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初教授临床运用真武汤的经验

真武汤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治疗虚人误汗而致阳虚水泛证的汤方,“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第82条),此为太阳病误发虚人之汗,而损伤少阴阳气,若虚阳外越,病人仍有发热,因少阴阳虚,水不化津而泛滥而上凌,则见心下悸,头目眩晕,阳虚不能温养筋脉肌肉,出现筋肉跳动,振颤不稳而欲仆地,此为阳虚水泛证,运用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治之。张仲景又指出:“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第316条),此条为少阴病至四五日后,肾阳日衰,阳虚寒盛,水气不化而泛溢,见肢体浮肿,沉重疼痛,腹痛下利,小便不利,或咳,或呕等,这些症状,皆由脾肾阳虚所致,仲景运用温阳利水的真武汤治疗。该方的组成是:“茯苓、芍药、生姜(切)各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补大,以助阳气;茯苓甘淡渗利,健脾利湿,以利水邪;白术健脾燥湿,扶脾运化;生姜辛温祛寒,温散水气;白芍敛阴和营。全方配伍合理,疗效显著,是治疗阳虚水泛的主方。

俞教授认为,《伤寒论》中有关真武汤的两个条文,虽然临床症状不同,但其病机是相同的,均是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出现的症状。真武汤是温脾肾、利水气的汤方,临床上凡阳虚水泛的病证都可以运用真武汤治疗,如阳虚水饮犯肺的咳喘证,可用本方加干姜、细辛、白芥子;腹泻便溏者,加干姜、炒淮山药、煨豆蔻等;如脾肾阳虚日久,损及心阳,心失温养,见心下悸者,加桂枝、党参、黄芪等;若肢体浮肿者,可与五皮饮合方加减治疗;如脾胃虚寒,呕吐时作者,加干姜、陈皮、半夏、砂仁等。

1.加入益气通络药物,治胸痹心痛

患者素体劳倦太过,脾肾阳虚日久,损及心阳。由于心阳亏虚,心气不足,温运无力致血行瘀滞;又阳虚生寒,致寒凝心脉,心脉痹阻不通而见胸闷心痛。患者每于天冷时心痛易于发作或加剧,且神倦形寒,喜热畏冷,心悸气短,手足不温。舌质淡胖,苔白而滑,脉虚细迟或结代。俞慎初教授治疗本证常用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法,以真武汤为主方,增加温阳益气、活血通络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附子、白术、茯苓、黄芪、党参、桂枝、当归、川芎、赤白芍、元胡、丹参、郁金、桃仁、红花等。若见面色唇甲青紫,汗大出,四肢逆冷,脉沉微欲决者,此乃心阳欲脱之危候,常重用党参(或用红参)、制附子,加煅龙骨、煅牡蛎,以回阳救逆固脱。

[案例]:朱某,男,72岁,1994年1月13日诊。患者频发胸前区闷痛已5年多,经市×医院诊为冠心病。近日出现阵发性胸痛,伴心悸气短,面色苍灰,神倦形寒,四肢欠温,面目略浮肿。脉沉细,舌淡胖舌边紫斑苔白。证属心阳不足,脉络瘀滞。治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拟真武汤加味。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桂枝6克,淡附片3克,白术9克,当归6克,川芎6克,赤白芍12克,丹参15克,元胡10克,桃仁6克,泽泻12克。水煎服。

二诊:上方服7剂后,胸部闷痛及心悸气短已基本改善,面浮肿消失,精神好转,脉沉细数,舌淡胖舌边紫斑苔白。仍守前法。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桂枝6克,淡附片3克,白术6克,当归6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2克,丹参15克,元胡10克,桃仁6克,川郁金10克,酸枣仁12克,泽泻10克,水煎服。患者复诊两次,上方服8剂后,胸部闷痛及心悸气短已基本改善,面浮肿消失,精神好转。

心阳亏虚往往是心气不足的进一步发展,或素体阳虚而损伤心阳。心阳虚则鼓动无力,血脉失于温运而痹阻不通发为心痛。故俞教授以真武汤温补脾肾之阳,加入党参、黄芪、桂枝等,补心气 、益心阳;又配以丹参、桃仁、元胡、川芎、赤芍、当归等药物,理气通脉、活血和血。本治运用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法而获较好疗效。

2.与四神丸合方,治脾肾阳虚泄泻

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多因久病之后,或劳伤大过,或年老体衰,损伤脾肾阳气。平素阳气不足,脾失温熙,运化失常,而导致泄泻,常伴有腹痛肠鸣,腹部喜温喜按。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常出现黎明前泄泻,腹部作痛,泻后痛减,伴有神疲肢冷,腰膝痠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俞教授运用温肾健脾止泻法,常用真武汤与四神丸合方加减治疗,其中真武汤温补脾肾之阳,且该方有利湿之功,利湿是治泻的常法之一,如《景岳全书·泄泻》所说:“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四神丸有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之功效,增强真武汤温补脾肾和止泻的作用。

