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道五个元音a e i o u怎么练了,这个视频教学来得太晚了!
10年前
世人钟爱的“高音之王”帕瓦罗蒂逝世
至今,仍有无数人无数次在怀念他
可是很少有人还记得
那一年
我们也失去了另外一种天籁
“世界低音之王”温可铮
温可铮
他是建国后第一个
在国际声乐大赛中获奖的中国人
也是第一个在国内开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
出版建国后华人在世界上出版的第一张唱片
他的音乐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
不但是蜚声海内外的声乐艺术大师
还是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声乐教育理论家
人们称他为“当代的夏里亚平”
十多年前
《可凡倾听》有幸采访到了温可铮老师
《余音绕梁七十载》
如今
可还有人记得
一代声乐大师温可铮的绚烂人生
温可铮出生于北京的一户书香门第,受父亲影响自小就喜好音乐。早在10岁那年,温教授就以童高音演唱意大利古典歌曲《爱情的喜悦》获得“北京市天才儿童音乐奖”。
▲温可铮(左)在斯义桂家中
四十年代,已多次在北京中学生歌唱比赛中拔得头筹的温可铮,深深地迷上了著名男低音斯义桂,不顾父亲的反对以榜首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声乐系,师从著名俄籍教授苏石林和保加利亚索亚菲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契尔金教授。对温教授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跟了两位正确的老师,这让他对声乐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自己的想法。
▲温可铮与妻子王逑默契合作
1950年,毕业后的温可铮没有进入歌剧院,而是到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音乐系教书。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也邂逅了一生相知相随的知己伴侣——钢琴演奏家王逑老师。从此,温教授几乎所有的演出伴奏都由王逑老师担任,合作间的默契让人动容。
▲ 温可铮夫妇与苏石林夫妇在一起
1956年,温可铮代表上海声乐家参加《全国音乐周》后,一鸣惊人,从此成为中国歌坛的焦点人物。翌年,夺得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年歌唱比赛的第一名的温教授,就代表中国青年歌唱家赴莫斯科,参加“西欧古典歌曲”大赛并获得金奖。同时,苏联国家唱片公司出版了温教授的演唱专辑,这是建国后华人在世界上出版的第一张唱片。
▲ 在贺老寓所前留影。前排左起:楼乾贵,李定国,贺绿汀,罗天婵。后排左起:金铁霖,温可铮,叶佩英
这张唱片,伴随着温教授一直到文革。但即使在文革期间,他也始终坚持练声。此后的岁月里,温教授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教学和歌唱。他始终认为,音乐是他生活的唯一意义,他所有的自尊、自信,都来源于音乐。他活着,就是为了歌唱。为了歌唱,他可以舍弃所有。
自1951年在南京举办新中国乐坛首次个人演唱会后,温可铮在一个甲子多的歌唱生涯中,参演音乐会达两千多场,个人独唱会三百多场。他的声音不仅遍及中国,更多次到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演出,备受尊敬与欢迎。
▲ 左起:尚家骧、郭淑珍、世界声乐大师吉诺贝基、沈湘、温可铮合影留念
他能用德、法、俄、英和意大利语,演唱很多国家在不同时期、各种不同风格、题材和样式的歌曲近三千首,其中保留曲目达六百首,许多国家知名的乐评家认为他是“当代的夏里亚平”,最杰出的声乐家之一。
▲ 温可铮在纵情歌唱
回顾温教授的艺术人生,可谓充满了传奇性。他虽年迈但演唱嗓音却运用游刃有余,纽约时报曾撰文称:“来自中国的、年高七十的世界知名的男低音温可铮,竟以美妙神奇的嗓音力度…使人听众动容而震撼…”法国老一辈著名声乐家阿兰·万佐,更在聆听后赞叹“上帝啊,怎么这位来自东方的歌唱家的嗓音如此年轻富有魅力,他美妙的歌唱艺术,即使在意大利,在欧洲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阿拉木汗 温可铮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阿拉木汗》是一首流传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全曲采用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旋律具有歌唱性,节奏富于舞蹈性,风格活跃而风趣。频繁地运用切分节奏,使乐曲轻快活泼的效果更加突出,再结合手鼓的伴奏,使人听之欲舞。
伏尔加船夫曲 温可铮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作品在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他们忍辱负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担负历史重任。整首曲子速度徐缓,旋律朴实,有着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在银色的月光下 温可铮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新疆民谣,源自俄罗斯民歌。这是追忆背叛自己的恋人的歌曲,无限思忆诉诸月光下,温婉低沉,西方的小夜曲无法具备其中的温存。或许,只有潜心修造音乐与中国文化的人,才能演练出歌曲深含的意境。
牧歌 温可铮 - 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
《牧歌》是一首经典的内蒙古民歌,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长,节奏自由舒缓,蓝天、白云、绿草、羊群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