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非遗美食(十三)| 日月浸润,客家茶文化

滚水泡茶味道甘,人情好来食水甜。

过得门来就系客,安安乐乐一杯茶。

客家话里, 喝茶叫食茶

泡茶敬客是客家人的一种礼仪

客人来了,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

喝茶时,入口的不仅仅是那一口茶汤

还有茶树当年生长的环境

当地的水土和云雾

当时的阳光和风雨

客家茶文化底蕴深厚

来看看梅州有哪些名茶吧

西阳清凉山茶制作技艺

清凉山是五百多年的老茶场

明末清初,清凉山茶已在粤地身负盛名

清凉山茶沁人心脾

饮用后挂齿留香

平均海拔800米的高山茶园

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每年春季站在清凉山俯瞰

层层云海,垄垄翠绿

茶田藏身于云雾之中

和正在采摘的茶农构成一幅美丽画卷

谱写着欢乐的茶园春曲

自古名茶配好水,好水来自好泉

清凉山的邦公坑有一口山泉

水质清澈透明,饮之有甘冽之感

用邦公坑的水煮沸冲泡清凉山茶

茶色独醇,茶味独香,茶感独滑

山水名茶,相得益彰

乃清凉山的一绝

清凉村现已是

家家有茶田、代代会制茶

清凉山茶制作技艺传承得红红火火

清凉山茶制作技艺

被列入梅州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丰顺县马图茶制作技艺

马图村有着三百多年种植茶叶的传统

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马图茶的采制只采“2叶1芯”的标准叶

整个制作分杀青、揉捻、

烘青、复揉、干燥等工序

采摘遵循“三不采”原则

即阴雨天不采、晨露不采、日烈不采

摊青减少茶青水分

增加茶汤的鲜爽度,甘甜味

茶叶发出淡淡的清香

杀青是最关键的一环

很大程度上决定一杯茶的最后口味

绿茶的形状、香味都与杀青紧密相关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

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

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

干燥这一过程费时费力最多

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

起到固定茶叶品质、发展茶香的作用

马图茶制作技艺

被列入梅州市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五华天柱山绿茶制作技艺

据《五华县志》记载

桃源洞为明代建筑

历代和尚都在寺庙前栽种茶树加工茶叶

这就是天柱山茶场的前身

慢慢地当地人也学会了

栽种茶和制作这种小叶茶

被当地茶农亲切地称为“家茶”

天柱山每当春夏之交

满坡满谷兰蕙竞放

淡雾清香溶成一体

于是茶树汲取香雾

丛丛茶棵,枝枝嫩叶,翠绿欲滴

如此仙境般的氛围

让天柱山的茶透着淡淡的禅意

天柱山传统绿茶品种采一芽二叶

炒茶工艺遵循古老的炒茶技艺

包含采茶、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

经泉水冲泡,一股香气袅袅上升

香气清芳馥郁,汤色清彻明亮

喝后味浓而回甜,沁人心脾

天柱山绿茶制作技艺

被列入五华县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埔西岩乌龙茶

大埔县是“中国名茶之乡”

大埔人祖祖辈辈都有种茶、饮茶的习惯

如今在很多古村落的

房前屋后可见百年茶树

枫朗镇位于大埔县东南部

是古今东进闽南

南下潮汕的交通要塞

茶叶一直以来就是枫朗镇主要的经济产业

西岩单丛茶、西岩奇兰茶、

西岩黄枝香等都出自枫朗镇

枫朗西岩茶制茶技艺可分为十二道工序

采青、晒青、晾青、摇青、刹青

揉捻、打散、初烘、足火烘干

拣剔、包装出厂、品茗

制茶工艺严格讲究

为呈现出茶叶最佳口感与品质

大埔西岩乌龙茶制作技艺

被列入大埔县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埔飞天马有机乌龙茶

西河镇横溪村飞天马山山麓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方圆几十公里无任何污染

常年高山云雾缭绕

水质优良,山间清泉终年不断

为茶叶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

秀水青山藏古韵

茶色生香满园春

一垄垄流翠飘香的生态茶园

芽叶肥硕,白毫显露

香气馥郁,茶汤醇厚沉香

大埔飞天马有机乌龙茶制作技艺

被列入大埔县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梅县区九龙手工茶

梅南种茶历史始于清末

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九龙绿茶生长在平均海拔千米以上的九龙嶂

名山蕴名水,名水育名茶

纯净的空气、清澈的山泉

绿色的山林孕育了九龙嶂生态绿茶

手工采摘茶心和嫩叶

经过炒茶青、搓茶、炒茶等一系列

纯手工的传统制茶工序而成

九龙嶂手工茶具有

香、甘、滑、柔、醇等特点

它的香是独具客家传统特色的“锅香味”

品上一口,回甘回甜

深受品茗爱好者的青睐

九龙手工茶

被列入梅县区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有山总有客,有客必有茶

茶是客家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到客家茶山体验采茶

品尝客家香茗

小编在梅州等着你,来食茶

编辑:寥若星辰。

审稿:从松口出发

转载请注明来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