其两者发病机制相同,在病程中可相互转化,血崩日久,伤气耗血,可由“崩”转“漏”;而久漏不止,病势加重,亦可由“漏”转“崩”。因此,临床常以“崩漏”并称。
有排卵性功血是由于黄体功能异常而致月经过多,或月经周期缩短(先期)、月经频发,或排卵期出血,或行经时间延长等月经紊乱,故称“排卵性功血”,多见于生育年龄妇女。有排卵性功血属于中医学“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量多”、“经间出血”等范畴。本文主要讨论“无排卵性功血”属崩漏的内容。
【病因病机】
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肾虚失藏,肾气不足,封藏失司,冲任失固,不能制约;或肾阴亏损,阴虚失守,虚火动血;或更年期肾气渐虚,房事过度,肾气亏虚不能制约冲任。脾虚气陷,统摄无权,冲任失固,或忧思、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气,中气下陷,冲任不固。素体阳盛,热伏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嗜食辛辣,热伤任冲。素体阴虚,虚火内生,扰动冲任。气滞血瘀,瘀阻冲任,血不循经,非时而下。由此可见,本病病因病机比较复杂,病本在肾;病位在冲任、胞宫;表现为子宫的非时下血;病性以虚为主,虚实寒热错杂;虽有肾虚、脾虚、实热、虚火、血瘀等不同病因,但损经血耗气,日久均可能转化为气血两虚,或气阴双虚,或阴阳俱虚。脏腑损伤,冲任虚损,是崩漏的病机关键。
【辨证论治】
阴伤虚火
阴道流血如注,或淋漓不净,色红质稠,阴道灼热,头晕或痛,心烦易怒,咽干口苦,五心烦热,两颧发赤,舌红绛苔少,脉细数。治法:滋水清火。方剂:
滋水清火止崩汤(详见拟方《中日青年中医论文选·虚火崩漏初探》)
生地黄20g,山茱萸10g,山药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牡丹皮10g,黄柏10g,知母10g,白芍15g,地锦草15g,茜草10g。腹痛者,加三七、甘草。
阳损不固
阴道出血,淋漓不净,或突然大量出血,血色黯红,少腹冷痛,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尿频色清,腹胀纳差,大便溏泄,舌胖嫩苔薄白,脉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固冲摄血。选方
右归饮,用《景岳全书》
熟地黄20g,淮山药30g,山茱萸20g,枸杞子15g,炙甘草10g,杜仲15g,肉桂10g,熟附子10g。加鹿角胶、黄芪、党参、五味子。
出血甚者加补骨脂、赤石脂,暴崩气血欲绝者,独参汤送服鹿茸粉。
阴阳两虚
证见于上两型均有者,治法以滋肾阴、温肾阳、调冲任。用
加味二仙汤《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郑惠伯》
仙茅12g,仙灵脾15g,当归6g,知母10g,巴戟天12g,黄柏6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菟丝子15g,覆盆子10g。
出血较多、血虚者,加阿胶、艾叶;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血瘀加三七、丹参、益母草;偏阳虚者,加制附片、鹿茸;偏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血脱者,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肝郁气滞
阴道出血量多或少,或淋漓不净,精神抑郁,两乳作胀,少腹胀痛,舌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理气,清热止血。
平肝开郁止血汤,用《傅青主女科》
白芍30g,白术10g,当归6g,丹皮10g,三七6g,生地15g,甘草3g,黑芥穗10g,柴胡10g。加黄芩15g,白茅根30g,炒川楝子10g。
气滞血瘀
阴道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其色紫黯、有血块,下腹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舌暗红有瘀斑点,苔薄,脉弦涩。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止血。用
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大黄炭6g,生地黄15 g,牡丹皮10g,当归10g,赤芍30g,龟板胶10g,桃仁10g,枳壳10 g。加泽兰10g,蒲黄10g,茜草10g。
中成药
1.云南白药胶囊 促进凝血,缩宫止痛。用于各类型功血,对血瘀功血者疗效尤佳。每服2 粒,每日3次。
2.宫血宁胶囊 缩宫止血,用于功血之出血期。每服2粒,每日3次。
3.定坤丹 滋补气血,疏肝调经。用于肾虛及气血两虚之功血者。亦可用于血止后调补、调理月经周期。每服1粒,每日3次。
4.断血流片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之功血。每服3—6片,每日3—4次。
5.固经丸 滋阴清热。用于阴虚血热之功血。每服9 g,每日3 次。
6.十灰散 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妄行之功血。每服6 g,每日3 次。
7.益宫止血口服液 益气养阴,补肾固本,止血调经。用于各种虚证之功血。每服10—20CC,每日3 次。
8.八珍益母丸 补气血,调月经。用于气血虚弱之功血。每服1丸,每日3次。
9.复方阿胶浆 补血滋阴,益气填精。用于气血两虚,阴精亏损之功血。每服15—20CC,每日2—3次。
10.海墨止血片 收敛止血。用于久漏不止之功血。每服2—3片,每日3次。
针灸疗法
1.止血首选“断红穴”〔在手背第二、三指掌关节间向上1寸处〕,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
2.出血多而昏厥者,急针人中、足三里、合谷、百会等穴;或急灸隐白、百会、神阙、关元等穴具有止血、回阳救脱功效。
3.耳针 取子宫、卵巢、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神门、肝、肾,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间歇运针,留针1—2小时,7次为一疗程,既能止血,又能调月经周期。。
饮食疗法
1.花生仁﹙连红衣﹚:100g,大枣20g,同煮烂,分两次服,主治脾虚之功血。
2.二鲜汁:鲜藕150g、鲜茅根150 g,煮沸取汁,频频饮食,用于虚热之功血。
3.参芪鸡:人参10g,黄芪50g,童子鸡1只。药、鸡同煮,鸡熟烂,即食鸡肉与汤。适用于功血久治不愈者。
4.炒鸡冠花30g,红糖30g。煮沸取汁,代茶饮服。用于气滞血瘀功血。
临床上应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暴崩之际,急予止血防脱,运用以上各种方法止血,达到迅速控制阴血流失,以防气随血脱,危及生命,此即“留得一分血,便留得一分气”、“留得一分阴,便留得一分生机”之意。亦是“塞流”之法。当病势缓解之后,再针对病因,辨证论治,此即是“澄源”,此时当谨守病机,正本清源,针对病因病机调治为主。病势进一步缓解,出血控制或明显减少,当以善后调理为主,此谓“复旧”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但塞流、澄源、复旧之法。不可截然分割,临床二法,或三法并用,其效更佳。
中医对功血的治疗较西医的激素疗法,治疗方法与手段更为丰富,更为重视愈后调理。但对于突然暴崩,中医的“塞流”治标法不及西医的简捷的止血法。因此,二者互取所长,中西医结合定能提高疗效,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系郑家本先生为美国巴斯迪尔医科大学来华学者作学术讲座之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