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的诗歌态度

    王秀云

  很少有人知道,我也是自费出过诗集的人,我也曾试图成为诗人。这么多年过去,我没有成为我希望的那种诗人,庆幸的是,我成了北京文学一名初审编辑,我的生活前所未有的和文学紧紧连在了一起,近距离的服务于诗歌和诗人,成了我工作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办法统计,我在自然来稿中到底读了多少诗歌,我也没记录到底编发了多少诗歌,但是,读到好诗,为好的诗句怦然心动的一瞬间,仍然是我诗人梦的一部分。最近去杭州文学院改稿,讲完之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过来说:“王老师,你发过我的诗。”哦,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诗人。

  毫无疑问,我是用诗人的心态在对待诗歌。我在微博上写上这样一句话:“用于诗歌的曲别针总是闪闪发亮。”用诗歌专业的话说,曲别针是一个意象,表达一位初审编辑对待诗歌的态度。尽管我自己写小说,偶尔也客串散文,毫无疑问,诗歌是我心目中最高,也是人类精神殿堂最尊贵的艺术形式。诗歌在文学期刊,乃至各种文学活动中,理应享受最高和最优雅的礼遇。即使和其他文学门类使用同样的曲别针,但因为我先入为主的情感注入,这个曲别针也携带着充盈的诗意和不一样的光芒。作为初审编辑,这是我唯一可以擅用的权利。我在自然来稿中发现好的作品,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包括诗歌,这是我的职责,但是,我在送审一首诗歌的时候,可以擅自动用我没有泯灭的诗心,用比面对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门类更摇曳的心情送审,这个小小的权利是我的享受,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那些默默写诗的朋友的一种幸运。

  “看见诗歌,我总是顿一下。”这也是我在微博上的一句话。用诗的语言记录了我在看稿过程中,看到诗歌与看到其他文本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个微妙的差别,是我作为初审编辑的小秘密。

  “语言总是在灭绝的边缘上。”这是庞德在说到诗歌语言时候的一句话。这句话越琢磨越有道理。我作为写过诗歌小说散文的写作者,作为同时编辑小说诗歌散文的初审编辑,我为什么偏偏对诗歌如此偏爱。因为诗歌确实用最少的语言,实现了小说散文等其他文本用庞大的语言系统才能完成的写作意图。能做到,一定是好诗,做不到,绝对不会是好诗,甚至不是诗。比如,索德格朗一句诗:“有多少大海的沙粒能懂,我独自而来,将独自而去。”就这一句诗,可以说,秒杀无数写孤独的长篇大论。再比如,“请容忍优秀的诗人寿终正寝。”这是曼德尔斯塔姆的一句诗歌,就这十几个字,让多少愤世嫉俗的呐喊显得嘈杂。我喜欢沈浩波的诗歌,也是从这样一句话开始。他在那首诗歌中,叙述了母亲告诫他,不让他去邻居家串门,因为他们是富人。沈浩波在诗中说:就是在那一刻,我成了穷人。我作为一名初审编辑,就是在读到这句诗的那一刻,认定他能写出好诗。为了发他的诗歌,我费了很大劲,因为他曾被某重要部门点名。但最终还是通过了,说明《北京文学》过去和现在一直坚持着捍卫优秀作品的传统。前一段时间,我又发了他的长诗《跑步》。来之前我在微信上看到一首诗

  

  一首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王霆章

  

  心有余力不足

  又欲罢不能

  他盯着形容词的前缀

  

  空虚中

  她已熟睡

  依然紧握着动词的词根

  

  秉烛不燃

  整个房间却亮了

  这是一首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我觉得这首诗歌叙述了诗人对语言该有的谨慎和必须经历的艰辛。没有这种修炼的过程,很难写出好诗。语言,语言,语言,重要事情说三遍,语言,这是诗歌的生命。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诗歌的写作边界。我上月在杭州,也遇到一位诗人,诗中都是优美的语言。花朵,月亮,大海,我当时说,并不是把优美的语言放在一起,然后分行就是诗歌。尤其是今天,时代的容量无限丰富,我们的诗歌写作疆域绝对应该从花朵延伸到TPP,从月亮奔赴火星乃至银河系太阳系了。如果我们还一味坚持古典的、小资的甚至农耕文明的题材,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出路。很多人以为诗歌只能写这些,错了,诗歌什么都可以写,就看你会不会写,几十年前,艾略特能写地铁。今天你也完全可以写高铁飞机甚至神州七号。教育制度,这种题材能写诗吗?即使能写会有诗意吗?尤其是中国的教育制度,甚至政论文章都未必能写好,但是,娜夜写了,就两句话:

  

  我终生一事无成

  因为教育,和再教育

  

  是诗吗?太好了。节奏,韵律,语言,思想,什么都有了。我最近送审了李笠一组诗歌,其中一首诗《我们本可以成为朋友》,写从前一位女友海外归来,两个人在一起聊天,这个女人一直在谈自己如何成功,见过哪些大人物,有过什么辉煌时刻。这么庸俗的话题和过程能写诗吗?我告诉大家,我和他认识几年了,我就是因为这首诗开始喜欢他的诗歌。因为,他的诗歌及物。而且,突破了诗歌的写作边界。他做到了很多诗人认为不能做的事。

  诗歌和诗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初审编辑,位卑未敢忘忧诗。我的一位作者叫陈原,他写了一篇文章《诗人是诗歌的敌人》,这篇文章引起轰动,以至于刘再复老师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震撼人心的诗歌危言》。陈原的主体思想是说,诗歌原本是人类文明最高贵的艺术,但今天诗人让诗歌丧失了诗歌的精神。刘再复老师肯定了他的观点,强调说:诗人要写好诗,首先是诗人应当像个诗人。我无意评判任何诗人,我只是在说,作为一名初审编辑,我努力编发此类作品,旨在让诗歌让更多人关注,给更多好诗和好诗人机会和可能。表面看,今天写诗太容易了,有写诗的软件和程序,我相信我的自然来稿中一定有电脑制作的诗歌。我也不能保证自己真能识别出来。

  还有一部分诗人,因为对语言和技巧太过熟悉,写很多,但是,诗歌真不是人民币,越多越让人羡慕,李浩说,一个诗人一生只留下二十个字就足矣。甚至,只有少数几个人读到的几十个字。我为咱们河北邯郸一位叫左马右格的人专门写了一篇编辑手记:《为壮志未酬的文字举行一个庄严的祭礼》。我在自然来稿中看见了他的散文,我从他的散文中看到了他诗歌写作的经历,一定有,尽管他至今也没告诉我是不是真有。他的文字终审没有通过,但是,我看到了他和他的文字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是灵与肉的结合。但是,的确有很多诗人,是自己诗歌的陌路人,甚至敌人。这样的诗歌,我能看出来,我一般情况下不会编发。

  1908年,庞德在给威廉卡洛斯的一封信中,把他对诗意的最终成就写为:1、按照我所见的事物来描绘,2、美,3、不带说教,4、如果你重复几个人的话,只是为了说的更好或更简洁,那实在是件好的行为。一百多年过去,这些话依然没有过时。

  最后,我讲一段编辑故事。我有一位诗人作者,叫金水,有一次我出差。他忽然打电话说,寄给我他自己一本诗集。我们这些人的旅途都是靠书陪伴的,但这次我没有拿艾赫玛托娃,也没有拿莫言或者卡尔维诺的书,我在挑选可以携带的书时,看到了金水诗中有一个细节,写一个男孩对一个小女孩说,我有小鸡鸡,这是我的宝贝,我只给你一个人看。我觉得这个细节太动人了,我于是就选择了他的那本自费打印的诗集,火车上我看完了他的全部诗歌,特别激动,我给十月诗歌编辑谷禾和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老师发短信,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潜质的诗人。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他的诗歌终审没有通过。这就是初审编辑的宿命。但我从不怀疑我对诗歌和诗人的判断,吕宏友,多年前我第一次读他的诗歌,我当时写了一篇小文,叫我相信吕宏友,我在写的过程中他又拿来一组诗,我看完之后,改成了我坚信吕宏友。夜子,我在她的家乡工作,读到了她的诗集,我也坚信她能出来。她果然出来了。还说刚才那位叫金水的诗人,后来有一个机会,我约他写了一篇诗论,他的诗歌评论像他的诗歌一样好,我给刊登了。我不能保证我喜欢的诗歌都能发表,但我保证我会尽我所能为诗歌和诗人做我能做的,这是我作为初审编辑所能坚持的诗歌态度。

  

  2015年10月7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5009f0102vun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