[案例]:王某,男,54岁,1989年12月11日初诊。患者大便时溏时泻己3年多,稍进食生冷或油腻食物,即腹泻,经福州某医院检查诊为慢性结肠炎。现每日大便2至3次,大便均不成形,时常晨起即腹泻,伴有腹痛肠鸣,脘腹胀闷不舒,腰膝痠软,倦怠乏力,舌淡红苔白,脉细。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肾健脾止泻法,方用真武汤与四神丸合方加减。处方:淡附片3克,漂白术10克,结茯苓10克,淮山药15克,炒扁豆12克,吴茱萸3克,煨蔻仁5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3克,制苍术6克。5剂,水煎服。

12月18日复诊:大便溏泻有明显好转,粪质略稠,仍不成形,大便次数稍减少,腹痛肠鸣改善。仍按前法。淡附片3克,漂白术10克,结茯苓10克,淮山药15克,潞党参10克,苏芡实15克,吴茱萸3克,煨蔻仁5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3克,制苍术6克。5剂,水煎服。患者又复诊2诊,俞师按上方略作加减,又嘱服10剂后,患者大便成形,每日一次,腹痛肠鸣已除。

本例病患医院诊为慢性结肠炎,经俞教授运用中药治疗,病情改善,收效较好。俞教授临床重视辨证,诊察患者反复腹泻经久不愈,进食生冷或油腻之物即泻,且喜温喜按,晨起即腹泻,大便没带粘液,伴有腹痛肠鸣,腰膝痠软者,诊知患者久泻损伤脾肾之阳,乃用温补脾肾和固肠止泻法而获效,不为“结肠炎”之“炎症”所拘泥。俞教授指出,运用益气健脾法治疗西医学的慢性肠炎,是中医临床的常用之法。中医是根据辨证而处方用药的,离开辨证就不是中医的治法。

撰文:刘德荣

编辑:吴方真

(0)

相关推荐

  • 老中医40年经验之谈,扶正首要顾护阳气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又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张介宾据此提出:"阳 ...

  • 肠郁-脾肾阳虚证粘液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治法:温肾健脾止泻主方:   党参    炒白术     茯苓     白扁豆 焦山楂 炒白芍    煨诃子  肉豆蔻 广木香 仙灵脾    破故纸  炒神曲 泽泻     吴茱萸   五味子    ...

  • 肠郁-脾肾阳虚证 粘...

    肠郁-脾肾阳虚证 粘液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治法:温肾健脾止泻 主方: 党参 炒白术 茯苓 白扁豆 焦山楂 炒白芍 煨诃子 肉豆蔻 广木香 仙灵脾 破故纸 炒神曲 泽泻 吴茱萸 五味子 砂仁 炙甘草 ...

  • 【俞慎初:临床惯用方13首】

    【俞慎初:临床惯用方13首】

  • 俞慎初教授从瘀论治内科杂病经验

    俞慎初教授对古代医家叶天士化瘀通络理论,王清任的活血逐瘀名方以及唐容川<血证论>中的治血诸法深有研究,且灵活运用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临证治病,调理气血尤为重要,特别是久病之人, ...

  • 俞慎初教授运用陈修园时方的经验

    俞慎初教授临床灵活运用清代陈修园<时方歌括>和<时方妙用>所载方剂的经验,如用 百合汤加味治气滞日久化热之胃痛:在消瘰丸基础上增入软坚散结药物,拟成"散结消瘿汤&qu ...

  • 俞慎初教授运用大柴胡汤的经验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少阳病兼里实证的汤方,"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

  • 俞慎初临床惯用方

    俞慎初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医史学家,一生精研医理,勤于实践,善于总结,医术精湛.在60多年的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中,均取得卓著成绩,论著丰硕,学验俱丰.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俞慎初先生积极参加卫 ...

  • 俞慎初学术流派:“闽派医学”中“医经学派”的代表

    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的"俞慎初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内,俞慎初学术流派第二代传承人刘德荣轻抚着 5部砖头大小的医籍,难掩激动的神情",真的,太不容易了!&quo ...

  • 治疗各种结石经验方(俞慎初加味五金汤)

    ​组成:金钱草30克 海金砂15克 鸡内金 10克 金铃子10克 川郁金 10克 玉米须 15克 功能:清热利湿, 化结排石. 主治:肝胆结石 .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

  • 【俞慎初:利胆五金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胆囊炎症】

    利胆五金汤: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鸡内金.金铃子.川郁金各10克,玉米须15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清热利湿,化结排石.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胆囊炎症. 临床 如兼见寒热或黄疸 ...

  • 【俞慎初:加味苍耳散-急慢性鼻炎】

    加味苍耳散:辛夷花.苍耳子各6克,北细辛3克,薄荷叶.香白芷各6克.水煎服.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疏风散寒,通利鼻窍. 主治:急.慢性鼻炎,症见鼻塞.流涕者. 兼见前额头痛或眉棱骨处疼痛者加川芎.甘 ...