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之书与无用之书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I2MTMvMjI1MDYwOTMyXzFfMjAyMTA2MjYwMTA0MDg3Mzk=.jpg)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怎么会“无用“呢?脑海里把“书”和“无”联系起来,最初是《西游记》上的”无字经书“,后来是在周国平的书里看到的“无用之书”这个说法。
那么,所谓的“无用”作何解?何为“有用”?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话题太大了,有点hold不住。我就做一个狭义上的个人的注解吧。有用:对应英文“useful”,一般用于物,指的是物的工具性,能帮助你快速解决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效益,此效益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人情上的(如果你带有此目的的话),而中文“有用”可以形容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们人也兼具工具性,我们能研发技术,促进社会进步;我们能提出改革,完善社会体系,最著名的要数诗仙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有用”的前提是要有目的,能帮助你达成某种目的,此工具、此方法(术),甚至是此人,便有用了。因此,与“有用”相对应的便是目的性和工具性。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I2MTMvMjI1MDYwOTMyXzJfMjAyMTA2MjYwMTA0MDk4Mw==.jpg)
“有用”的对立面便是“无用”了。英文对应“useless”,奇怪的是,useful一般用于形容物,而useless是“人”“物”通吃。看来在西方人眼里,只要是“物”,大凡都是有用的,如果你觉得无用,大致是因为你用错了地方,而人确实是有无用之辈的,对社会无贡献不说,还可能是负能量的集合体,影响他家庭生态圈的平衡。写到这里,觉得西方人的用字真是较真,有意思。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无用”,大体是不能“立竿见影”“立马见效”吧。比如我初一的时候迷上了侦探小说,从《名侦探柯南》漫画本入门,看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后来又从侦探到武侠,把学校门口小店里能租的金庸古龙都借遍看完,那会儿租金五毛钱一本,我尝尝在课间和夜晚,偷乘东方列车到达尼罗河,偷学九阳神功和九阴真经,虽然都没有练成,我的零花钱和青春却也无一生还。你说侦探小说和武侠对一个初中生有用吗?那会儿看起来,可能是没用的,因为于中考无益,注意,中考便是“有用”的目的。但关注细节,喜欢解读人的微表情,仰慕侠之大者,对人世百态心有戚戚焉,这些习惯和品格,都是那时候种下的。“无用”,应是人文性,比如哲学、文学、艺术,不能经世致用,却也能修身养性,让人内心富足安定。
“有用”和“无用”是一对相对概念,衡量的标准是社会和时代的价值体系,你也可以和我一样,自我定义“有用”与“无用”。做一个类比,我们要建房,“有用”就像是钢筋水泥混凝土和建房的技术,“无用”就像是你对房子的设计和软装风格,看似无用,却也体现着你的审美取向。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我们既掌握一定的“有用”之术,有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又修炼自己“无用”之道,在焦虑纷乱的琐事生活中有一个自我隔离的空间,让“有”和“无”成为你人生发展的双重助力。
为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我们平日做的大抵都是“有用”之事。趁着这偷来的假期,让我们“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